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雕塑作品的鑒賞評估知識(1 / 3)

對藝術品(包括雕塑作品)的鑒賞和評估,首先應確立相關的鑒賞評估標準,這個標準取決於鑒賞評估的意圖和需要,同時受鑒賞評估者的個人觀點及特定的規定性的影響,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對同一件藝術品的鑒賞和評估會產生不同的評估差異。

對藝術品的鑒賞和評估還需要鑒賞者具有相當的文化修養,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及審美能力,這需要鑒賞評估者不間斷地學習和與時俱進的積累。

對一件雕塑作品的鑒賞評估具體分析起來,需從多個角度進行綜合考察,應該關照下列內容。

一、藝術作品的內容是鑒賞評估的重要環節

以雕塑作品為例分析如下:

(一)審視題材

雕塑作品的題材選擇是這一作品的靈魂,即雕塑作品作為藝術品要表達什麼,說明什麼。從廣義上分析作品是要看其表現的是人物、動物、靜物還是景物;從具體內容上分析要看作品表達的是什麼,如人物題材要涉及人物特性以及時代性、曆史背景等。

如樹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周邊浮雕,題材是選取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民族主義)鬥爭業績。

法國巴黎的凱旋門群體浮雕《馬賽曲》,雕塑家呂德選取了歌頌法國人民反封建的資產階級大革命的題材。

秦始皇兵馬俑中的陶俑人物車馬群雕是統治者選取了宏偉的兵馬儀仗列陣等作題材,為秦始皇歌功頌德、顯赫權威。

(二)主題內涵

雕塑作品的主題是題材的具體體現,是題材的主要方麵,例如《人民英雄紀念碑》周邊浮雕,為了表現英雄主義題材,作者選擇了八個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實踐史實,非常典型、非常成功地表達和歌頌了中國人民前仆後繼的英雄主義鬥爭精神,如《五四運動》、《虎門銷煙》等。

《馬賽曲》浮雕作者選取了街壘上一群不同年齡的人向封建王朝進攻衝鋒作為創作素材。

法國浪漫主義雕塑家羅丹的群雕名作《加萊義民》,是羅丹應法國加萊市政府之邀設計並創作的六人群雕,選取為拯救全城而犧牲的加萊市六名誌願者走向英軍侵略者的一瞬作為創作素材,感人至深地歌頌了不畏侵略者暴行的大無畏自我犧牲精神。

群雕《五大領袖》是雕塑者選取了中共七大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即將來臨時,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四位副主席站在一起迎接新的曙光作為創作素材,是捕捉生活中具體的一瞬間,具有深刻的紀念意義。

(三)情節安排

一件雕塑作品的主題是要通過形象和情節作為素材來表達的,人物主題要有活動,動物主題要有運動,場麵主題要有場景等。選擇最能有效、恰當、生動地表達主題內容的瞬間,就是雕塑作品應推敲的情節安排。

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兩位雕刻大師都雕刻了聖經中大衛形象,用以激勵當世人的愛國精神,他們選取了同一素材,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情節:米開朗基羅雕刻“大衛”選取大衛一手持弦機,一手握石彈,怒視敵人,欲與之生死搏鬥的一瞬;而丁納泰羅雕刻“大衛”則選取了大衛已將巨人哥利亞以劍斷頭,踏頭足下,戰鬥取勝的瞬間。兩個情節同一主題,一個是怒和力的表現;一個是悅和柔的傳達,都是表現大衛的無畏和智慧,都是成功之作。

我國現代牙雕特級大師楊士惠先生(1911—1987)成功地在三寸牙料上塑造了唐代詩人李白,這件作品選取了李白醉酒橫臥、頭枕酒壇的生動形象,巧妙地塑造了詩人好酒賦詩、瀟灑豪放的性格,場景的選取既典型又傳神,不失為傳世佳作。

在雕塑作品中對主題的表現有具體情節的表述,也有一些作品屬無情節,而具有紀念、緬懷意義,如肖像雕塑作品,也能成功地表達主題人物的形象、氣質和精神,如雕塑作品《宋慶齡》、美國拉什莫爾山四大總統領袖雕像等都是成功作品。法國雕塑家馬約爾以一尊蹲坐的女人像來表達對美麗富饒的地中海的熱愛之情,構思奇而妙。

在眾多的動物雕刻中也不乏成功大作,我國武威出土的東漢銅雕《馬踏飛燕》,極巧妙、極浪漫、極富想象力和極大膽誇張地選取了奔馳之馬踏上飛燕的場景,以表現馬奔如飛的主題,這是選擇情節表現主題的成功佳作。

場麵雕塑在中外古今很多見,有的是圓雕,有的是浮雕,人物與景物交融,亦具情節性,如大同雲岡石窟雕刻藝術中很多場麵塑造了佛本生故事,既生動又具醒世的作用。

我國著名泥塑大師張景祜先生是“泥人張”的第三代傳人,造詣頗深,他在泥這種材質上能活靈活現地塑造出各種人物造型,並施以色彩,如名作《惜春作畫》,群雕惟妙惟肖地塑造出賈惜春喜畫善畫的性格,情節安排為惜春伏案持筆已成功完成畫作,周圍賈寶玉等多人欣賞圍觀、讚歎不已的場景,作品小中見大使觀者備感清新,堂皇華麗,意境深遠,趣味無窮。

法國雕塑家凱爾波為法蘭西歌劇院正門側塑造的群雕《歡樂》,以寫實手法創作出一個手持手鼓的中心人物和四周環舞的人群,整個群雕具有強烈的運動感和音樂感,對於歡樂這個主題該雕塑情節的安排是再恰當不過了。

一件雕塑作品主題的選擇、情節的安排是作品的靈魂,在創作構思過程中,完全顯示創作者的綜合素質、藝術修養、知識積澱、靈感智慧、審美造詣,以及刻意追求、反複實踐的功力,作品的成功是智慧和勤勞的結晶。

二、形式是藝術品主題的表達方式

作為造型藝術的雕塑,要表達的主題必須通過視覺可理解的某種形式予以展現,這就是形式因素。這是作為感官視覺而生發的造型藝術的特點,隻有形式因素較恰當地符合主題表現的需要,與主題內涵協調一致才是好作品。

(一)分析形態

一件雕塑作品是以本身不同形態展現的。

1.圓雕

圓雕是具有實在的空間和體積的原型,它要求塑造形體具有無透視的三維性(長度、寬度、深度)和三度空間距離性(遠、中、近),可多視角、多角度觀察欣賞,如羅丹作品《青銅時代》,唐代彩塑《菩薩》。

2.浮雕

浮雕是具有繪畫性的雕刻藝術形式,是在圓雕基礎上把型壓縮,加上背景牆產生了透視現象,如人民英雄紀念碑周邊浮雕,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雅典巴底隆神殿浮雕,浮雕具有繪畫性可以表現場麵、群像、景物等。

3.群雕

群雕是兼具圓雕和浮雕性質的群體雕塑,如羅丹的《加萊義民》、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廣場群雕。我國玉器雕刻特級大師王樹森和呂一起,設計創作的碧玉雕《八仙過海》,成功地在碧玉上雕琢出八仙踏海穿浪的景象,其中八仙人物為圓雕,飛鳥、海水、山巒、雲氣等為浮雕,整個作品渾然一體,又富於變化,可謂巧奪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