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外出旅遊經過邯鄲,住在一家客棧裏。在客棧裏住著一個姓呂的老人,盧生見老人生得慈眉善目,談吐不凡,於是便和他攀談起來。在談話之間,盧生連連歎息自己窮困境遇,時時流露出不甘寂寞、向往榮華富貴的心情。
姓呂的老頭知道了盧生的心願,便從口袋裏取出一個裝飾著精致刺繡的漂亮枕頭說:“姓盧的後生,你枕著這個枕頭睡一覺,就可以得到你所向往的榮華富貴了。”
盧生聽了半信半疑,這時他看見店主人正在煮黃米飯,於是心想:“反正離吃飯時間還早,不妨就試試吧。”盧生躺下去,頭剛挨到枕頭,果然就立刻做起美夢來。
不一會兒,他夢見他娶了清河崔府的一位高貴美麗的小姐為妻,然後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崔府有錢有勢,借著崔府在城裏的地位和名聲,他便開始奮發讀書,到了第二年考中了進士。
然後皇上召見他,並且還欽點了他。後來,他步步高升,青雲直上,憑著他在朝中的關係和皇帝對他的信賴,他不僅做了“節度使”、“禦史大夫”,還當了宰相,而且一幹就是十年,後來,由於他的卓越成績和對國家的貢獻,被皇上封為“趙國公”。
他夢見自己有五個兒子,兒子個個都做了官,並且還都同名門望族結了親。他還夢見自己有十幾個孫子,孫子個個聰明過人。大小官員都和他來往,恭維他,稱讚他,他覺得自己神氣十足。他金銀成堆,財寶無數,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的年壽很高,一直活到八十多歲。
正當他沉浸在榮華富貴、紙醉金迷的生活之中,突然覺得枕頭被人撤走了,於是立即從夢中醒來,睜開眼睛一看,店主人煮的那鍋黃米飯還沒熟呢。他感到非常驚異,幾十年的富、貴榮華,竟是短短的一枕黃粱。
姓呂的老頭看見盧生有些醒悟,一邊把枕頭裝在口袋裏一邊笑著說:“年輕後生,請記住,人生的榮華富貴就是一場夢。”
老子一直主張“以靜製動”,而“虛”也是他喜歡的詞之一,在這裏,它主要形容人的心境本是空明寧靜狀態,但由於外界的幹擾、誘惑,人的私欲開始活動。於是,有了對曾經的悔恨,有了對未來的奢望。然而,人生隻有短短的幾十年光陰,無論我們是沉浸在過去的歲月之中,還是過於迷戀未來的時光,都會浪費我們的短暫生命,唯有活在當下,才能盡情地享受人生。
人生苦短,從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停止呼吸,有幾十年最多百年的生命曆程。如果我們把人生看成行路,那麼,人生曆程中每邁出一步,都會在生命的星河中,留下最閃亮的一點,這諸多亮點連綴起來,便是人的生命之光在曆史屏幕上劃出的軌跡,然而,這軌跡不是直線而是曲線。
時間總會走遠,人生不過百年,在不同的階段裏,有美滿也有辛苦,有歡欣也有苦痛。從生命劃出的軌跡中,我們不難看出此曲線並非光滑的曲線,而是曲曲折折的。人生就是這樣,正是因為其曲折,才更有了幾多回味,才更顯得其豐富,直線縱然簡練,但卻無法與曲線之美相比,而人生之曲線,往往於其曲折之處,更包含深邃、智慧和成熟。
因此,不要浪費時間去思考其他,盡情享受活在當下的快樂吧!
活在當下的另一種解釋是平淡,因此,我們應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成功不值得驕傲,那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驛站,我們不知道走出驛站的下一步是什麼;失敗不值得傷心,那不過是一不小心走錯的一段路,糾正方向從頭再來;失意不要沮喪,一年四季裏,有風和日麗的時候。這便是平常心,這就是人生路,當我們以一顆平常心走過人生風風雨雨,才能看到途中那金色的果實。
享受當下,以靜養智
【道家箴言】
何為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道德經·第十三章》
也許,在現代人的眼中,活在當下,就是讓自己舍名棄利,安於平庸,然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唯有平庸才能成全自己內心的安靜,而在安靜中的沉思,才能滋成出智慧的火花,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因果鏈條,其中任何一節的脫落,都無法得到最後的結果。因此,我們應該學習唐朝智臣的生存法則:寵辱不驚,避權讓位;功成身退,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