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植物、景物
多種多樣的花卉、樹木是素描練習的好課題,它們也處於靜止狀態,便於長時間描繪。
在一定範圍中寫生場景也是理想課題,在不大的畫麵中,可納入天空、地麵、遠山、雲朵、花草樹木、河流小溪、建築、動物和人等,空間無限,場麵豐富,對焦點透視和空氣透視法則的認識和表現有很好的練習效果。
(五)人物
素描中最重要的課題是描繪人物,這是因為人物造型豐富多樣、造型優美,且具有極強的個體特征和氣質特征,具有傳神的活力。
人物形象在造型藝術相關門類中最為多用,例如雕塑、壁畫、服裝設計、宣傳廣告等,畫好人物素描是為相關藝術打好造型能力的基礎(圖115)。
三、素描畫法和技法
以寫生為例。
(一)寫生過程和步驟
1.審視階段
在寫生前要作好以下準備:
(1)四固定:作好“四固定”是指作畫前應先把畫紙放正固定,被寫生物象要固定(人物則隻能相對而言)、光源要固定、作畫寫生者視點要固定,上述的四固定是由焦點透視規律決定的。
(2)選取合適的寫生角度,確認視平線:寫生作畫前要選好寫生者和物象間的角度和相對位置、來光的角度和位置,防止作畫者距離物象過近或過遠,同時要防止在觀察被描繪物象時所處的位置太過俯視或太過仰視。
(3)確認描繪物象:落筆描繪前應防止急躁和盲目,不急於動筆,先靜靜地觀察審視被寫生的對象,看清他們(它們、她們)都是什麼。從形、色、質、光、空間等作個全麵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找出如何表現的規律,提升對物象感受的敏銳度,去掉盲目性,擺脫一開始就被動的狀態。應該讓感性認識在落筆前先行一步。
2.作畫階段
(1)作畫姿勢:寫生時應擺正姿勢,身體端正取坐姿或站姿,雙眼放平不要歪頭,保持畫麵和視點近1m距離為佳,持筆手臂盡可能伸直。視點和被描繪物象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物象或多物象間最大跨度的3~5倍為最適宜。比如畫全身站像,模特兒身高1.60m,畫者要距模特兒5~8m距離,最佳距離為6m左右。
(2)持筆:開始寫生落筆以橫握筆為正確姿勢,手持筆尾端稱“長捉管”,不要死掐筆尖一端,更防止伏於畫板上,必須把畫板(畫紙)立起來,使畫麵和眼中心視線保持垂直關係,使視域中心正對畫麵中心,把畫麵置於視域60°角範圍中。
(3)落筆作畫:作畫步驟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構圖定位置。在寫生中首先遇到的是構圖,可利用取景框選取畫麵橫豎比例;選取主體物象和背景的區域所占比例。構圖猶如蓋房選址那麼重要,要認真考慮,推敲調整試驗,不忙於落筆。
定位置是指構圖中主體物所占位置高點、低點、最左、最右等位置的按比例標定,多個物象時它們彼此間前後位置,彼此間距離等。這些重要點的標定為而後的塑形打好根基。
第二階段:打輪廓。這一階段是從大關係出發,把物象作大體的概括,以線的形式作記號。它包括物象外輪廓的確認記錄和內輪廓的記錄。“內輪廓”是指物象結構部位(如眼皮、鼻梁、嘴唇等),物象轉折部位(如明暗交界帶、轉角、邊棱等),物象花紋、不同顏色的分界部位(如瓶、罐等器皿中的商標、花紋)。
打輪廓是初步捕捉物象形體,難免有誤差,必然要一再確認調整,因此打輪廓用線要輕些,便於塗改。
打輪廓時還要注意“直線取形”,“以方代弧”,“寧方勿圓”,以便更本質地表現物象形的結實和形體明確。
多個組合物象打輪廓時應一起起步,同時進行,切忌孤立的單體描錄。
第三階段:區分大形體塊麵,區分大明暗。這一階段是在輪廓位置確定的基礎上作進一步形體塑造,進一步分析物象形體搭建的類型和塑造構成該形體的要點——轉折部位和轉折狀況,塑造時可以從明暗光影角度出發,抓準明暗交界帶和投影位置及深淺;也可從結構角度出發狠抓物象結構轉折部位,並根據轉折狀況(是突變轉折還是漸變過渡)施以相應筆墨加以塑造。該階段必須從整體出發,從大局著眼,概括地進行整體簡約、重點突出的塑造,防止局部孤立的深入。
第四階段:深入刻畫。這一階段是整體著眼、局部入手階段,是抓住一個部位或某一兩個物象深入刻畫下去,依照物象“三大麵”、“五大調”,依照結構構成,依照多因素的關係(如顏色、物表質地),深入刻畫下去。這個階段需用的時間最長,是動腦筋思考的階段,把前麵感受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解的理性階段,找出造型規律,回答“為什麼”的問題,通過這個階段的分析思考判斷理解,可以找出規律性,提升認識,達到“舉一反三”的境地。
第五階段:整理統一。這是素描的最後收尾,把畫作返回到整體觀察階段,從大的寫生效果出發,作最後的整理,去掉多餘的,加強不足的,使整個畫麵既統一又重點突出,既完整又有主次區別,既概括又有細微的刻畫,使素描作品更具有藝術性。
(二)素描中線的運用
線的概念:線可視為兩點間的距離,麵的邊緣,體積物的邊界,物體的輪廓;線還是對型和結構的一種示意和符號。線是以“長度”作為造型特征的。
素描中通常是運用鉛筆或炭條畫出線條,由線條組成色調來描繪物象。線條是一種形式,它的使用、組織、排列是服從造型需要應運而生的。線條本身又是獨立的具有審美特性的,它要結合形式美因素來運用。
素描中線的運用因不同需要而存在著差別:
1.輪廓線
是一種記錄形體位置、構圖和物象比例、形狀的記號性線條,帶有臨時性。標明物象位置、形狀等造型關係,用線條最明確、最方便。輪廓線具有極大的可調整性,隨著刻畫深入,輪廓線逐漸調整得更能準確表現物象的造型。隨著作畫的深入,輪廓線逐漸融入物象形體的塑造之中。
2.輔助線
素描寫生時運用一種假設的線去標注、衡量、記錄物象造型的各種關係,這些假設的關係線稱為“輔助線”。輔助線有多種,分析如下:
(1)垂直輔助線:來自垂直地平麵的關係線,這種假設的垂直線又稱“鉛垂線”,是衡量物象縱向傾斜角度和區分左右的。一根懸鉛垂的線受地心引力作用靜止後就是標準的垂直線。觀察寫生物象時作畫者要有明確的垂直觀念,運用垂直線時更為可靠。
(2)水平輔助線:是平行於地平麵,和垂直線成90°,用來衡量物象橫向傾斜度。觀察物象時作畫者雙眼連線應該是水平關係。
(3)任意輔助線:物象被描繪時,其形體各部位或多個物象間拉出的假想關係線稱為“任意輔助線”,用以衡量相互間長度、斜度、角度等。
輔助線用得越多、越熟練、越準確,越有利於對形體的描繪。
3.其他線的運用
(1)動態線:概括形體主要運動趨勢的關係線,是標明形體運動關鍵部位的假設線,如動物、人運動中的脊柱經常被標明為動態線,抓住動態就好抓形體。
(2)重心線:是假設的直指地心和經過人的雙足底連線的關係線,重心線經過足底就形成靜止站立狀態,重心線偏離雙足底連線人就產生重心偏移,造成運動狀態。如跑、撲、仰等。
(3)結構線:素描中記錄物象形體轉折或相互榫接的關係線或記錄物象構造所產生的關係線,稱結構線,如人頭部的額結節、顳線、顴弓轉折的記錄,結構線亦能延展成麵的轉折。
(4)中軸線:假設的用以標明物象軸對稱的線,用以衡量判斷物象左右對稱關係的,如人的鼻梁、胸骨、腹白線;瓶子的中心軸,罐子的左右相等性等。
(5)視平線:記錄人的雙眼平行於地平麵的假想線,由高度來標記。換言之,它是記錄人眼視點高低的平行於地平麵的關係線。每個觀察者都會分出特有的視平線高度,它把視野所及劃分為視平線以上區和視平線以下區。
4.直線取形
這是一種用線取形的技法,把弧形物或不規則物象的內外輪廓用直線來概括和代替,可得到更明確、堅實、本質的形體塑造效果,把彎曲的弧代之以直行關係稱為“以方代弧”。無論是在打輪廓的記號階段,還是在塑造形體的深入刻畫階段都要利用“直線取形”、“方中求弧”、“以方代弧”的好方法,以取得更堅實、有力、明確的塑造效果。
綜上所述,線的形式及線的排列在素描中是最基本的形式,線的變化多樣,極具節奏性。比如單純的以線造形的“線描”、“白描”就是例子。
5.線描
以線造形在中外古今繪畫中是被普遍應用的,如岩洞壁畫、洞窟壁畫、寺廟壁畫等,中國古代畫論對人物畫用線更有“人物十八描”的概括,如高古遊絲描、釘頭鼠尾描、鐵線描、蚯蚓描等。
以單純的線進行造型是高度的藝術提煉,一根線要通過其節奏,如長短、曲直、斷連、單複、重輕、粗細、頓挫等變化來表現物象的造型,又顯示線自身的形式美。關於線的形象分析。
線描在造型設計創作中應用很普遍,它既簡便又明確。比如設計稿、效果圖等。
在工藝雕刻作品創作設計中,線描是最多用的造型手段,用硬筆或毛筆均可進行,因此線描就是練習基本功的重要途徑了。
(三)技法理論
素描是具有科學性的藝術門類,在造型過程中要遵循嚴謹的科學規律進行。其中透視學、解剖學、構圖學和繪畫理論體係等共同構成素描科學。
1.透視
人們的視覺直觀現象稱透視現象。透視的科學規律早在西方文藝複興時期就已形成。它是揭示物象立體性和空間性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