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馬文曾經在部分搞中層管理者中做過如下調查:‘你認為每天最重要的事是什麼?’‘你認為每天在哪些方麵花費的時間最多?’‘你履行職責時感到最困難的是什麼?’結果90%以上的答案都是決策,可見在大多數領導者看來簡單而有效的決策技巧被看作是提高領導效能和質量,改變企業前途命運的重要途徑。”
“哦我想我基本上對您的決策概念有些大概的了解了,那麼接下來,我又該了解些什麼樣的知識和技巧呢?”年輕人急切地問道。
“嗯,看來你求知的欲望很強,年輕人,我很欣賞你,不過,也許今天我先要談的還是一些基本的東西。”斯蒂芬微笑著不急不忙地回答。“我想如果隻談理論的東西是枯燥的,那麼今天我們不妨通過我曾經接觸過的一些有名的案例,給你講一講幾種決策的不同特點,然後再總結一些基本的原理,年輕人你看如何?”
“那太好了,斯蒂芬先生,真是非常感謝您。”年輕人趕忙接話。
斯蒂芬思考了一下然後開始慢慢地說道:“決策,是領導的基本職能之一,因而決策對企業而言,是最重要、最困難、最花費精力和最冒風險的事情。正因為如此,正確的決策是事關部門興衰存亡的大事,是領導工作的核心。因此,作為領導者應樹立現代科學決策的觀念,掌握科學決策的理論和方法,認真了解決策的藝術、方法和手段。在通常的企業工作或者領導工作中我們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決策方法。”
以利為本的決策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鐵路最高部門決策:開展以“外美內實”為主要內容的建線達標活動。於是各站段紛紛美化線路、美化房舍、改善辦公條件。如:道岔用人工擦變成了用打磨機磨;路旁砌上了不必要的方磚;房屋外表用整車整車的塗料和油漆粉刷;室內的水泥地板換上了水磨石地板;修機車的地溝裏安上了不鏽鋼板;辦公桌越來越大;沙發越來越高級……每個站段用了這些沒有任何產出的投入一般都是一百多萬,僅用於購買塗料一項的費用就是幾十萬。不僅如此,由於主要精力用於“外美”,沒有大力開展公關營銷,提高質量,如方便旅客購票、方便貨主走貨、改善服務態度、改進運輸條件、確保安全等,使鐵路喪失了大量市場,公路運輸、民航運輸趁機厲兵秣馬,大舉進攻,在運輸市場所占的份額急劇上升。在北京市,1995年的鐵路、公路兩家分別占北京市客運總量的58.2%、39%,到了1996年分別為52%、45%,鐵路下降6.2%,公路上升6%。1996年春運期間,全國總客運量比上年增長1.6%,其中公路增長4.5%,鐵路卻下降4.7%。鐵路部門出現了大麵積虧損。
這是一個典型的不注重經濟效益的決策。
決策的經濟效益是決策的核心所在,是決策的根本,任何決策都是為了獲得經濟效益而展開的。經濟效益是講求社會效益的基礎,沒有經濟效益很難體現社會效益;沒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即使有所體現,也不會很長久。因此,領導者要把經濟效益作為決策目標的中心內容。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例子,某國大型通用機械公司所屬的四個泵廠加起來不過二千來人,僅僅相當於一個大水泵廠的一個車間,可是,他們卻和大工廠幹同一產品,爭同一市場,結果被人擠得幾乎沒有飯吃。事實教育了他們,要想以弱製強,隻有避大廠之實,襲大廠之虛。經過調查,他們發現市場急需的不鏽鋼耐酸泵是一種大廠不願幹,小廠又幹不了的產品,從中得到啟發,看到了自己的潛在優勢。該廠選擇這個產品作為開發對象,從而迅速躍居到該國耐酸泵廠家的先進行列。
高明的領導者比較和選擇方案時,總是趨利避害,以效益作為決策的核心的。
係統化決策
任何部門都是由人、物、信息組成的係統。領導者的決策也都是對係統的決策。沒有係統就沒有決策,決策的係統性不僅為我們認識決策的本質和方法提供了新的視角,而且它提供的觀點和方法廣泛滲透到決策的各個方麵,具體而言,決策的係統性在決策中起統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