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也是培育新時代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造就時代新人,事關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國家的興旺發達。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合格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行動指南。
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褒榮貶辱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必須做到四個"統一":
一是堅持教育與管理的統一。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化為人們的堅定信念,進而外化為高尚行為,是複雜的過程。其中,教育的作用至關重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就必須在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上下功夫,不斷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成功的教育總是同嚴格的管理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忽視管理的教育往往是蒼白無力的。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加強對思想文化陣地的管理,褒獎"八榮",貶斥"八恥",激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製假惡醜,努力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落實到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實踐中。
二是堅持知與行的統一。個人的道德實踐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途徑。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貫穿和滲透於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引導人們自覺進行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求的道德實踐。針對社會關注密切、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踐活動,使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在日常道德實踐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學習體現時代精神的先進人物事跡,接受社會主義崇高道德情操的熏陶。
三是堅持自律與他律的統一。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形成,要靠自律,但也離不開他律。他律既包括相應製度的約束,也包括社會輿論的壓力等。因此,應結合實際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評價機製、獎懲機製和監控機製;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功能和作用,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引導和督促廣大幹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自覺地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
四是堅持典型示範與群眾實踐的統一。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過程,是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和形成道德自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典型示範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堅持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相結合,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在社會生活中自覺做"八榮八恥"的積極實踐者。學校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影響學生,用優良的思想作風帶動學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聯係實際、重在弘揚正氣。深入人心,就是要通過廣泛深入的學習宣傳教育,引導人們牢記"八榮八恥"的基本內容,理解"八榮八恥"的豐富內涵,熟知"八榮八恥"的行為規範,使"八榮八恥"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入耳入腦入心,成為全體公民的廣泛共識。聯係實際,就是要立足自身,注重言行,著眼養成,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滲透到人們日常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中,貫穿到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中,引導人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成為全社會的道德規範。弘揚正氣,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崇尚真善美,抵製假惡醜,扶正祛邪,揚善懲惡,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風氣、行業風氣等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
要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理論、新聞、文藝、出版工作要發揮優勢、形成合力,學校、家庭、單位、社會教育要相互配合、形成聯動,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家喻戶曉,成為全體公民的共識。要按照"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修訂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的創建標準,充實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範、學生守則的有關內容,完善新聞、出版、文藝、體育、教育、科技等各類評獎辦法,使之滲透到企業、社區、農村等領域的管理之中,融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要結合社會熱點和典型事例,廣泛開展道德評議活動,對符合"八榮"的言行進行褒揚,對屬於"八恥"的現象進行鞭撻,引導人們明辨是非、善惡、美醜、榮辱。要以青少年為重點,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青少年培養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為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生力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要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融入到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充分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參與道德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各類活動,都要突出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使之貫穿創建活動全過程,覆蓋到廣大城鄉基層。
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實踐活動,要突出重點領域,集中解決公民行為習慣和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文明禮儀、公共秩序、社會服務、旅遊出行、城鄉環境、文化市場、互聯網管理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使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不良風氣得到改善。街道、社區、村鎮、學校以及各基層單位,要廣泛開展禮儀宣傳和實踐活動,引導人們懂禮貌、知禮儀、重禮節,養成文明言行,摒棄不禮貌、不文明的粗俗行為。鐵路、民航、交通、城鄉公交等部門要在為乘客提供安全正點、熱情周到服務的同時,加強對乘客的文明提示,引導大家遵章守紀,文明禮讓,友愛互助,共同維護交通秩序。商業網點、醫療衛生、公用事業、車站港口等窗口行業和公安、工商、稅務等執法部門要規範服務,誠信經營,文明執法,為全社會做出表率。建設、旅遊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景區、旅行社、賓館飯店的服務人員和導遊講解人員的教育管理,文明服務,文明講解,主動熱情地為遊客排憂解難。各類景區景點要繼續深化創建文明風景旅遊區活動,進一步提高景區的建設和管理水平。旅行社在搞好優質服務的同時,要加強對遊客的文明禮儀教育,特別要加強對出國遊客的禮儀規範培訓,引導他們文明旅遊,禮貌交往,展示我國公民的文明風采。城管、環衛等部門要加強對公共場所的管理,主動勸阻各種違背社會公德、汙染環境衛生、危害公共秩序等不文明現象,使廣大公民養成文明衛生習慣,共同創造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新聞出版、文化、廣電、公安等部門要切實加強文化市場的管理,強力淨化銀屏聲頻,淨化網吧,淨化手機短信,淨化出版物市場,淨化文化娛樂場所,促進社會文化環境的改善。外宣、信息產業、公安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集中開展網絡清理,打擊利用互聯網傳播淫穢、色情、迷信、賭博、暴力、欺詐等有害信息的違法行為,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黨員領導幹部要做表率。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計劃,引導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堅持黨的宗旨,加強黨性修養,在本職崗位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當好人民公仆,在社會生活中嚴格要求、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用良好的黨風政風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要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加強師德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用自己的模範言行影響和帶動學生。要組織廣大青少年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公益行動、團隊生活以及校園文化活動,使他們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最活躍的群體,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同時,必須繼續加強道德建設,提高個民族的道德素質,培育文明的道德風尚。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需要道德的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係,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樹立和培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誌。他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範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係,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是集體主義。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係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麵,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係,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鬥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鬥之中。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原則。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製的積極作用,不斷增強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製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要正確運用物質利益原則,反對隻講金錢、不講道德的錯誤傾向,在實踐中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範,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所謂先進性,就是在道德建設中,要在全社會認真提倡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大力宣傳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無私奉獻精神等等。在道德建設中,共產黨員和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全社會的表率,身體力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所謂廣泛性,就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區分層次,著眼多數,循序漸進,要照顧到廣大群眾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的實際。在現階段,要鼓勵和支持一切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追求真善美、抵製假惡醜、弘揚正氣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履行公民權利與義務、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在全社會倡導並形成誠信友愛、互幫互助和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必須搞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
4、堅持正確導向,營造成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
(決定的表述)
要特別強調的是,大眾傳媒、文學藝術等等對和諧文化和和諧精神的培育,具有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大眾傳媒的理論宣傳、通訊報道、評論或廣告,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的傳播,都會作用於和諧文化建設,牽涉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麵麵。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與和諧精神的確立和形成,離不開輿論的作用。在社會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們的文化選擇也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文化需求越來越強烈地受到大眾傳媒、文學藝術的影響,並接受社會輿論這個道德法庭的裁決。
我們黨早就提出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所謂"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就是要求各級宣傳思想工作部門,運用宣傳機器和大眾傳媒等輿論工具,對人們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輿論導向正確,人心凝聚,精神振奮;輿論導向失誤,後果嚴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眾傳媒和文學藝術要跟上時代步伐,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宣傳代表社會進步、時代發展方向的思想道德和高尚品質,激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大力宣傳和弘揚一切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追求真善美、抵製假惡醜、弘揚正氣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履行公民權利與義務、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要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行為和錯誤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製假惡醜,從而為推進和諧文化與和諧精神的培育創造良好的輿論文化氛圍。
要把握正確導向,一方麵,要大力宣傳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另一方麵,要旗幟鮮明地批判和抵製與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不相融的東西。特別是對關係到國家、民族整體利益和人心向背的事件,更要通過各種渠道向群眾傳達正確的道德價值導向。把握正確導向,就要使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始終占據輿論的主導地位。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培育和諧精神,必須廣泛開展和諧文化創建活動。要通過和諧文化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麵。(決定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