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雕塑作品的鑒賞評估知識(3 / 3)

3.造型

造型這一視覺語言是雕塑的靈魂,在鑒賞評估中應是分析考察的重中之重。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都離不開形體,尤其在具象雕塑中尤為重要。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作品《青銅時代》,人體結構嚴謹,形體優美,結實飽滿,造型逼真,並由作者在極寫實的基礎上適度運用強調誇張手法充分表現了人體的活力。同樣是他的另一作品《老妓》,則深刻揭示了老婦人一生的坎坷,作品刻畫了幹瘦畸形的老年女人體的造型,揭示了黑暗社會給人的摧殘,是一件造型非凡的成功之作。

19世紀末法國雕塑家布爾德爾的作品《射箭者》,古希臘米隆的作品《擲鐵餅者》都是以造型出眾而聞名遐邇。

三、材質的選擇

對於雕塑作品的鑒賞評估離不開對材質的考察,因為雕塑作品是突出了造型藝術中型、色、質三大因素的藝術特質,其自身也是通過不同材料的質地來展現的。不同的題材和不同的擺置應有相應恰當、相配的材質才得以表達。

玉雕潤潔、華麗、琢工巧妙,我國玉器雕刻大師潘秉衡先生(1912—1970)的玉雕作品《送子觀音》,作品充分顯示了玉料典雅華貴、晶瑩剔透的材質美。而花崗石作品視覺效果粗獷堅實、深厚有力,作為紀念革命先烈的《雨花台烈士紀念碑》的選材是很恰當的。

雖然雕塑受到一定色彩局限,然而在運用色彩上雕塑也有獨到之處,可在合成材質中施以某種顏料使材質具有一定色彩傾向。在陶瓷雕塑中可以施以釉料,經過燒製可產生新的色彩和紋理,比如我國唐代始創的陶雕唐三彩就是此例。在玉雕中巧妙地利用“俏色”設計也是色彩在雕刻品中常運用的表現手法,現代工藝美術大師郭石林先生創作的瑪瑙玉雕作品《女媧補天》就是出色地安排瑪瑙中不同色料,設計出俏色的玉雕精品。

隨著現代雕塑藝術自身的發展,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更多表現方法、更多材質的雕塑作品層出不窮。

四、藝術價值的評估

作為雕塑作品藝術性的價值評估,是對其鑒賞評估的重要方麵,它應包含教育功能、使用功能、欣賞功能等諸多參考因素。

(一)教育功能

一件雕塑作品通過視覺感悟觀者,通過雕塑作品自身的內容和形式使觀者得到啟示,增加知識、擴大視野、提高智悟、分辨是非等。雕塑作品能有效地激勵人們奮進圖強、匡扶正義、追求真理,這就是雕塑應具有的教育功能,各種紀念碑教育人們緬懷舊情往事、偉人英雄等,使現實的觀者得到教育。像《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紀念國際友人白求恩的《白求恩像》,紀念英雄劉胡蘭的雕像,北京百貨大樓前豎立的模範人物張秉貴塑像等。

在雕塑中運用象征手法傳達一種理念和追求,告誡人們種種戒律是屢見不鮮的,商代青銅器中的鼎,除了它的使用功能之外,更是奴隸社會等級森嚴的階級標誌,至高無上的王者可享“九鼎”,是王權無限的權威象征。

我國漢代有名的霍去病墓周邊的群雕有著耐人尋味的寓意,其中一尊《馬踏匈奴》,描述一匹立馬蹄踏匈奴的場景,構思奇妙大膽又浪漫,既記錄了霍去病的戰功,也象征侵略者的必然下場,極富感染力又不失藝術性。

前蘇聯雕塑家符切契奇創作的紀念碑雕塑作品《鍛劍成犁》,通過一個赤身的人,舉錘砸向一把壓彎的劍,以期鍛劍成犁的情景,象征反對戰爭、求得和平的願望。該作品是一件反對戰爭、呼籲和平的構思奇妙、極具感召力的好作品。

(二)使用功能

雕塑作品從最遠古時代就伴著先民的勞作而產生了,它們最早都有生活功用,像我國原始社會的陶器。奴隸社會的青銅器則多有酒器、食器、祭器、禮器等,不但具有使用價值,且造型優美、獨特,具有審美與社會象征意義。

我國西漢的青銅器《長信宮燈》是一件實用性的雕塑作品,作品巧妙地塑造了一位跪姿宮女手持明燈的形象,安排了手持燈的自然狀態,構圖舒展,自然成趣,該燈燈體燈罩可以分離,燈罩可旋轉變向改變光的照明方向,既有實用性又有裝飾性,表現了創作者的聰明智慧。

(三)欣賞和審美價值

作為造型藝術的雕塑品應給觀賞者視覺感官一種優美和諧、富有節奏的視覺衝擊,使觀賞者得到美的感知,提高觀賞者的審美感受力和審美層次,並能進一步達到淨化內心世界的境地。

雕塑家潘鶴等人創作的雕塑《和平少女》以動作生動、形象優美的少女與和平鴿相伴為主體,從構思到形象給觀者以優美純真的審美感受,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敦煌彩塑菩薩的造型優美恬靜,金剛力士強悍有力,閃爍著迥然不同的審美情趣。

歐洲波蘭華沙市的雕塑作品《美人魚》和丹麥哥本哈根市的雕塑作品《美人魚》,都是優美浪漫、富於想象力的雕塑名作,使觀賞者得到美的享受,心靈得以淨化,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此外,對雕塑作品的製作工藝水平、材質的自身價值和運用也是鑒賞和評估的重要內容,雕塑作品無論是什麼屬性都有一個複雜的加工製作過程,這個工藝過程包含著製作者的聰明智慧,是個極具考究價值的衡量內容。雕塑的選材本身就是有不同層次、類別、檔次的,其價值也就顯出相應的差別。如玉質、石質、木質……玉質中的瑪瑙、翡翠、白玉、岫玉……石質中的壽山石、漢白玉、花崗岩等。不同的材質,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件雕塑品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五、時代性與對時代背景的考察

作為對雕塑作品的鑒賞評估,還應該把作者和創作的作品置於時代性這個大前提下去考察,並加以關注,對作者所處的創作時代以及對作者作品產生過程中的藝術發展軌跡作個分析,這是作品風格、藝術特征產生的大背景,如抽象雕塑是20世紀前半期的創作熱潮,它是現代文明和經濟的產物,它不會出現在中世紀和資本主義初期。中國的雕塑不尚寫實,卻極富想象浪漫因素,不可用西方純自然主義傾向的寫實性雕塑運用同一標準相類比。

同時對藝術史的發展也應予以關注,不同的藝術發展階段和不同時代、國別、地域都有密不可分的聯係,又各有相異的特點,對雕塑作品的鑒賞評估應該注重這個因素的把握,這樣對具體雕塑品的鑒賞評估、分析評價才有可靠的根基。

綜上所述,對雕塑作品的鑒賞評估進行綜合考察的過程,也是鑒賞評估者自身素質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