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得不錯,媽媽很滿意
——接納孩子的每一次表現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成功,成為出色的人,得到別人的肯定。孩子也是如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無數的進步,積累了無數的失敗和成功的經驗,而這一切都構成了孩子的自我成長。如果沒有這些一步步的過程,孩子也就不會有今後的成就。所以,媽媽平時要多肯定孩子的表現,而不要因為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就無視孩子的進步。
碩碩很喜歡彈鋼琴,也十分刻苦地練琴。媽媽每天都坐在旁邊監督他練琴,但是每次都說他彈得不好。如果出了錯,還要被打手板。
碩碩的鋼琴老師常常對碩碩說:“你的琴彈得越來越好了。”碩碩眼神黯淡下來,說:“可是我媽媽總是說我一點進步也沒有。”老師聽了很詫異,問:“為什麼?我覺得你是我這批學生中進步最快的!”碩碩瞪大眼睛:“真的嗎?”老師點點頭。就這樣,老師撥通了碩碩媽媽的電話,交談了一個小時。
這天,碩碩又坐在鋼琴麵前,看著媽媽端著咖啡,坐在沙發上聽,不由得緊張起來,提心吊膽地彈了一曲。彈完,媽媽說:“碩碩,你這次做得不錯,媽媽很滿意,要再努力些。”碩碩愣了一下,詫異地望著媽媽,隻見媽媽神色慈祥。從那之後,媽媽就經常這樣對他說。碩碩也越來越自信,鋼琴彈得更好了。
人無完人,對孩子的要求就更不能像對成人那樣苛刻,而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每一次表現,表揚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孩子會因為受到鼓舞而變得更加努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水平。如果媽媽總是批評孩子,就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讓孩子感到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也沒有熱情去努力。所以,應該盡量鼓勵孩子的進步,讓孩子有向上的勇氣和決心。平時媽媽應該怎麼接納孩子的表現呢?
細心注意到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
媽媽平時要多留意孩子的每一個進步,並有所表示。如果媽媽能夠對孩子細微的進步進行肯定,孩子就會更加努力,這樣,可以將孩子好的行為強化,讓孩子好的思想和創意得以充分展示,將孩子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引導。例如,媽媽說一句:“孩子,你今天記得把自己的書桌整理了,媽媽特別高興,你做得很好。”孩子因為受到鼓舞,就會把這一個好習慣延續下去。
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當孩子進步不太明顯的時候,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要告訴孩子:“你每天都在進步,不要著急,你一定會好起來的!”這樣,孩子就會重燃自信,沉住氣,把該做的事做好,勇敢地迎接挑戰。事例中碩碩的媽媽開始總是覺得碩碩表現得不夠好,結果碩碩垂頭喪氣,提不起勁來,當媽媽肯定他後,他就變得自信了,進步也更快了。
把媽媽的期待巧妙地融入誇獎中
很多媽媽希望孩子能夠滿足自己的期待,成為一個自己期望中的好孩子。但過分的嘮叨往往適得其反。其實,媽媽隻要在誇獎肯定孩子的過程中,加入一點小技巧,就能夠事半功倍了。例如,媽媽希望孩子出門前能夠把鞋擺好,或把床鋪收拾好,就可以先提出要求,然後教孩子怎樣把事情做好。如果孩子完成了一部分,媽媽就要及時誇獎,並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為此而自豪。孩子就會越做越好,慢慢地變成媽媽期待的樣子。
及時肯定孩子
孩子很希望獲得媽媽的認同。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績,或者做出好的事情,很值得媽媽的賞識,媽媽就要及時地肯定孩子,因為及時誇獎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如果隔了很長時間再去誇獎,就失去了時效和意義。及時的誇獎表明了媽媽對孩子的重視和關注,會讓孩子擁有繼續努力的動力,並感覺到自己被真心地賞識,獲得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讓孩子更加自信和努力,並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勇氣和信心。
媽媽平時對孩子的出色表現不妨表現得自豪一些,讓孩子感覺到媽媽在為他驕傲,孩子就會獲得巨大的鼓舞。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值得媽媽鼓勵,而這種鼓勵不一定是物質的,精神上的賞識更重要,孩子在被肯定的過程中將會獲得極大的滿足和自信,從而更加努力。
你的目標是明天彈好這首曲子
——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潛力,隻要充滿自信,努力奮鬥,絕大多數人都可以成才,在某些領域有所成就。但是,由於每個人的天賦及後天條件不同,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充分發揮天賦,出類拔萃。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媽媽要針對孩子的給孩子情況,幫助孩子建立符合自身水平和情況的合理期望值,不要好高騖遠,不要期望太高,以免造成心理上的挫折,從而導致自信不足。
自從凝香學古箏之後,每天晚上八點,家裏就準時傳出古箏曲子的聲音。凝香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但是開始總是彈得不太好。所以她有些焦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學古箏。有一天,媽媽下班回家,看見凝香滿臉懊惱地坐在古箏前麵,就問:“怎麼了,凝香?”
“媽媽,我下周就要向老師交作業了,可是這首《平湖秋月》,我卻怎麼也彈不好。”
媽媽坐下來,摸了摸女兒的頭,說:“凝香,你才剛剛學習古箏,這麼複雜的曲子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才可以彈好的,學習古箏不能太性急,要一點一點地進步,知道嗎?媽媽給你定個目標吧,明天彈好一首簡單的曲子就可以了,因為你是初學嘛,不用著急!”
“可是和我一起上課的彤彤就彈得不錯,老師還誇獎她了呢?”
媽媽安慰她說:“凝香,其實你已經進步很快了,彤彤有過學習古箏的經曆,所以她有基礎啊,你不要灰心,好好練習,好嗎?”凝香點點頭,又努力練了起來。
第二天,凝香果然彈好了一首簡單的曲子,心裏很高興。媽媽又說:“你看,媽媽給你定的目標實現了吧,這是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定的,目標不能太高,否則就是好高騖遠了,也不能太低,這樣就不能進步了。”
孩子年紀小,往往耐心不夠,急於求成。媽媽在鼓勵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一定不要有不合理的期待,這樣隻會增加自己的挫敗感,而要給自己多一些時間,多一些努力的機會,在經過多次挫折和失敗之後,才能獲得一些進步。如果什麼事都能一蹴而就,那麼努力也就沒有意義。所以,媽媽要勸慰好高騖遠的孩子,變得更加現實一些,將夢想建立在腳踏實地的基礎上,才能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達到自己目標。否則,不斷的挫折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那麼媽媽要做到哪些才能讓孩子建立更合理的期望值呢?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實力
媽媽要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實力,客觀地看待自己的能力,並計算自己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把要學習的內容羅列下來,找到自己需要突破的地方,並計劃好如何進行改善,隨著孩子對自身實力的了解,把握好自己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慢慢地就會找到科學合理的學習和訓練方法,並一步步地邁向目標。媽媽在這個過程中,隻要幫助孩子看清自己,就能有效地促使孩子冷靜思考,合理規劃,避免浪費時間,對自己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
適當的挫折教育
平時要適當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正確對待自身的成功或失敗,這樣,才能讓孩子用平常心對待挫折。媽媽要告訴孩子,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處處成功,隻有在逆境中勇於堅持,不斷挑戰,才能最終獲得勝利。而善於處理挫折的孩子,往往更加自信,能夠經受住更多的考驗,而對於那些經曆成功害怕失敗的孩子來說,自信心往往很薄弱,挫折一多,就容易膽怯自卑,不敢挑戰。所以,媽媽要讓孩子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自信心,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
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不切實際的目標往往不易成功。媽媽就要幫助孩子將一個大目標分解成幾個部分或者分解成一些小目標,讓孩子先從完成小目標開始,慢慢地過渡到大目標。這樣,孩子完成起來會更加容易,也能夠減少因為目標太高而導致的心理挫敗感。原來不切實際的願望,就這樣被調節成合理的期望,一步步得到實現。當孩子想學會一首曲子,媽媽可以讓孩子先練習其中一段,或者對某些不太滿意的部分不斷進行練習,從而提高整體水平。在完成一些小目標的過程中,也在向成功的階梯邁進。這樣,孩子既能產生自信,又能輕鬆完成任務,克服焦慮,進步也更快。
鼓勵孩子的進步
當孩子感到十分沮喪的時候,媽媽要及時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的進步,告訴孩子已經做得很好了。凝香的媽媽在凝香不自信的時候,處處鼓勵凝香,讓凝香對自己的努力不至於產生懷疑,而是加倍努力下去,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孩子在沮喪的境地重拾信心,重新開始。所以媽媽要隨時隨地為孩子打氣,讓孩子更努力,自信十足,勇於克服障礙,並重新調整期望值,使之更接近自己的實際情況。
媽媽要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期望值,首先要端正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接納孩子的不足,並經常鼓勵孩子,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做事方法,確立合理的目標,並持之以恒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