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一分鍾經理人決策實踐:遭遇危機(1)(3 / 3)

美國玫琳·凱化妝品公司董事長玫琳·凱,在她創業之初,也曆經過失敗,走了不少彎路。然而,她不灰心、不泄氣,亡羊補牢,終於成為一名大器晚成的化妝品行業的“皇後”。人到中年的玫琳·凱退休回家後,過分寂寞的退休生活使她突然決定冒一冒險。於是,她把一輩子積蓄下來的5000元錢全部用來投資,創辦了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兩個兒子為了支持母親實現“狂熱”的理想,一個毅然辭去一家月薪480美元的人壽保險公司代理商的工作,另一個也辭去了在休斯頓月薪750美元的職位,都加入到母親創辦的公司中,寧願隻拿250元的月薪。玫琳·凱深知這是背水一戰,是在進行一次大冒險,弄不好,不僅自己一輩子辛辛苦苦的積蓄將付之東流,而且還可能葬送兩兒子的美好前程。在創建公司後的第一次展銷會上,她隆重推出了一係列功效奇特的護膚品,原想會引起轟動,大獲成功。可是,誰料到整個展銷會隻賣出1.5元的護膚品。殘酷的失敗使她控製不住,失聲痛哭,回到家後,她對著鏡子反省自己。她檢討直到展銷前,公司從來沒有主動請別人來訂貨,也沒有向外發訂購單,而隻是企望女人們來上門買東西。難怪展銷要失敗。於是,她擦幹眼淚,從第一次失敗中站了起來,在抓生產管理的同時,加強銷售隊伍的建設。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由初創時9人,發展到現有5000多人的國際性公司,並擁有一支20萬人的推銷隊伍,公司銷售超過了50億美元。

當然,亡羊補牢畢竟有些馬後炮的味道,盡管這種“事後諸葛亮”是十分必需和必要的。但是,我們還是應提倡在事前就有周密的思考和切實可行的措施,補牢於亡羊之前。這樣不僅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失,而且,從應變的角度來看,也可以始終占據主動,不至於走彎路。

主動解脫

當危機的起因與自己密切相關時,運用主動解脫的方法來擺脫危機,是一種十分有成效的應變術。

相傳,中國秦漢時期的著名謀略家陳平年輕時,在一次戰鬥失敗後,獨自一人帶著劍從小路逃亡,要渡黃河。船夫見他相貌堂堂,一人帶劍獨行,知道他是逃亡的將領,猜他腰中一定會帶有金銀玉器,因此,不停地用眼光打量他,想殺掉他奪取財寶。陳平也看出了船夫的企圖,雖然十分著急,但仍沉著應付。他主動解下上衣,光著膀子幫助船夫撐船,船夫見他身上並沒有藏財寶,就順利渡陳平過了黃河。還有一個故事,一艘大船在江上航行,有個旅客拿出一隻黃銅杯子喝酒,船夫以為那酒杯是金的,多次注視,似有圖謀不軌之意。這位旅客也看在眼裏。一會兒,旅客靠近船舷洗杯子,故意把杯子掉落到江中,船夫以為是失落了金杯,感到十分驚駭和惋惜。旅客乘勢解釋說:“這是一隻黃銅杯,不是金的,不值得惋惜。”這位旅客和陳平一樣主動解脫,免去了一場災禍。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是人們在危難麵前使用的一種極端的應變策略,其極端之處在於,它用置自身於死地的方法,來激勵士氣,團結奮鬥,共同求生。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方法,對於既定目標的實現,往往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運用破釜沉舟策略最出色的是秦代末年一名叫項羽的將軍與秦軍的河北之戰。秦末,各地紛紛舉兵反秦,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也在其列。項梁率領大軍和項羽等人在山東、河南一帶,連續擊敗秦軍,打了好幾個勝仗。可是,定陶一戰,秦將章邯卻將楚軍打得大敗,項梁也在此戰役中戰死。章邯擊敗楚軍後,便渡過黃河北攻趙地。楚王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率領楚軍前去救趙。楚軍開到安陽(山東曹縣東南),停留不進,直等了46天。項羽忍耐不住,催宋義快快渡河,同趙軍裏應外合,打垮秦軍。宋義遲遲不下命令。此時正值冬季,天氣很冷,士兵們饑寒交加,而宋義隻顧自己吃喝,項羽十分氣憤,第二天清早去見宋義時,就在宋義營帳中將其殺死,還割下他的頭,號令全軍,將領們見項羽殺了上將軍,個個驚懼,表示願意服從其指揮。項羽報告給楚王,楚王即命項羽為上將軍。於是,項羽立即行動,親自率領全軍渡河北上。過河以後,項羽命令將渡船全部鑿沉,飯鍋全部砸破,岸邊的房屋也統統燒光,每人隻發三天的糧食。項羽以此表示這一仗隻有拚命、誓不後退的堅強決心。楚軍一到前線,立即把秦軍包圍,截斷了其運糧的後路,經過一場惡戰,秦軍被打得落花流水。這一戰役勝利結束後,項羽召見各地援軍的將領,他們都拜伏在項羽腳下。從此,項羽便成為抗秦隊伍中的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