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和雕塑是提高玉雕工作者造型能力的基本手段,本章重點講述了素描和雕塑的練習方法及如何提高對雕塑藝術品的鑒賞能力。

一、概述

素描是繪畫的一種,屬視覺藝術的一個門類,是培養造型能力的基礎練習。

(一)什麼是素描

從字麵上解釋,素描就是單色畫,使用一種顏色畫出的形象即稱素描。

素描是在平麵上描繪空間實體的單色畫。它是其他造型藝術(如壁畫、油畫、雕塑、建築、產品設計等)的基礎,素描自身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具有欣賞價值。

(二)在不間斷的訓練中培養造型能力

素描能培養繪畫者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這種能力是在不間斷的訓練中取得的。

素描的訓練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麵對實物描繪——寫生;可憑記憶默寫背著畫,也可對照印刷品照片或畫作臨摹,並且可以幾種方法綜合練習。

通過不間斷的練習,可以訓練眼睛的“目測力”,訓練眼睛對物象的觀察力、捕捉力和敏銳的感受力。素描的正確觀察方法是素描練習的首要環節,應該從幾個方麵進行訓練:

其一,認真的觀察:要仔細地把素描寫生物象看仔細、看清楚,解決“是什麼”的問題,做到“知其然”。它包括對物與物之間及一個物象自身的可視造型因素作一一的了解。

其二,比較的觀察:素描寫生時要學會在觀察時作比較。沒有正確的比較就不會畫好素描。眼睛在觀察物象時既要目不轉睛地“盯”住了看物象,同時又要活動眼球“左顧右盼”、互相比較,比長短、大小、縱深、虛實、深淺、粗細等多種可視造型因素,找出彼此的差別,這樣才能正確地把握不同物體的個體特征。

其三,立體的觀察:素描是在平麵上進行描繪的,但是客觀物象是具有三維立體性和三度空間距離性,切忌把物象看成地圖式的狀態,否則在描繪時就會平麵化,缺乏立體感、空間感。

其四,整體的觀察:紛雜的物象多個可視造型因素統一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些因素的組合不應孤立、脫離整體關係地“局部突出”,否則就要主次不分、輕重無序、互相矛盾、互相幹擾,破壞了整體的完整性,造成支離破碎的感知,因此統一完整的整體性是素描寫生的靈魂。

此外,素描寫生無論是觀察時,還是動手描繪時,都要把握整體關係,做到觀察和描繪能遵循從“整體局部整體”的認識塑造過程展開。

把握整體觀察,可使用“虛眼法”,把眼睛略微虛起眯著一點看物象,為的是求整體的大關係,達到忽略物象次要的因素關係,突顯出最重要的、大的因素關係,這樣做可以抓住重點、本質,概括整體造型效果。

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研究物象造型可以使頭腦更具分析力、理解力和判斷力,逐漸具備敏捷的形象思維。

素描最終是要由手來描繪,稱為“表現”,或稱“再現”。不間斷的素描訓練使繪畫者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力、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從而掌握了造型一般規律,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境地,因而不但具有素描的表現力,還具有了再造性質的“創造力”,可以為藝術品的創作設計打下造型基礎。

素描就是訓練眼——觀察、腦——思考、手——表現,是一種綜合訓練。

素描在對物象描繪時,可以選擇人物、動物、植物、景觀、靜物,範圍之廣無所不包。

從實物中概括和提煉出有代表性的形體如正六麵體、圓球體、梯形體、棱錐體、多麵體……做成石膏模型,稱為幾何形體。用它們進行寫生,是素描起步訓練的好辦法。

(三)素描的造型因素

素描訓練中,眼睛觀察物象時,觸及可視形象並能描畫它們,這就構成素描的造型因素。現分列如下:

1.構圖

素描是以畫麵形式展現的,一幅畫麵有主體有陪襯,主體通常是指被描繪形象的形體,陪襯通常是指背景。主體和背景的搭配組合就是構圖。

構圖可分為“寫生構圖”和“創作構圖”(或“設計構圖”)。這裏以寫生構圖為例進行一下分析,在畫麵中一般要把主體置於畫麵中心區域為好,畫麵中心是指在畫麵中假想的井字格中四個交叉點間的區域,應斟酌主體物所占範圍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

2.比例

要畫出眼睛直接麵對的實物,如同照相那樣真實準確,首要的是比例關係正確。比例在素描中是涉及長度、麵積、深淺、實虛、剛柔等各部位的差別程度,這是量的差別。

比例的差別是直觀的,不能用工具(如尺子、測光儀)測量,隻能通過“目測力”用眼力去測量,目測力的準確性是在長期不間斷的訓練過程中得到的。

素描描繪物象的比例是指產生了焦點透視縮減變形後的比例,物象的原型比例是不能在一個固定視點直接看到的,因此正確把握眼睛所見物象的比例,必須正確把好透視縮減變形這一關。

3.形體

素描被描繪的物象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自然形,一種是人造形,前者多為不規則形體,如石、樹、馬、牛、人等;另一種人造形體,如房屋、車船、器皿、地圖等多為規則形體。

物象的形體歸納起來,一種是直麵物,是有棱有角的形體;一種是弧形物,沒有棱角的形體。此外有由兩種形體組合的物象。

素描的任務是分析研究各種物象的形體特征,對形體進行幾何體歸類之後,再作如實的描繪。

4.結構

結構是在分析形體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階段,是指物象的構造和形體間的內在聯係。非生命物稱之為構造,有生命物稱之為結構。

了解結構要把握物象由裏及表的形體組成和運動變化關係。它由“解剖結構”、“形體結構”、“運動結構”三部分互相聯係依次展開的,結構關係不完全是由表象展現的,對它的造型分析應從物象自身的形體構成和運動變化中由表及裏、再由裏及表地進行分析研究理解,然後才好作本質的描繪。

5.明暗調子

素描中明暗調子是指在外光照射到立體物象上時產生的深淺亮度現象。對它的觀察描繪要關注外因——光的因素。

立體物象受光照射後,受光部位亮度高,稱為“亮調”;背光部位亮度低,稱為“暗調”;物象表麵和光束平行時其物表亮度呈亮灰狀態,稱為“側光灰調”。

直麵物體受光照射出現三種類型調子,迎光麵——亮麵明調;側光麵——灰麵灰調;背光麵——暗麵暗調。這稱為“三大麵”。

曲麵物體受光照射會產生五種類型調子:直接迎光弧麵——亮調;和光束成垂直的弧麵——輝點或稱高光;背光弧麵——暗調;背光弧麵旋轉中受周圍物體反射來的“二次光”時產生的稍亮些的反光調;明麵和暗麵交界的過渡帶稱明暗交界帶,其明暗對比較強,是表現弧形物體明暗調子的突現區域,是表現立體性的關鍵部位,上述高光、亮調、明暗交界帶、暗調、反光稱為“五大調”。

上述明暗調子。

6.顏色

素描是單色畫,隻能表現物象表象顏色的明亮度差別,不能表現物象是紅是綠的色相屬性。物象顏色的明度差如下,通常最亮色是黃色,最暗色是紫色。

黃→橙→紅

綠→藍→紫

素描中利用線條的不同層次、濃淡、深淺、輕重、疏密等來表現物象的明度差別。

7.質地

指物象表麵的物理性質,如金屬的閃光、石質的粗糙、玻璃的透明折光、木質的紋理、毛發的卷曲等,這些物體表麵特征在素描中可以運用不同筆法和色調變化予以刻畫,取得與實物相類似的效果。

8.空間

是指物與物之間或一物各部位之間的三維關係。其可視特征是距離觀察者近者清晰實在;距離觀察者遠者模糊虛弱,近者形體真切豐富,立體性顯示充分;遠者形體簡單,接近平麵感,這種現象稱為“空氣透視”。

上述多種造型因素我們都能直觀看到,在畫素描時全部表現這些因素稱“全因素”的再現性畫法。如果去掉某些因素,是不求全的選擇性畫法。比如,完全以線的形式表現物象形體稱為表現性“線描畫法”。不考慮外因光的照射去掉明暗調子,去掉物表顏色,去掉質地因素,突出物象形體和結構就是表現性的“結構畫法”。

二、素描練習課題

素描練習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寫生,對實物進行直觀的描繪。選擇不同對象進行寫生就是選題,通稱課題。

(一)幾何形體

幾何形體是初學素描較理想的課題,把各種物體歸類為有代表性的幾種基本形體,便於找出造型的共性,如人的頭部就是一個長六麵體,以長六麵體理解人頭部造型就容易畫準確結實。

幾何形體中有正六麵體、長六麵體、角錐、棱錐、梯體、球體、橢圓體等。現實中自然物或人造物多為不規則形體,描繪這些不規則形體時,可以和相近似的幾何形體進行聯係歸類,先把被畫物象畫成相類似的幾何形體的輪廓,這就容易準確迅速地畫好被畫物象特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靜物

把各種顏色、各種造型、各種質地、各種使用功能的器物作為素描寫生課題,是繼幾何形體寫生後進行再練習的好辦法,它們是實在的物象,形體、比例、顏色、質地多樣,結構各具特色。“靜止性”是器物的特點,因此它最便於初學者進行寫生練習。

(三)動物

除了畫靜止物象還要畫動的物象,選擇動物作素描的描繪對象是必要的,對運動中的動物進行寫生,造型能力會大大提高。

畫動物可先臨摹照片或畫,也可以先找動物標本進行靜態的寫生練習,到一定程度再到動物園實地寫生。描繪動物一般多以快速敏銳的速寫方法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