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先聲奪人把握時機(2)(3 / 3)

3、找那些起關鍵作用的權威人物

張同有意想到某公司應聘技術人員,但遞上簡曆一個星期後,仍然沒有一點兒消息,他打電話詢問,公司文員告訴他被淘汰的結果。張同很不甘心,因為他相信自己的技術,如果有缺點的話,那肯定是簡曆做得不夠好。

第二天,張同以探討技術為由,約到了技術部主任,結果相談之下,技術部對其相當認同,張同隨後又提及應聘未果的事情。結果技術部主任親自到人力資源部點名要他,他被順利錄取。

4、找具體責任的人

有時候,即使是領導同意解決的問題,也會由於下屬某一環節作梗而擱置下來。負責這一環節的人不論職位大小,也就變成了解決問題所必須疏通的“關鍵人物”。所以在辦事的時候,不能忽略了具體負責的關鍵人物。

要果敢決斷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猶豫不決、瞻前顧後隻能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留下永久的遺憾。

在機遇麵前,如果我們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就會失去機遇。要果敢決斷,因為機遇是不等人的。

世間讓人感到可惜的就是那些不能決斷的人。事情對他有利時,他不敢拍板,前怕狼後怕虎,這也顧忌那也猶豫。這種主意不定、意誌不堅的人,既不會相信自己,也不會為他人所信賴,機遇更不會屬於他。

那些成功的人士,他們的成功得益於在機遇麵前有果敢決斷、雷厲風行的魄力。他們有時難免犯錯誤,但是,他們比那些在機遇麵前猶豫不決的人強得多,因而他們成功的機會也大得多。

因為不敢決斷而失去成功機遇的事例在我國古代曆史上層出不窮,比如韓信就是一例。

楚漢相爭的時候,作為第三者的韓信實力最大,他完全能左右楚漢的勝敗之局。辯士蒯通便對韓信說:“當今楚漢二王的命運操在你的手中,你投靠漢,漢就會勝利;投靠楚,楚就會勝利。我願對你推心置腹,貢獻計謀,對你有極大的好處。眼下,你占據齊國的地盤,如果你從燕趙兩地空虛的地方出擊,就可以控製楚漢的後方。此時,你滿足人民的希望、人民的要求,天下自能聞風而起,都來響應你。順者則昌,逆者則亡,機遇來了不去把握,自己反而會遭禍殃。希望你慎重考慮!”

依照時局,韓信的勢力,足以有稱霸的資本。但他對此猶豫不決。幾天後蒯通又勸諫說:“計謀大事在於時機,錯過了時機而能永久處於安穩的地位,少見。在機遇麵前要迅速做出決斷。猶豫不決,是事業的大害。隻看到小小的計謀,卻失去了天下的大局麵,已看清楚了,卻不敢去做,是百事的禍害。猛虎的猶豫,還不如蜂蟲的致螯;駿馬局促不前,還不如駑馬的安步。雖然有舜禹的智慧,默默不言,還不如聾啞人的手勢指點。唉!功勞難成,卻容易毀敗;時機難得,卻容易失去。時機呀,時機!不會再來了,但願你細致考慮吧!”

然而韓信仍然在猶豫,他不能下決心背叛劉邦,最後終被劉邦殺害。如果韓信當時聽從了蒯通的勸告,鼎足而立,再招攬天下的賢人哲士,收服天下民心,漢室江山就會易主了。

韓信的悲劇在於他對機遇沒有充分的認識能力,更沒有決斷機遇駕馭機遇的能力。

兵家常說:“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也。”猶豫不決,當斷不斷的禍害,不僅僅表現於打仗方麵。在現代的商業戰略上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商戰之中,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果猶豫不決,當斷不斷,那你在商場上隻會一敗塗地,無立身之處。因此,斬釘截鐵,堅決果斷,已成當代經營企業家的成功秘訣之一。當然,這裏說的是當機立斷,首先,指的是認準行情,深思熟慮後的果敢行動,而不是心血來潮或憑意氣用事的有勇無謀。宋人張泳說:“臨事三難:能見,為一;見能行,為二;行必果,為三。”當機立斷的另一方麵,並非僅僅指進攻和發展。有時,按兵不動或必要的撤退也是一種果敢的行為。

你也應該成為一個聰明人,麵對機會,聰明人所做的就像正在覓食的餓狼見到小羊,唯有行動才能抓住機會。

看準時機並把握它,將它變成現實的行動,才是你走向成功之路的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