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孩子“勇敢”的表現
每個孩子都有膽小的時候。麵對孩子的膽小,媽媽們可能會抱怨孩子沒出息,太怯懦,甚至恨鐵不成剛,片麵地給孩子下定論:“這孩子注定一輩子沒出息。”這些話不但不會讓孩子變得勇敢,反而可能起反作用。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但是孩子的勇敢也需要培養。媽媽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行為表示賞識,孩子就會慢慢變得勇敢。
月月的性格有點怯懦,很怕疼,也比較嬌氣。這一次,媽媽要帶她去醫院拔牙,月月不願意去,媽媽對她說:“不去的話,你的牙齒都蛀光了怎麼辦呀?別害怕,媽媽陪著你。”月月勉強去了,誰知道一進去就大哭,還抓住醫生的手不讓拔牙。媽媽一直安慰她說:“不疼,別怕。”但是月月就是不停地哭鬧。
這時,進來一個老醫生,對月月說:“小朋友,你先別哭,讓我來幫你看看需要不需要拔牙。”月月聽了,止住哭聲,但是卻狐疑地看著老醫生。老醫生笑眯眯地說:“其實拔牙沒有你想象中那麼痛,但是蛀牙之後,那才疼呢!”說著,輕輕地掰開月月的嘴,然後,突然快速地拿鉗子一夾,就把月月的壞牙拔掉了。
媽媽問:“月月,疼嗎?”月月含著棉花含糊地說:“有點疼。”媽媽欣慰地抱著月月說:“寶貝,你剛才表現得真勇敢,竟然沒哭。”月月說:“我現在明白了,拔牙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疼。以後我不會再害怕了。”大家都笑了。
孩子怯懦,會過分誇大現實中的一些痛苦,並加重恐懼。媽媽要幫助孩子擺脫恐懼,肯定孩子的勇敢行為,讓孩子克服恐懼。月月的媽媽及時地肯定了孩子的勇敢行為,對孩子是一種鼓勵,在人前賞識孩子的勇敢,給孩子更多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也應該讓孩子勇敢地去嚐試自己想做的事,並對孩子的勇敢表現表示賞識,要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賞識很重要。那麼平時媽媽應該怎樣做到賞識孩子的勇敢呢?
放手讓孩子勇敢去幹
很多媽媽過分擔心孩子,處處保護孩子,替孩子包辦一切。甚至有些媽媽一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就會想象孩子出了什麼事故,擔心孩子被車撞了,被水淹了,總是限製孩子獨自出去。而在過度保護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優柔寡斷,膽小怕事,沒有勇氣麵對困難,而且缺乏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所以,聰明的媽媽要放手讓孩子去幹一些想幹的事,獨立的孩子才能變得勇敢起來。
引導並保護孩子
當孩子想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即便十分危險,媽媽也要在保護的基礎上引導,對孩子進行充分的鼓勵。事例中月月的媽媽就是這樣,孩子非常害怕拔牙,拔牙的時候卻沒有哭,媽媽就及時鼓勵孩子勇敢,肯定了孩子的正麵行為。這樣既消除了孩子的恐懼,又培養了孩子的勇敢精神。
為孩子做出榜樣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媽媽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最深刻的,培養孩子勇敢自信這方麵,媽媽必須做孩子的榜樣。在遇到一些突發事件的時候,不要表現出驚恐害怕,而要安慰孩子,鎮定地處理事情,給孩子一種安全感。如果孩子表現出膽小,媽媽也不要批評孩子,而要正麵地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慢慢地拋棄膽怯,變得勇敢。
培養孩子勇敢精神
當孩子感到十分恐懼時,媽媽要教孩子敢於正視恐懼,克服恐懼,和恐懼相處,摸清事實真相,讓孩子通過了解真相而戰勝恐懼。這個過程中,媽媽要主動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隻要孩子有了正確的行為就加以鼓勵,在充分的正麵鼓勵下,孩子就會變得勇敢堅強。
允許孩子冒險
當孩子做一些有風險的事情時,媽媽要寬容鼓勵。不要因為孩子的冒險想法責備訓斥孩子,並阻止孩子行動。這樣,孩子就會變得不自信,前怕狼後怕虎,不敢嚐試。媽媽應該完全放手讓孩子去做,並適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孩子才會克服盲目的衝動,變得理智而且勇敢。
媽媽對孩子的賞識能夠激發孩子的表現欲,孩子會因為媽媽的表揚而更加勇敢。平時,媽媽自己也應該表現得勇敢,感染孩子,並給孩子創造鍛煉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在鍛煉中成長,在賞識中增強勇氣,在讚揚中保持勇敢。
別人能做到,你為什麼就不能
——越比較,孩子越沒自信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不足,並且常常讓孩子以別人為榜樣,好好學習,如果比較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進步,克服驕傲情緒,是沒問題的,然而有些孩子在比較中感到自卑難堪,甚至抬不起頭來,對孩子有害無益。很多孩子本有自己的天賦,卻在比較中喪失了自信,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變得越來越消沉膽小,不敢做事,生怕做錯什麼事,惹爸爸媽媽不高興。
靜靜剛剛上小學二年級,成績最好的課程是語文課,而最差的課程就是數學課,每次考試都不及格。鄰居歡歡卻正相反,數學總是滿分。媽媽說:“靜靜,你的數學是怎麼學的啊,你是腦子笨啊,還是不認真啊,怎麼都不及格呢,你看歡歡,每次都是滿分。”靜靜也感到十分苦惱,於是,在媽媽的輔導下,靜靜放學回來就專攻數學。可是,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靜靜的數學成績是提高了一點,但是其他科的成績又下降了。媽媽十分生氣,對靜靜說:“你怎麼就這麼沒出息!你看看人家歡歡,每科都是滿分。為什麼別人能做到科科皆優,而你卻不能,現在不但數學考得差,連一向考得很好的語文也不行了!你太讓我失望了!”靜靜聽到媽媽劈頭蓋臉一頓罵,難過極了。從那之後,靜靜在學校裏很少和同學、老師接觸,生怕自己成績差,被別人歧視。回家後也是很少出去玩,就安靜地待在家裏。老師提議她參加年級的語文競賽,她膽戰心驚地拒絕了:“老師,我不行,我根本考不好”,老師和父母都發現,靜靜越來越沒自信了。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點和不足,如果媽媽過分看重孩子的缺點不足,將孩子的弱勢和其他孩子的優勢做比較,並想讓孩子克服所有的缺點,那樣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壓力,甚至連優勢都喪失了。事例中靜靜媽媽開始喜歡比較,如果她放棄比較,孩子的壓力就會小多了,慢慢地就調節好了。媽媽要經常觀察孩子的優勢,多鼓勵孩子參加優勢項目的活動及競賽,讓孩子在優勢中找到自信和樂趣。然後,用平和的心態將弱勢項目慢慢地訓練補足。那麼媽媽平時應該注意哪些,才能讓孩子不在比較中喪失自信呢?
不要拿孩子和他人進行比較
有些媽媽總是拿孩子的短處和其他孩子的長處比較,這樣的比較不僅讓媽媽看不到孩子的長處,而且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媽媽應該盡量少作比較,以免增加孩子的壓力。孩子在被比較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如別人的錯覺,更加不自信,更加沒有底氣。媽媽不做比較,對孩子多加鼓勵,多加肯定,孩子沒有壓力,就能更自由輕鬆地發揮自己的長處。
多了解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引導
媽媽要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須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從孩子的性格、喜好等方麵多了解孩子,才會明白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不要勉強孩子和其他人一樣。一旦充分了解了孩子的秉性,媽媽就不會總是要求孩子和別人一樣了。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天賦不同,興趣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特征也不同。媽媽多了解孩子之後,才會知道做什麼對孩子是最好的,孩子做什麼事,媽媽也能夠理解。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安心、自信,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
多表揚孩子比過去進步了
媽媽要盡量減少孩子和其他人的橫向比較,而多把孩子的現況和過去做比較,隻要孩子有一點點的小進步,媽媽就要誇獎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努力的成果。這樣,孩子才會立足於自身的基礎,一步步堅實地走下去,超越自己,挑戰自己。媽媽要告訴孩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戰勝自己才是最好的。這樣,孩子就不會自卑了,而會一心一意地從自身實際出發,不斷地在原來的基礎上進步。
被比較時,媽媽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有些孩子在學校會遭遇“被比較”,自尊心受到傷害。媽媽如果了解到這些情況,就要安慰孩子,糾正孩子的主觀想法,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優點,欣賞自己的長處,不要被別人的評價所左右。如果老師說孩子不如某某,那麼媽媽就要糾正孩子的想法,告訴孩子“你是最好的”,這樣孩子才不至於因為別人的評價而自卑,並因媽媽的鼓勵重塑自信。
教孩子學會揚長避短
媽媽要教孩子學會揚長避短,給孩子表現優勢的機會,而對於孩子薄弱的地方,可以通過努力得到改善的,就盡力彌補,實在不能改善的,就不要強迫孩子勉為其難。媽媽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孩子充分發展自身的優勢潛能,並輔之以多元智能,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回自信,並以更平常的心態麵對其他挑戰。
媽媽平時要多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暗示:“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等,這些自我暗示能夠讓孩子進行自我激勵,用更積極的思想來替代消極的自我評價。盡量不要把孩子跟其他人比較,而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著自身的長處和短處,用正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特點,並能夠用最恰當的辦法發展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