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這位1982年6月14日生於遼寧沈陽的滿族青年,在2008年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上演長達八分鍾的一曲《星光》獨奏,擦亮了全世界四十二億電視觀眾的眼睛。他被數家美國權威媒體稱作“當今這個時代最天才、最閃亮的偶像明星”,他是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曾被《人物》雜誌稱為“將改變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德國《世界報》稱他為“當今世界最成功的鋼琴家”,他是“中國騰飛的符號”,“世界的郎朗,華人的驕傲”。
2歲的小郎朗,被動畫片《貓和老鼠》(Tom&Jerry)中湯姆貓的鋼琴演奏所吸引,對鋼琴家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自己也有這麼雙神奇的手。一天,電視裏正在播放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聽到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時,郎朗心裏充滿激情,立即沉浸到音樂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還在心頭縈繞,於是,郎朗不知不覺地在鋼琴上彈了起來。剛剛3歲,爸爸帶郎朗去學鋼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卻不覺得累,非常喜歡學。爸爸發現郎朗不僅有音樂天賦,還能吃苦。上了小學,他學鋼琴學得更歡了。郎朗漸漸養成了每天必彈鋼琴的好習慣。每天清晨,隻要郎朗的琴聲一響,鄰居就知道該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遲到了。1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郎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訓練,漸漸地,他可以熟練地彈奏難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還能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14歲考入著名的美國科蒂斯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的鋼琴大師院長格拉夫曼。
朗朗這位“國際鋼琴巨星”是怎樣打造出來的呢?是醉心地刻苦地練出來的,是快樂地“彈”出來的。他那巨大成功的背後,是那無限絢麗的夢想,無比開心的磨練和勞作,還有那火山爆發般的激情。
一個人有了美麗的夢想,聖潔的追求,為了這個夢想而快樂地學習和求索,因而其結局往往是美好的。
家住湖北宜昌的邰麗華,小時因高燒注射鏈黴素而失去了聽力,從此進入了一個無聲的世界。律動課上,老師踏響木地板的震動,啟蒙了5歲的她對音樂的癡迷,而被她稱“看得到的音樂”的舞蹈也從此成為她生命的亮色——她賴以表達內心世界的語言。從此,她喜愛上了舞蹈,並在那無聲的世界裏開拓著無限美妙的藝術人生。
“在這無聲的世界裏,音樂在我的心中是一幅最美麗的畫,也是我內心想表達的最美麗的語言。我從這個打鼓的聲音開始感受到音樂的色彩。在沒打鼓之前是一片黑色的,打鼓的時候又好像紅色的光投入到這個黑色的環境中。三聲鼓聲就好像三個燈光不同的打亮了整個現場。隨著老師這個鋼琴的這個旋律出來,又加了很多不同的色彩的燈光,展示出來,就憑著自己這種想象去理解音樂。”“練,逼著自己去練,逼著自己去記記。多聽音樂,有的時候耳朵和身體練厭了,練煩了,自己還是忍著忍著。從厭慢慢轉變成喜愛,慢慢的深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去。”她,就是在這種快樂美麗的氛圍和心境中,她在一天天耐心地練刻苦地練習著殘疾人視為登天之難的舞蹈。
2000年9月,邰麗華隨藝術團來到頂尖的藝術聖殿——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一幅以她表演的舞蹈《雀之靈》為主題的巨型海報,是卡內基音樂廳裏惟一的中國劇照。
2002年10月在日本,出席世界殘疾人領導人會議的代表,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稱為“人類特殊藝術的火炬”、“全球六億殘疾人的形象大使”。而邰麗華作為藝術團的形象大使,她代表著的是中國六千萬殘疾人。
2003年3月在波蘭,一支《雀之靈》舞動了全場觀眾的心,當他們知道邰麗華聽不到自己的掌聲時,流下了傷心的淚。邰麗華先後出訪過20多個國家,在國內外演出數百場,以其“孔雀般的美麗、高潔與輕靈”征服了不同膚色的觀眾。200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她領舞的群舞——千手觀音,讓幾億中國人從熱鬧中沉思、感動。
“其實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樣的,有圓有缺有滿有空,這是你不能選擇的。但你可以選擇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圓滿,然後帶著一顆快樂感恩的心去麵對人生的不圓滿。其實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痛苦對我來說,印象不是很深,真是很少很少,快樂超過於痛苦,大於痛苦——就是我所領悟的生活真諦。”邰麗華的這句話,詮譯著她取得驕人成功的奧秘。
想想和說說。
1、請尋找你熟悉的或身邊的名人,探究一下他們巨大成功的背後是否與快樂工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