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市場調研與分析(2 / 3)

(1)人口統計:主要包括目標市場的人口總數、性別、年齡段、文化構成、職業分布、收入情況以及家庭人口、戶數與婚姻狀況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統計分析,為確定訴求對象、訴求重點提供依據。

(2)社會文化與風土人情: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特點、風俗習慣、民間禁忌、生活方式、流行時尚、民間節日、宗教信仰等內容。對這些進行分析,可以為確定廣告的表現方式和廣告日程提供事實依據。

(3)政治經濟:主要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重大政治活動、政府機構情況、社會發展水平、工農業發展現狀、商業布局等內容。這是製定產品策略、市場營銷策略和進行廣告決策的依據。

2.企業經營情況調研

企業經營情況調研是指對企業的曆史現狀、規模及行業特點、行業競爭能力等情況的調查。

其目的是為廣告策劃和創意提供依據,從而有效地實施廣告策略,強化廣告訴求。

企業經營情況調研的主要內容有:

(1)企業曆史:主要了解廣告企業是新企業還是老企業,在其曆史上取得過什麼成績,其社會地位和社會聲譽如何等。

(2)企業設施和技術水平:主要了解生產設備和操作技術是否先進,發展水平如何。

(3)企業人員素質:主要包括人員的知識構成、技術構成、年齡構成、人員規模、科技成果、業務水平、工作態度、工作作風等情況。

(4)經營狀況和管理水平:包括企業經營的成績如何、企業組織結構和工作製度是否健全、工作秩序是否良好有序、企業的市場分布區域是否合理、流通渠道是否暢通,以及公關業務開展情況等。

(5)經營管理方法:包括企業經營的生產目標、銷售目標、廣告目標,以及實現上述目標采取什麼樣的經營舉措、經營方式等。

3.產品調研

產品調研是市場調研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此類產品為調查主題,從產品的諸方麵性質入手,就可以確定此類產品是否在市場上適銷,提出指導性意見,為企業的營銷戰略和廣告策劃提供參考。

產品調研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1)產品生產:包括產品的生產曆史、生產過程、生產設備、製作技術和原材料使用,以便掌握產品工藝流程和質量。

(2)產品性能:主要考察產品的功能,與同類產品比較突出的長處,此外還包括產品的外形特色、規格、花樣、款式和質感以及裝潢設計等。

(3)產品類別:產品是屬於生產資料還是消費品。生產資料主要類別有:原料輔料、設備工具、動力。消費品的主要類別有:日常用品、選購品和特購品。隻有分清產品具體屬於其中的哪一類別,廣告設計和廣告決策才有針對性,廣告媒體選擇才能準確適當。

(4)產品生產周期:指產品在市場的銷售曆史,產品的生產周期分為五個階段,即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飽和期和衰退期。產品處於不同的生命周期,其生產工藝水平不同,消費者需求特點不同,市場環境情況也不同,因而所要采取的廣告策略就應不同。

(5)產品服務: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產品服務是影響銷售的重要內容,尤其是耐用消費品和重要生產設備。

產品服務包括:銷售服務與售後服務。

銷售服務包括:代辦運輸、送貨上門、代為安裝、調試培訓操作人員等。

售後服務包括:維修、定期保養。

這方麵的宣傳也是增強消費者對廣告產品信任感的重要方麵。

4.市場競爭性調研

市場經濟的原則之一便是公平競爭,現代商品的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所謂“商場如戰場”在市場競爭性調查中,重點查明市場競爭的結構和變化趨勢,主要競爭對手的情況以及企意產品的競爭成功的可能性,在廣告創意的競爭性調查中還要了解廣告市場競爭的狀況,各種廣告手段與效果分析以及提出新廣告策劃的可能思路,通過這種調查性分析尋找到最有希望的產品銷售突破口,尋找到最佳的廣告創意。

市場競爭性調查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1)產品的市場容量:包括生產經營同類產品的競爭等項目、規模、市場占有率及變化特點。

(2)競爭對手的銷售服務和售後服務方式、消費者的評價。

(3)競爭對手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尤其是銷售的組織狀況、規模和力量、銷售渠道選擇方式。

(4)各競爭者所采用的廣告類型與廣告支出等。

5.消費調研

“知道人們在一杯飲料中放幾塊冰?一般來說,人們都不知道,可是可口可樂公司知道。”這是美國作者約翰·科恩在談到美國公司重視對消費者情況的基本調查時說的一段話。盡管在一杯飲料中投放幾塊冰,對消費者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對企業廣告公司來說卻是極為重要的大事,由於可口可樂公司了解人們在一杯飲料中加入幾塊冰的數據,該公司便掌握了美國餐廳飲料及冰塊的需要量,可見對消費者群體進行調查研究,對企業來說,是多麼重要。

市場調研針對的消費者,包括工商企業的用戶和社會個體消費者,通過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調研,來研究消費者的物質需求、購買方式、購買決策,為確定廣告目標的廣告策略提供依據。

消費者調查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1)消費者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的性別、年齡職業、收入水平、購買能力以及對產品商標和廣告的態度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