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活在當下:寵辱不驚,閑看雲卷雲舒(3)(1 / 2)

人生,一直都有起有落,起伏跌宕,無論我們是處於高峰,還是正處於低穀,都應該享受當下的快樂,做到寵辱不驚,以從容麵對世間的瑣事。可以說,從容是生命的黃金,需要人生的磨難和不幸的鍛煉,而誤解和誹謗就像黃沙,常常會掩蓋金子的光芒,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以平常心對待失去

【道家箴言】

飾小說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

--《莊子·外物》

人生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有時,需要你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放棄,外在的放棄,能讓自己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能讓自己得到解脫,這就是放棄的智慧。就像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垃圾,可以做到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那麼,心靈上的垃圾,又何必抱殘守缺呢?因此,不要整天沉溺在失去的痛苦之中,人生就是需要放棄,隻有放棄了壞的,才能得到好的。

對於放棄的真諦,一個名叫屠羊說的古人感悟頗深。

吳國入侵,楚昭王喪失國土逃往他國,回國後決定獎賞跟隨他的人。

有個名叫屠羊說的人,專以宰羊為生,楚昭王逃往他國時,他曾跟隨過楚昭王。

當楚昭王派人找到正在殺羊的屠羊說,並說要獎賞他時,他說:“大王失掉國家,我也失掉宰羊的職業,大王複國,我也恢複宰羊的職業。臣的爵祿已經恢複了,還說什麼獎賞呢?”

昭王聽說以後,便對手下人說:“一定要使他受賞。”

而屠羊說卻堅決不受,說:“大王失掉國家,不是臣的罪過,所以不敢接受責罰;可是大王收複國土,也不是臣的功勞,所以也不敢承當獎賞。”

這下楚昭王可急了,便傳令屠羊說,要予以表彰。

屠羊說得知後,說:“根據楚國的法規,必須有大功而受重賞,然後才可以表彰。現在臣的智慧不足以保衛國家,勇力不足以殺死敵寇,吳軍進入郢都的時候,臣因害怕禍患而逃避敵寇,並不是特意隨從大王出走的,現在大王要毀壞法規來表彰我,這種做法,不是臣所願意讓天下人傳聞的事。”

楚昭王對楚國大將司馬子綦說:“屠羊說處在卑賤的地位,可所說的道理水平很高,你代我請他就三公的職位。”

屠羊說推辭說:“我知道三公的職位比宰羊的身份尊貴多了,我也知道萬鍾的俸祿,比宰羊的收入要高多了,但我怎麼可以因為自己貪圖爵祿,而使我的君主得到隨便施賞的名聲呢?我絕不接受,希望還是讓我回到宰羊的店鋪裏去,做一個我擅長的職業吧。”

最終,屠羊說依然沒有接受楚昭王的獎賞和委任。

由引言之中,我們可以看出莊子的觀念,思考問題必須從大處著眼,才能夠獲得大道。其實,這是在告訴我們,凡事都應該顧全大局,該放棄的時候,不要應不舍而堅持,就像故事中的屠羊說那樣,自知能力有限。因此,他選擇了放棄楚昭王給予的高官厚祿,而甘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屠夫。

人生中的得與失,常常都發生在閃念的一瞬間。到底要得到什麼?到底會失去什麼?見仁見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充實,我們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該得的,不要錯過;該失的,灑脫地放棄。因此,凡事我們都應學會量力而為,隻有懂得了量力而行,我們才能享受到當下的快樂。

量力而為不是一件難事,隻要我們能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估計,做到並不難,難做到的是量“需”而為。經濟學上說,對於人的無窮的欲望來說,資源永遠是稀缺的,但我們不妨想一想,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即使給你一座金山,能享用的不過是九牛一毛。隻要想開了,凡事我們都不需要過分地追求,隻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那麼,得到和失去就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

當然,量力而行並不是教我們貪圖安逸,而是用一種淡然的心態,卻麵對人生的起起落落。如果我們處於稱心的崗位,那麼,請好好珍惜工作;如果生活需要調節自己,那麼,請珍惜當下淡泊的心態,人生在世,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但從人生的曆程來看,失去反比得到更為本質,因為我們遲早有一天會失去人生最寶貴的贈禮—生命,隨之也就失去了人生過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所以,不要讓無窮的欲念攫取己心,其實,“夠用就好”也是不錯的生活態度,取自己夠用的,不貪求明天的權力和財富,活在當下,享受當下,進而樂在當下。

生活之中,我們常常抱怨自己的不幸,卻不懂得珍惜已經擁有的幸福。於是,我們在苦苦追尋之中精疲力竭,在碌碌無為之中備受折磨,卻不知放下那些沉重的包袱,抵住貪婪發出的種種誘惑,擇精而擔,量力而行。唯有這樣的人生,才能讓我們感受到輕鬆自然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