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放下身份拋開臉皮(1)(1 / 3)

毫不奇怪,我們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樂於跟平庸者打交道,因為那會使我們心安理得,使我們產生一種與自己相同的人交往的舒適感覺。

——歌德

愛麵子難成大事

愛麵子,愛逞匹夫之勇是多數人易犯的通病,把麵子當做身外之物,不因麵子而錯失良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隻有那些立誌幹一番大事業的傑出人士,才能以“忍”為上,不為麵子而做事。

漢初張良原本是一個落魄貴族,後來作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運籌帷幄,輔佐高祖平定天下,因功被封為留侯,與蕭何、韓信一起被稱為漢初“三傑”。張良年少時因謀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橋上散步,遇一穿著短袍的老翁。老翁故意把鞋扔到橋下,然後傲慢地指使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撿鞋!”麵對老翁的侮辱,張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礙於長者之故,不忍下手,隻好違心地下去取鞋。老翁又命其給穿上。飽經滄桑、心懷大誌的張良,對此帶有侮辱性的舉動,居然強忍不滿,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麵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老人又折返回來,讚歎說:“孺子可教也!”遂約其5天後的淩晨在此再次相會。張良迷惑不解,但反應仍然相當迅捷,跪地應諾。

5天後,雞鳴之時,張良便急匆匆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已先到,並斥責他:“為什麼遲到,再過5天早點兒來。”第三次,張良半夜就去橋上等候。他的真誠和隱忍博得了老人的讚賞,這才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10年後天下大亂,你用此書興邦立國;13年後再來見我。我是濟北轂城山下的黃石公”。

說罷揚長而去。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看書,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誦讀,刻苦鑽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棟梁之才”。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殘酷的現實需要你對人俯首聽命,這個時候,你就必須麵對現實。要知道,敢於硬碰,雖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硬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鬥狠,隻能算作是無謂的犧牲。這種時候,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迎接生活。不妨拿出一塊心地,單擱不平之事,閉起雙眼,全當不覺。

古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堅韌的忍耐精神是一個人個性意誌堅定的表現,更是一個人處世謀略的運用。在人生旅途中很難事事如意,丟失麵子是常有的事,學會忍耐,婉轉退卻,可以獲得無窮的益處。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能舍棄某些蠅頭微利,也將有助於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獲得他人的好感,為自己贏得友誼和影響力。凡事有所失必有所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有識之士不妨謹記之,善用之,必能給自己爭得個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們說忍耐確是做大事的重要條件,而忍耐的前提就是你不能愛麵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如果愛麵子,那根本不可能做到能屈能伸,百忍成鋼。

不要麵子路更寬

過於看重自我身份,丟不下麵子的人往往將自己局限於固定的軌道內“行走”,一旦出現意外,他們便很可能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有些人遇事,敢於放下身份,丟掉麵子,於是便有了更多的方向選擇,走上了一條寬廣通瑚的“大道”。

有位大學生,在校時成績很好,大家對他的期望也很高,認為他必將有一番了不起的作為。

他確實也做出了成就,但不是在政府機關或在大公司裏創造的。

原來他在畢業後不久,得知家鄉附近的夜市有一個攤子要轉讓,他那時還沒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錢,把它盤了下來。因為他對烹飪很有興趣,便自己當老板,賣起蚵仔麵線來。他的大學生身份曾招來很多不以為然的眼光,但卻也為他招來不少生意。他自己倒從未對自己用非所學及高學低用產生過懷疑。

現在呢,他還在賣蚵仔麵線,同時也搞投資,錢賺得比一般人不知多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