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孩子的自信心是膽量的“源泉”(1 / 3)

很多孩子膽小、靦腆、不愛說話,比較孤僻,害怕跟陌生人交談,在外麵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不太合群,不太願意參加集體活動,稍有不順就哭……這些表現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不自信,媽媽要想讓孩子變得膽大起來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可以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媽媽要培養孩子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心去麵對他人。

我能行嗎

——孩子肯定自我才能變得自信

在麵對一件沒有把握的事情時,不自信的孩子常常會自問:“我能行嗎?”而這種疑慮往往會導致退縮的心理,讓孩子即便能夠勝任此事,也會因為心理障礙而發揮不足,或臨陣退縮,無法發揮自己全部的才能,進而導致孩子不自信,膽怯,不敢挑戰。媽媽應該讓孩子學會肯定自我,樹立自信,這樣才能克服膽怯,順利發揮自己的潛能。

苗苗是一個很有天分的數學尖子,但是他生性內向,很不自信。平時他總是能夠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把難題解決,但是一到考場上,或者參加競賽,他常常會因為心理素質的原因發揮不好。考場上成績不夠理想讓苗苗感到很失落,總是認為自己不行。

媽媽看到苗苗苦惱的樣子,對他說:“苗苗,其實你可以做得更好。”苗苗茫然地問:“我真的能行嗎?”媽媽點點頭:“是的,老師經常對我說,你在數學這一科特別拔尖,你在考場上如果能夠穩定發揮,絕對是最棒的。”苗苗沮喪地說:“可是我總是考不好,總是無法進入前幾名。”媽媽說:“其實,這一切都還得靠你自己。你要相信自己,你在媽媽心中永遠都是最優秀的。”苗苗聽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媽媽不斷的鼓勵下,苗苗似乎也慢慢變得肯定自己了。他不斷地挑戰難題,並且最終在一次數學競賽上獲得了第一名。當他得到獎狀時,激動地說:“是自信改變了我!”

苗苗之所以能夠發揮出最好的水平,得益於媽媽不斷的鼓勵。媽媽對孩子自信感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當孩子失敗時,如果所有媽媽都能像事例中苗苗的媽媽那樣,不斷地鼓勵孩子,肯定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勇於麵對失敗,並且敢於再次挑戰,直到成功。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媽媽想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形成堅定的信念,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並降低不自信和焦慮心理,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

為了讓孩子改變懷疑自己的態度,媽媽就要讓孩子學會用心理暗示來激勵自己,讓孩子多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優點,發揮自身的長處,隨著孩子慢慢地產生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會被激發,敢於挑戰自我,挑戰困難,為取得成功做好心理準備。媽媽的誇獎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某些優點,並以此為突破口,成功的希望更近了。一旦孩子獲得成功,將學會自己發掘自身的長處,努力完善自己,改進自己。

強化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孩子確實很不自信,那麼媽媽就要想盡辦法,強化孩子的自信。無論孩子在生活中做了什麼事,媽媽都要找出優點誇獎一番,肯定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成績,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更加努力,不斷地提高能力。在孩子的夥伴或者親朋好友麵前,也要多誇獎孩子,讓孩子感到自己被肯定,增強自信。

讓孩子學會揚長避短

要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除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長處,並積極發揮自己的長項,創造條件發揮自身的能力之外,還要注意避免自己的短處。媽媽要教孩子理智對待自己的劣勢和不足,不要在這方麵強行惡補,而要承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客觀對待,並多花時間在長處上,在其中重獲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隨著自信的增加,自卑心理也就慢慢消失了,轉而變成奮發圖強的動力。

告訴孩子“你能行!”

事例中苗苗的媽媽不斷地告訴孩子:“你能行!”這樣直接的鼓勵和讚美,對孩子產生的作用是很大的。當孩子想做一件事卻躊躇不決時,媽媽就要拿出這句話:“你能行!”孩子會在猶豫不決中堅定決心,努力去闖去做,即便遭遇各種困難,也會想到這句話,暗中激勵自己,最終到達自己的目標。隻有鍛煉和磨礪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之人,無論孩子失敗的次數是多少,媽媽都要堅持告訴孩子:“你能行!”這樣孩子才會變得意誌堅定,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

媽媽經常給孩子打氣,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孩子受到鼓勵,會產生自信。平時,媽媽還可以不斷地暗示孩子,告訴他你是最好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媽媽就告訴他困難是暫時的,成功還在前麵等著他。一旦孩子經常使用,這些積極的話語慢慢地就會進入潛意識中,成為孩子戰勝困難的動力之源。

我能勝任嗎

——孩子會因勝任感而產生自信

如果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了勝任感,那麼孩子會獲得更多自信,並且也會把事情做得更得心應手。反之,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覺得力不從心,沒有勝任感,就可能導致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從而導致手頭上正在進行的事情也無法做好。那麼,孩子的勝任感要從哪裏來呢?媽媽應該如何讓孩子對自己所做的很多事情產生勝任感呢?

晶晶很喜歡唱歌,年級合唱團的領唱要在她和另外一個女生當中競選。晶晶回家後,告訴媽媽這件事,並且很不自信地問:“媽媽,你說我能勝任嗎?”媽媽回答:“當然可以!你完全可以勝任。”晶晶說:“這一次,我麵臨著一個強勁的對手,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超過她,我真的很希望成功。”媽媽摸了摸她的頭,說:“一定會的。”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晶晶都在練習演唱技巧,每天放學之後,她就隨便在外麵吃點晚飯,然後就去導師的家裏練習。但是她經常感到焦慮緊張,認為自己不夠好。每逢這個時候,媽媽就不厭其煩地鼓勵她,然後晶晶就接著練下去,而且,媽媽還讓晶晶每天都對著鏡子說:“我能行”,讓她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我激勵。

競選即將進行,媽媽問:“你有沒有信心?”晶晶回答說:“有,我一定能行。”媽媽笑了,說:“你真棒。”果然,這一次,工夫不負有心人,晶晶終於擊敗了對手,如願以償地成為了領唱。

孩子對一件事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是否自信。當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勝任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果斷積極地采取行動。常獲得成功的孩子,一般都有較強的勝任感。一個有強烈自信的孩子,能夠直麵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努力改善自己,容易獲得成功。晶晶媽媽不斷地鼓勵孩子,晶晶通過努力加強實力,最終獲得了成功。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培養孩子的勝任感。

為了培養孩子的勝任感,媽媽要做以下幾點。

多鼓勵孩子

媽媽的鼓勵會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觀念。事例中晶晶媽媽就是通過正麵鼓勵,給孩子增強自信。告訴孩子:“你可以勝任!”對於孩子來說,這句話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孩子會因為這句話而不斷地肯定自己。同時,媽媽要讓孩子知道,無論自己是成功還是失敗,家永遠是支持他的溫暖港灣,爸爸媽媽的關愛永遠在等著他,這樣孩子才敢於自由地探索。這種信念是通過積極的態度和同孩子不斷交流逐漸形成的,孩子會因為媽媽一直的支持而感到安全。

給孩子提供更多鍛煉機會

孩子一旦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就會激發追求成功的力量和信心。所以,媽媽要給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讓孩子取得成功的時候,也能體驗到失敗,並在戰勝失敗的過程中,不斷地體驗成就感和挑戰欲。所有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鍛煉的機會。媽媽還可以創造一些機會,例如,讓孩子組織一些家庭活動,讓孩子幫忙做家庭預算等,這些機會能夠讓孩子極大地鍛煉自身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克服膽怯。

相信孩子的能力

媽媽對孩子的信心,會對孩子的自信心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媽媽平時應該要問問自己,對孩子的能力有什麼樣的評價,對孩子的能力,平時傳達了什麼樣的信息。因為這些東西都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到孩子。所以,媽媽的心態也很重要。當孩子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信任,就不害怕各種挑戰,喜歡一切鍛煉的機會。如果媽媽自己都懷疑孩子的能力,孩子也會感受到媽媽的不信任,並會加劇自己的焦慮。所以,一句“你能做好”“你能勝任”,對於孩子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讓孩子做自己擅長的事

在孩子喜歡的領域,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很容易把事情做好,並且產生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媽媽要鼓勵孩子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鼓勵孩子把它完善,做到盡善盡美,這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很有幫助。有些媽媽喜歡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反感,並且也不利於孩子培養自信。而自信的培養對孩子來說才是更重要的。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自己能勝任的領域培養自信,孩子就能更好地成長。

媽媽要不斷地創造機會,讓孩子獲得成功的經驗,成就感會促進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的勝任感逐漸增強,孩子就會在媽媽的鼓勵和支持下,慢慢建立起自信,對所要進行的事情不恐懼不排斥,而是積極進取,努力克服困難,在勇氣中前進,在自信中反過來增強能力。

你剛才表現得真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