正文 第三節 工作中鬱悶:人生很不妙(2 / 3)

人們不難想象帶著這樣心態的人能有什麼出息。

……

職場鬱悶難以成功。

幾乎人人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成功來自健康;有成就的人都是健康的人;相反,一個有病的人怎能有旺盛激情和精力投入工作?怎能取得成功?所以人們常說“健康”太重要了。它是成功的基礎。

什麼叫“健康”?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麵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

“鬱悶”,就是“不愉快”,不開心,是心理的一種“病態”,就是“心理不健康”。最明顯的就是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快樂是生命的支點,如果支點不再,生命何以為繼?

鬱悶的人大都終日情緒低落、消沉,對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往日的興趣;人好像“變懶”了,總是沒有足夠的精力來處理日常的生活;注意力、反應力、思考能力也大不如前,並且還會因長期失眠而焦慮煩躁不已。長期鬱悶自然就會影響你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誤會影響你的創造力和“業績”。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

29歲的阿彬不得不求助於心理醫生。他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論職位,他不高;論薪金,他中等;可論任務,他總覺得他最重最雜最苦,“壓得喘不過氣來”。更糟糕的是,幹得這麼賣力總得不到領導和主管的肯定,使他心灰意冷,吃不香,睡不甜,不想與任何人交往。隨著業績的不斷下降,他的“心病”發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令他在惡性循環內無法自拔,上班變成了一種折磨。半年之後,他由於“不勝任”,其職位被一位剛來的女白領所替代。又氣又急之下,他住院了半個月,帶著莫大的失敗感和鬱悶離開了公司。

一句職業人士中廣泛流行話說得好:情緒決定成敗。阿彬就是這樣,糟糕的情緒決定了他糟糕的人生。

有這麼一位北京大學的高材生,經過考試,被一所市屬於重點中學錄用。這裏有全市最好的教學樓和實驗室,全市最好的教師隊伍,當然工作壓力也是最大的:凡新進的青年教師必須從最低層做起:教學任務最重,其班級人數最多,學生問題最多,還有“試用期工資”(當然也是最低),還要當班主任。當慣了“嬌子”的他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最苦最累委任最低的是我?我是北京大學高材生,怎麼這得到如此“禮遇”?牢騷多了產生了行為——工作消極,那教學怎樣也於不好,課越上越糟糕,脾氣越來越壞,罵學生,罵同事,還三天兩頭跟年級長頂牛弄得校園的個個都是敵人。年級考核,被評了個“基本合格”。第二年,這位牢騷派人士被“貶”到遠郊區的一所農村中學去。這下子更不得了,滿腔憤濍和怨恨的他更加有氣,更加有理由不幹了——幹活消沉、放蕩和玩世不恭了,今天對領導拍桌子,明天指著同事咆哮,任憑領導同事勸解而不聽。久而久之,心理變態的他幹脆不來上課,“失蹤”了整整半年。不久,他被學校按《勞動法》給開除了。

不快樂的人,鬱悶的人是很難有希望的,是絕對不能成功的,而隻能其反麵:失敗。

中央電視台曾經播出過一個節目,說的是一位青年小學女教師經常打罵學生,虐待學生。一次,她在課堂上讓學生個個都伸出手來,然後用刀片劃割其手心,一時使整個教室一片哭聲,那場麵令人發指。為什麼這位女教師如此殘忍呢?原來她長期處在鬱悶狀態,最終釀成抑鬱症、狂怒症。可以想象,她的人生是多麼令人婉惜,教師職位被開除,還得遭受法律製裁;還有一位叫徐敏超的吉林青年導遊,帯旅遊團到雲南麗江旅遊,因與當地的導遊激烈爭吵,一怒之下揮刀一口氣砍了20人,造成了震驚全國的“雲南麗江導遊殺人案”。這種喪心病狂的背後同樣是長期的抑鬱症。這位青年導遊從小就在父母離異、得不到正常的親情關愛而產生心理變態,常常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行為來。比如他不開心或與他人爭吵時,常常采取自殘自瘧行為,拿煙頭燙自己,用頭、腳踢撞牆壁。有一次竟把手弄破後,拿碗接血煮了吃,還問妻子吃不吃;還有一次與父母爭吵,竟用刀剜掉自己手臂上的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