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信,你不妨去同任何一位從事具體工作而獲得成功的人談談,他必定能夠享受到工作中的樂趣,那就是他得到的最好的報酬。
社會學家調查顯示,每個人的才能差不多都僅僅表現出了一部分,也就是說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這也是由於諸如社會階層、家庭教育、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局限所造成的。隻要當你認清你的長處時就應該努力去開發它,爭取把它的優勢發揮到最大。這樣,你就很有可能在你具備優勢的領域獲得成功。一個人對自己成就的評價難免主觀,因此,別人眼中的你就有助於你客觀地評價自己。
或許自己以為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在別人看來可能恰恰是個失敗者;或許覺得自己一無所成,但在別人看來,你已碩果累累。
這是為什麼呢?隻是因為你自己和別人對你的成就的觀察角度不同。別人對你的反映可以幫助你獲得關於你的力量、非力量和弱點的實際結論。
在你繼續作自我研究之前,有必要提出疑問:“力量是什麼?”從事業人的角度來看,力量包括四個方麵:
1.表現良好的技巧。
2.表現良好的意願。
3.表現良好的信心。
4.別人的認同。
前三項是直接受個人控製的特質;而第四項卻隻能從別人那裏得來,由於“認同”等於是一張容你表現的許可證,所以至關重要。
任何人都有自尊,或者說有“企盼獲得承認的欲望”。所以,一個人得到別人肯定是對自己的一種極大鼓勵,實際上肯定也是對一個人的支持。
人們常說,得到別人的支持才能取得成功。心理學家曾作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選出20名五六歲的小孩,分成A、B兩組,每組10名(這兩組小孩的智商都相差不多)。
心理學家對A組兒童說:“你們是很聰明的,你們一定能取得成功”;對B組的孩子暗示他們智力比別人低下。30年後,再對這兩組人進行調查,發現A組的人取得的成績遠遠比B組的人出色。
他們經過分析得出:得到別人肯定會激發一個人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潛力。
無獨有偶,調查表明,凡是認為自己下屬都是人才的老板通常會獲得更大成功。因為下屬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才能。
“能力有如冰山”,水麵上露出來的是看得見的能力;埋在水下的是潛在的能力。外露能力的大小因人而異。但是,任何人的潛能都要比外露能力大。因此,控製這部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決定一個人能否取得更大成績。而要挖掘潛能,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外露能力。因為在外露能力取得成就得到承認後,會激發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挖掘潛能的動力。
假如別人對你的成就不屑一顧,你會怎麼樣?答案是心灰意冷,風頭盡失。
當今社會,企業創造力將成為不斷在經濟戰場上獲勝的利器之一,這是這個時代的特征之一。傑出的創意將同產品質量、廣告手法、銷售戰略、合理經營一起成為左右公司命運的要素之一。
但事實上,很多上司在這方麵卻大扯公司的後腿,造成很多弊害。例如:
(1)下屬有與眾不同的創意,上司卻無法善於引發,形同埋沒。
(2)很多上司對下屬的創意故意加以挑剔,或是不加以承認,這種妒才心理與作為,不但阻塞了戰鬥力,也扼殺了下屬的才能。
而有很多公司就是靠創意成為一方企業之雄的。這種例子,隨處可見。
(3)日本一家壽司店,想出銷售壽司的妙招。在一個大桌上,放著各種壽司,桌上的圓木盤可以旋轉,顧客隨其喜好,選幾樣用筷子夾起,回到餐桌美美吃上一頓。這個別開生麵的方法使那個壽司店大發利市,轟動一時。
(4)製藥公司製造了一種蟑螂屋用以捕殺蟑螂,隻要把紙製屋狀捕捉器放於室內各個角落,蟑螂就聞香而至,爬進去便被粘在裏麵,等捉滿蟑螂連紙屋一起燒掉,一周便可使蟑螂滅跡,深受居民歡迎,公司也因此大發其財。
這些都說明了一個人的成就能否獲得認可,對這個人的發展十分重要。正確分析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同自我評價結合、比較、分析就可以把另一個自己呈現眼前。下麵介紹的測試方法能協助你認識自己的能力。
本測試共分七組,每組皆可視為才能的一類,你可能具備或可能不具備這一類才能。答題時(各級都有12個題目)是將你和年齡近似的人作比較。
“能力檢定”A組
1.在各種藝術中,我至少諳熟一種。edcba
2.我的行為方式充分表現了自己的個性。edcba
3.我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寫作能力。edcba
4.我能撰寫結構嚴謹的論文。edcba
5.別人對我的表達能力印象深刻。edcba
6.我能夠使大批聽眾全神貫注。edcba
7.有時候我對別人的生活價值觀頗不以為然。edcba
8.我十分留意對別人表達自我的方式。edcba
9.我會彈奏一種樂器,而且已臻專業水準。ed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