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2 / 3)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從每一個人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民族精神是世代中華兒女一磚一瓦建造起來的,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子孫都有責任和義務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自己的貢獻。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表現在國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後繼;也表現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更多的還是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引導人們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體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麵。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從幼兒園、中小學到大學,都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滲透到全部教學活動之中,滲透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之中。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各類主題宣傳教育、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都要積極傳播民族精神,充分體現民族精神,大力謳歌民族精神,都要肩負起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共產黨員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領導幹部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每個人的責任。共產黨員更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起模範帶頭作用。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首先要求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弘揚黨的正氣。全黨同誌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帶頭學習和和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大力發揚"兩個務必"的優良作風,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始終做到大公無私、先人後己、埋頭苦幹,始終站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最前列,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時代先鋒。

時代精神是一個社會在最新的創造性實踐中激發出來的,反映社會進步的發展方向、引領時代進步潮流、為社會成員普遍認同和接受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規範和行為方式,是一個社會最新的精神氣質、精神風貌和社會時尚的綜合體現。改革開放以來,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曆史進程中,我國人民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不斷迸發;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自主、平等、競爭、效率觀念不斷增強;扶貧濟弱、公平共享,著眼於人的全麵發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學、法治的理念成為廣泛共識,從而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正是依靠這種精神,我們創造了改革開放28年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弘揚和培育時代精神,要引導人們正確把握時代特點。當今時代,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改革與創新的時代、開放與競爭的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朝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要和平、求發展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經濟全球化打破了地域界限,不僅帶來貨物、服務、資本、人員等在全球範圍內的頻繁流動,而且帶來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在世界範圍的相互碰撞,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和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相互交織。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現代傳播技術迅速發展,信息總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引起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麵對這樣的時代,必須大力弘揚和培育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善於從國際國內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把握工作全局,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製定政策,確保我們的各項工作充分體現時代要求。

弘揚和培育時代精神,要努力回答時代的新課題,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牢固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深刻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蓬勃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種複雜和不確定性因素,抓住並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牢牢掌握我國發展的主動權;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矛盾,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協調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等等。麵對這樣的形勢,必須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內容的時代精神,引導人們堅持以改革發展穩定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襟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認真總結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深入研究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科學回答現實生活提出的、幹部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形成新的認識,作出新的概括,推進我們黨的事業在不斷解決時代課題中前進。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精神和諧,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有牢固的精神支撐。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僅具有明確的價值取向,而且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可以激發全國人民的鬥誌,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萬眾一心、共同努力,戰勝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風險。隻有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才能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有沒有昂揚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民族文化的精華。隻有堅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才能把全國人民的精神振奮起來,才能把社會各方麵的力量集聚起來。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文化實力的競爭。要在這種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僅要創造強大的物質力量,而且要保持強大的精神力量。像我們這樣一個有十三億人口、五十六個民族的發展中大國,隻有通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才能把這個大家庭更好地凝聚起來。麵對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麵對社會經濟成份、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麵對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化、差異性的不斷增強,麵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四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榮或辱不僅是指人們在進行自我評價時產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體驗,而且是指社會在對人們的思想行為進行評價時形成的褒獎或貶斥。凡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有自己對於榮與辱的看法和理解。榮辱觀是人們在依據一定的思想道德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活動中逐漸形成的關於榮辱觀念的總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繼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後,我們黨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度,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為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非常深刻和豐富的內涵: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推動我國社會曆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光輝旗幟。每一個領導幹部、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牢固樹立熱愛祖國的觀念,堅持祖國利益高於一切,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把對祖國的熱愛化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無窮力量。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黨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又是勞動者和服務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務和勞動成果,又為他人提供服務和勞動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承擔服務他人與社會的義務和責任。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所在。每一個領導幹部、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公民,都要牢固樹立人民的觀念,時刻牢記和躬行實踐黨的根本宗旨,把對人民群眾真摯、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從事的工作中去。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科學的進步是社會進步的巨大源泉,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世界經濟中心的五次轉移,無一例外地都是由科學技術中心的轉移所帶動的。一個崇尚科學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我國越是向前發展,越要高度重視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協調發展,高度重視在全社會廣為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風尚。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勞動光榮,文化長久。勞動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對社會、對國家應盡的義務。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要求每一個公民要堅持勤奮學習,英勇勞動,紮實工作,兢兢業業地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添磚加瓦、多做貢獻。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團結互助是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本特征。團結互助出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團結互助,就是要把各種力量凝聚起來、組織起來,同心同德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奮鬥。在不同意見麵前,要心平氣和,求同存異;在困難麵前,要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在榮譽麵前,要相互謙讓,他人為先;出現了失誤和挫折,要勇於內省,敢於承擔。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幫他人所難的團結互助精神,人人關心和幫助他人,處處尊重和愛護他人,促進社會安定和事業發展。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一個社會要和諧發展,必須依靠法律和製度來規範,也必須借助道德的力量來引導。而在人類的道德規範體係中,誠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生活中的摩擦,降低社會生活的風險和代價,降低社會運行成本。誠信是立身之本、發展之道。構建和諧社會,個人需要誠信,集體、社會需要誠信,國家更需要誠信。隻有人人講誠信,取信於他人,給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法治和責任理念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理念。遵紀守法是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遵紀守法,就要樹立憲法意識和法製觀念,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對於共產黨員來說,還要樹立黨章意識和紀律觀念,嚴格遵守黨章和黨紀。要在全社會營造依法執政、依法治國和依法辦事的良好氛圍,提高各級領導幹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

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正如胡錦濤所深刻指出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艱苦奮鬥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也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和政治本色。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艱苦奮鬥精神體現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牢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我們黨的莊嚴使命,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

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這八個方麵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一條基本道德底線,也是新世紀新階段的一部社會風尚規範。每一個"榮"都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個"恥"都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和個人的命運。每一個領導幹部、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遵循,全麵遵循。

"八榮八恥",貫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內容上看,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四榮四恥"體現的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的"五愛"的基本要求,也是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義務。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這"三榮三恥"體現的是家庭生活、職業生活、社會公共生活中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一榮一恥"體現的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見,"八榮八恥"是對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應當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規範的高度概括,也是從總體上對社會主義社會主導價值體係的生動表述。

3、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決定的表述)

社會主義榮辱觀,鮮明地確立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豐富和發展,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導方針。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隻有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醜,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堅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使之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麵光輝旗幟,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於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強力支撐。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迫切需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正確的社會主導價值觀。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從整體上精辟概括了社會主義社會的主導價值觀,旗幟鮮明地指出了在社會主義社會,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應當堅持什麼、反對什麼,提倡什麼、抵製什麼,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引領社會風尚的光輝旗幟。我們隻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條件。

其次,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迫切需要。社會風尚是指社會上流行的風氣和習慣,它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一把重要標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道德風尚發生了可喜變化,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我國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還存在著是非善惡界限混淆、美醜榮辱不分的現象。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科學闡明了在當代中國,什麼樣的思想行為應當受到肯定和褒獎,什麼樣的思想行為應當受到否定和貶斥,有利於激勵人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斷升華精神境界,進而形成學習先進、抵製邪惡的良好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