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份豁達的寧靜
【道家箴言】
躁勝寒,靜勝躁,清靜為天下正。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古聖賢都認為,在紛亂而複雜的社會之中,“靜”是一種豁達的智慧,就像人生的許多大道理,都樸素得如同一泥土一般,無需用太多的鮮花來點綴,也無需用嬌嫩的綠葉來襯托,隻要活得有度量,人生的本色絕不會因誤解而消損,反而會因此增色不少。因此,生活中的我們,應始終保持一份豁達的寧靜。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聖賢們頓悟的經曆吧!
古代有一位比較有名的禪師,名叫了空,曾在一位大師的門下修行。
了空的悟性非常高,因此,進步也很快,但他卻有一個壞毛病,那就是坐禪時經常愛打瞌睡,這使他在眾人麵前覺得很不好意思。
為此,了空去找郎中,想看看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幫他解決這個問題。郎中建議他喝茶試一試,他接受了郎中的建議,每天早晚各喝一杯茶,時隔不久,果然治好了這個壞毛病。但由於他那段時間天天喝茶,已經養成了習慣,在自己的仔細品味當中,他慢慢發現喝茶也很有規矩,不同的喝法竟有不同的味道,於是,他便開始創製各種喝茶的規矩。
有一天,了空剛剛製定完一道茶規,這時,大師走了進來,並問道:“應當以何種心情喝茶?”
了空回答道:“有位禪師曾說過,應當為了健康而喝茶。平心靜氣。”
大師又問:“有一位修行僧問趙州佛法,趙州回答‘吃茶去’,對此,你又怎麼想呢?”
了空聽後默默不語。
就在這時,大師讓弟子拿來一碗茶,遞給了他,當了空剛把茶接到手上之時,大師卻突然破口大罵起來,與此同時,還將茶杯打落在地上。
了空看見後,依然默默不語,過了一會兒,他起身向大師行禮,並轉身向禪房走去。突然,大師大聲喊道:“了空!”
了空應答:“是!”然後回過頭來望著大師。
“剛才問你應當以何種心情喝茶,如果不管心情如何,隻是無心喝茶,又會怎樣?”大師步步緊逼。
了空不緊不慢地答道:“花紅柳綠。”
大師馬上意識到,了空已經開悟了。於是,宣布了空修行完畢,圓滿出師。
“無心喝茶,花紅綠柳”反映了喝茶的自然心態。
老子一向主張“清靜無為”,他認為,疾走能克製寒冷,清靜卻能克製暑熱,而清靜無為,則可以使天下太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隻知道去追求外在的美好,來滿足我們追求事物完美的願望。殊不知,一旦將這種追求和崇尚,演變成無限的欲望,就形成了貪念,這就讓我們無法正確麵對現實,更無法正確麵對自己,甚至還會在苦苦的追尋中迷失自己。
很多人都認為名利和財富是好東西,也知道名利和財富得之不易,並且,也都懂得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以及到手擁有的時候,都會伴隨著煩惱和痛苦。有的人幸運地得到了,有的人不幸沒有得到,甚至有的人悲哀地在途中死掉了。所以,老子告誡我們隻有戒除貪欲,才能獲得幸福,否則就會害了自己。無論得到,還是沒得到,其實都是一樣的在生活。
萬事萬物盡管紛紛擾擾,最後無一不返回它們的本根,而返本歸根就叫“靜”。由此可見,清靜無為是萬物的本性。平靜是天地的“水平儀”,恬靜是個人最高的精神境界。於是,心神寧靜便能空明,空明便能充實,充實便能和諧完滿。恬靜後的思慮,讓我們鉤深致遠,恬靜後的行動,使我們無往而不宜。因此,隻有心靈恬靜,才能處無為之事,而唯無為才能無不為。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的某個階段,都是需要某種熱鬧的,那時候飽漲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就像是急湍的河流一樣。但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經過了激烈的撞擊之後,生命就來到了一塊開闊的穀地,彙蓄成了一片浩瀚的湖泊。這時的人生,會變得異常平和寧靜,這種脫離了世俗的寧靜,是以豐富的精神內涵為依傍的。
所以說,寧靜是一種超脫,一種繁華落盡見真情的純粹,一種精神的升華。
人生淡如菊,說的就是一種豐富的精神安靜。唯有具備這種品格的人,才能夠浸潤在風晨雨夕。麵對著階柳庭花,聽得到自然的呼吸,感受得到自然的脈搏。這時,鬥室便是八極,內心頓成宇宙;這時,精神就會富有,心胸就會博大;這時,便擁有了一份澄明清澈,一份從容淡定,人生就從此不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