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層從本質上反映解釋各個子係統狀態的行為關係變化的內在原因和驅動力,並采用可測可比可得的指標及指標群,對準則層給予直接度量。本書中指標層共由20個基本指標構成,分別對應準則層的5個子係統,並能夠大體上全麵係統客觀地表征石河子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水平和運行態勢。
石河子工業循環經濟測度指標體係(SICEMIS)部分指標釋義如下:
(1)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指既定時期內工業能耗總量與研究區工業增加值之比,該指標能夠反映工業能源消耗水平,進而反映企業能源利用程度與市場競爭力。
(2)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指既定時期內工業新鮮水耗總量與研究區工業增加值之比,該指標能夠反映工業對新鮮水的消耗水平,進而反映工業對幹旱區製約因素的響應。
(3)單位工業用地產出,是指研究區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用地麵積之比,它體現了工業循環經濟的土地利用效率,或者是工業循環經濟對應的節地效果。
(4)工業能源消費彈性係數,是反映工業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與工業經濟增長速度之間比例關係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工業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工業能源消費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工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速度。
(5)“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是指既定時期內研究區工業廢水廢氣固廢綜合利用所產生的產值與工業生產總值之比,它能較好地揭示工業“三廢”再循環再利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程度。
(6)循環型企業所占比例,指已實施過資源循環利用的企業數與總企業數之比,可從一個側麵反映企業對循環經濟理念的理解及響應。無論實施的程度如何,隻要該企業有資源循環利用的行為,就列入分子的統計中。
(7)企業ISO140000認證率,指獲得ISO140000認證的企業數占總企業數的比例,能夠衡量研究區企業環境管理方麵的水平
(8)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率,指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數占總企業數的比例,能夠衡量研究區企業清潔生產的水平。
(9)工業汙染治理項目完成投資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是指工業汙染治理項目完成投資所占地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該指標能夠體現地區工業汙染治理的實施進度與完成效果。
(10)工業區綠地覆蓋率,指工業區綠地麵積與工業區麵積之比,反映了工業循環經濟對生態景觀方麵的設計考慮,體現了其在提高環境舒適度與欣賞度方麵的作為。
(11)總資產貢獻率,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金總額×100%,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是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
(12)企業年均從業人員數,指企業年從業人員總數與企業數之比,能夠反映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規模以及所帶來的就業影響。
(13)農產品加工總產值/農業總產值,是以初始農產品為原料進行加工的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反映了農業產業化的水平,也能合理表達工業反哺農業的程度。
SICEMIS中5個準則層下設置的20個基本指標對石河子工業循環經濟綜合發展指數的貢獻程度與影響效應各不相同。因此,綜合評價時各級指標權重係數的確定顯得尤為重要,而權重賦值的關鍵又在於盡量結合客觀實際,避免過多的主觀影響。基於以上考慮,本書擬采用客觀賦權與主觀賦權相結合的綜合賦權法。即通過離差權法計算出一套客觀權重,再采用主觀的德爾菲法(Delphi)確定一套權重,繼而對以上兩種賦權方法確定的結果運用組合權重法進行綜合平衡調整。具體步驟如下:
離差權法的基本思路是:若某一指標對所有樣本都相等或相差不大,則此項指標包含評價所需的信息量不大,其權係數應很小;若某項指標對所有樣品相差很大,則這項指標包含評價所需的信息量就很大,其權係數應很大,據此,可以用每項指標的標準差作為該指標的權數。該法根據原始數據之間的關係確定指標權重,以確保指標權重係數的賦值不受主觀影響,是一種客觀賦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