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媽媽有必要磨煉你的性格——堅韌的性格塑造勇敢的孩子(2)(2 / 3)

媽媽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這樣容易導致孩子不自信,無法自我肯定。聰明的媽媽應該經常幫助孩子總結一些積極的語言,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如果孩子經常用這些話語給自己打氣,這些話就會進入到孩子的潛意識中,成為孩子戰勝困難的動力。

再想想別的方法

——培養孩子有勇有謀的性格

在孩子遇到挫敗時,往往第一時間求助大人。這時候,如果媽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雖然完成了任務,但是卻失去了自己親自動手鍛煉的機會。聰明的媽媽是一個“懶媽媽”,並不伸出援助之手,而是飽含鼓勵地注視著孩子說:“你再想想別的辦法吧!”這種做法看似懶惰,但卻鼓勵孩子動腦筋,讓孩子不僅勇於迎接挑戰,而且還能積極開動腦筋想方設法解決挑戰中的難題,從而形成有勇有謀的性格。

碩碩喜歡玩象棋,但是由於初學,經常輸給久經沙場的叔叔。這時候,碩碩就會扭過頭,招呼客廳裏的爸爸媽媽:“我又不會下了,快幫幫我呀!”爸爸正要起身就被媽媽按住:“別輕易幫忙,讓他自己想辦法。”爸爸會意地坐下。碩碩又開始大喊大叫:“爸,快來幫我呀,我的車快要完蛋了!”媽媽走過去對他說:“別著急,你再想想別的辦法吧!爸爸說你一定能想出來的。”碩碩受了鼓勵,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一招萬全之策。叔叔笑著說:“碩碩,你真厲害。接著來!”就這樣,碩碩每天找人下棋,看棋譜,開始還敗多勝少,慢慢地,他的棋藝很快得到提高,一個月後,他就幾乎能和叔叔平起平坐了。叔叔不由得刮目相看:“碩碩,你學得真快,叔叔都要甘拜下風了。”碩碩得意地說:“真的呀,媽媽總是讓我再想想其他辦法,看來這樣做真能鍛煉我。”叔叔轉頭對碩碩媽媽說:“還是嫂子教子有方啊!”

碩碩媽媽的做法讓孩子不但學會了自己應對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孩子獨立的性格。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會伸出雙手及時地幫助孩子。但是如果媽媽讓孩子換一個角度思考,那麼孩子就會被迫開動思維,獨自麵對挑戰,而這正是培養孩子有勇有謀的好辦法。因此,聰明的媽媽不要一味地給孩子出主意,出手相助,而要把問題推回給孩子,“逼”著孩子想辦法。獨立的思考能夠讓孩子更加自信,而自信又會讓孩子更加勇於麵對挑戰。

那麼日常生活中,媽媽應該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呢?

消除孩子的思維依賴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思維的依賴會扼殺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而獨立思考才能支撐孩子在社會上的生存,進行創造性活動,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所以,媽媽從小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讓孩子思維上依賴成人。事例中碩碩的媽媽就善於鼓動孩子獨立思考,不依賴大人的幫助,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讓碩碩迅速擺脫拐杖,經過自己努力思索,提高了棋藝。不依賴他人思維的孩子膽量大,更有自信,也更善於解決問題。

給孩子創造機會思考

為了培養孩子有勇有謀的品質,聰明的媽媽應該多給孩子創造機會,獨立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啟發孩子,媽媽可以隨時提問一些問題,讓孩子進行思考。例如,組裝玩具的時候,媽媽可以問孩子:“怎麼組裝最省時間?還有幾種組裝的方法?”孩子精心思考過後,就能收獲更多。有個孩子從小媽媽就不滿足於他的答案,一定要讓孩子從多個角度思考,提供至少三個以上答案,時間長了,孩子就習慣性地從多個角度想問題。

提供機會讓孩子處理問題

媽媽平時可以給孩子布置一些任務,讓孩子學著處理問題。例如,組織野營的時候,媽媽不妨讓孩子負責一部分的任務,例如采購、準備午餐等。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媽媽也不必急著幫忙糾正,可以讓孩子真正體會到自己考慮不周帶來的後果,才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孩子在嚐試的過程中感受失敗或成功,孩子就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吸取力量,逐漸成長起來。

適當給孩子一些引導

孩子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如果實在毫無頭緒,媽媽也要適當給予幫助,讓孩子能夠順利地繼續,而不要因為難度超出孩子的預期,挫敗孩子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孩子一蹶不振,失去解決問題的動力。所以,媽媽在旁邊適當地引導和啟發,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當孩子找不到方向時,媽媽就要及時引導。

不要讓孩子覺得你的回答是唯一的答案

當孩子一次次詢問時,聰明的媽媽應該裝得無知些,讓孩子自己思考問題。如果媽媽給孩子一些,那麼也要注意別讓孩子覺得媽媽的回答是唯一的答案。而應該反問孩子:“你怎麼看?”“如果是你,你該怎麼辦?”這樣,孩子就會自己思考。媽媽也可以給孩子多幾個備選答案,讓孩子選擇,而不要把唯一的答案灌輸給孩子,限製孩子的思維。時間長了,孩子總是想從別人那兒尋找答案,卻不願意親自下工夫去探索。這樣,孩子對別人的依賴程度加深了,很容易找不到自信,從而喪失最基本的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