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2 / 3)

必須特別指出的是,我國現在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平隻能是相對的公平。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了一些比較突出的社會公平問題,比如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農民、工人(特別是失地農民和下崗失業工人)等社會群體為改革發展所承擔的代價與應得到的補償不對等。對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公平問題,要做全麵、科學的分析,要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堅持依法、及時、合理解決的原則,采用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來解決。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改革稅收製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轉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來解決,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對一些敏感性問題,既要克服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的官僚主義,又要防止進行人為炒作,影響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

(3)誠信友愛

誠信友愛,要求的是在全社會倡導並形成誠實守信、互幫互助、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而又融洽相處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誠信要求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社會規則、規章製度和公共秩序,並按這些規範行事。友愛,強調的則是要在全社會倡導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係,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首先,因為誠信是人類社會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做人做事和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基本道德規範,是調節人際關係、規範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的一種重要的行為規範。一個信用缺失、道德淪喪的國度,不可能有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社會秩序,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協調、快速發展就因為缺少良好的社會環境支撐而成為一句空話。其次,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種信用經濟。如果破壞了信用關係,就會動搖市場經濟的基礎,結果是經濟和社會秩序的混亂。所以,市場經濟越發達,越要誠實守信。再次,誠信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實現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的關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誠信建設則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誠信友愛屬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範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重在建設、以人為本,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道德的顯著標誌。為人民服務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工作崗位上,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後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係,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是集體主義。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是調節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三者關係的重要原則。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係,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與奮鬥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鬥之中。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簡稱"五愛"。這是對社會各階層人們的普遍的、共同的道德要求,是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法律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範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在全社會倡導並形成誠信友愛、互幫互助和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必須搞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

(4)充滿活力

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平平靜靜的社會,更不是萬馬齊喑的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是需要和能夠不斷激發發展和創造的社會。我們黨提出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其著眼點就是要從政策上促進、從製度上保證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力。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都強調,要全麵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堅決破除各種障礙,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黨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勵和支持以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和自由職業者為主體的新社會階層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既要保護發達地區、優勢產業和先富群體的發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

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必須十分重視貫徹和落實社會主義新型勞動觀。首先,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簡稱"四個尊重",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其次,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簡單勞動還是複雜勞動,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再次,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當得到保護。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和落後的標準,而應該看他們的財產是怎麼樣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是怎麼樣支配和使用的,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出的貢獻。第四,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製,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以造福於人民。第五,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要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

(5)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製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它包括兩個方麵,一是社會安定,就是社會平安、穩定,人與人之間關係和睦,人們心理平和。二是社會有序,就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有章可循。這裏的"章",包括法律、製度、體製、機製、秩序和規範等等。政治領域的有序,主要表現為權力授予和權力運行代表人民的意願,符合民主程序,權力監督製約完備有效。經濟領域的有序,主要表現為企業、市場、政府的功能定位正確,行為方式符合法律法規和市場準則。思想文化領域的有序,主要表現為正確處理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和思想文化發展的多樣性的關係上。社會生活領域的有序,則主要表現為堅持共同的社會主義道德規範,以及在此前提下的個人自由。

安定有序既要依靠社會組織機製和管理體製,更要依靠社會成員來實現。因此,要努力使每個社會成員各獲其崗、各司其職、各守其則、各享其成。各獲其崗,就是人人要有其崗,而且要使他們的勞動能力與其崗位相匹配。如果社會成員沒有一個與其能力相匹配的勞動崗位,既浪費了人力資源,又會使其履行不好崗位職責,這不利於社會和諧。各司其職,就是社會成員要具有職業精神,認同並恰當地承擔好自己的職業角色和社會角色,盡職盡現地做好本職工作。各守其則,就是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具有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自覺遵守社會規則、規章製度和公共秩序。各享其成,就是社會成員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又能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正如恩格斯曾經指出的,要"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況",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我們要建設的全麵小康社會,就是要使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群體與社會群體、社會階層與社會階層之間和諧相處的社會。要實現社會的安定有序,就必須努力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就是人們之間在人格、權利、機會、規則和分配等方麵的平等,這是社會主義製度的基本要求。在現代社會,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當具有平等的人格、權利和機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應該是尊重社會成員獨立人格的社會,更應該是社會成員的基本權益能夠切實得到保障的社會,也是社會成員有平等的機會並遵循公平的規則充分發揮其能力和才幹的社會。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個人,包容個性差異,並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在多樣性之間達到協調、合作和共贏。和諧的價值就在於它是多樣性、差異性的統一。和而不同的前提是承認和尊重個性的差異,也即承認和尊重多樣性。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既尊重多樣性和個性差異,又能夠在多樣性中尋求統一性和互補性,隻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的安定團結。互惠互利,則是要求社會各階層、群體和社會成員之間,能夠保持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尤其是處於較高位置的社會階層、群體在增進自己利益的時候,不能以犧牲和損害較低位置的社會階層、社會群體的利益為代價,兩者的利益應該得到共同增進,達到雙贏或共贏。隻有這樣,社會成員之間才能達到團結和睦,實現社會的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