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建築雕塑1(2 / 3)

震驚世界的地下軍團

說到地下軍團,恐怕非西安的兵馬俑莫屬。可以說,在兩千多年前,秦始皇不僅建立了龐大的秦帝國,即使在他死後,依然統治著自己的地下王朝。這一切都來自於他當政期間,為自己修築的巨大陵墓以及陪葬坑。那麼,是誰發現了這裏,又有多少不得而知的秘密蘊含其中呢?

最大的皇帝陵

先來認識一下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於今西安市臨潼區東,背靠驪山,是始皇帝為自己選取的風水寶地。據說秦始皇即位不久,就已經開始為自己修築陵墓了,前後長達37年,其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病死,就葬在了這裏。這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1974年,當地農民在打井時,竟然挖出一些奇怪的陶片,他們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在考古部門的發掘下,一座巨大的墓葬呈現出來。當整個挖掘結束後,所有在場的人立刻驚呆了,隻見在人們麵前的是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這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形態各異的俑

俑是什麼東西呢?在奴隸社會,奴隸主死了,往往要把活的奴隸和死人一起埋葬,以為這樣一來,奴隸主在陰曹地府也能叫奴隸替他趕車、做飯、勞動。後來,不用活人陪葬了,改用木製或泥製、陶製的人形偶像,這就是俑。

再往後,俑也包括陪葬品中的其他動物,如馬俑、牛俑、雞俑、狗俑等。在秦始皇陵兵馬俑,這裏的俑都與真人真馬的尺寸相同,這些陶俑身高約1.80米,最矮的也有1.75米,高的有2米,放置在距地麵約6米以下的坑道裏。秦俑1號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在青磚地麵上排列有武士俑約6000件,組成了由戰車、步兵相間編排的方陣。秦俑2號坑東西長120米,寬90米,地麵上有兵馬俑1000多件,主要由戰車、騎兵、弩兵等兵種。

世界第八大奇跡

除了這兩個坑,還有秦俑3號坑。這些陶俑不僅數量驚人,在塑造手法上也千變萬化,沒有一個相同的造型。比如,武士俑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裏所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還用俑中對士兵、將軍的塑造,無論是從容貌和服飾上,還是內在性格塑造上就可以輕易分辨出來。由此可見,當時陶工高超的燒造技藝,這些陶俑、陶馬起初是有漂亮的彩繪的,可由於火燒和水的浸泡,大都剝落失色了。

如果你站在兵馬俑坑上,麵對這些2000多年前的地下軍團,一定會肅然起敬。這組雄壯的軍陣,再現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宏偉大業,令世界矚目。它也被稱為“20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現”、“世界第八大奇跡”。現在,秦俑博物館每天都在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參觀人數已達5000萬人次,包括許多國外領導人,如美國前總統裏根、克林頓,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等。

青銅劍

在兵馬俑中出土有一把青銅劍,距今已有2000多年,至今都沒有生鏽,仍舊鋒利無比。經現代科技鑒定,這把劍為銅錫合金,表麵有一層含鉻化合物,也是現在所說的鉻鹽氧化技術處理。可你知道嗎?鍍鉻技術是在上世紀30年代,由德國人發明的,而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使用鍍鉻技術,不得不讓人讚歎。

世界屋脊上的宮殿

去過西藏的人,首先要去的肯定是布達拉宮。在海拔4000米上,能建造出如此壯觀的宮殿,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事實上,布達拉宮不僅是西藏的象征,更稱得上是一個實物薈萃的“博物館”。

布達拉宮是曆代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兩百多年前,五世達賴搬進布達拉宮,許多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就在這裏舉行,同時也是供奉曆代達賴喇嘛靈魂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是,宮內有8座用純金包裹的靈塔,靈塔就是曆世達賴埋骨之地,塔體用純金包裹,而且裏麵有各種寶物,外壁也遍鑲奇珍異寶。

為文成公主所建

布達拉宮不僅是藏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這樣宏偉的宮殿是為誰而建的呢?鬆讚幹布是藏族曆史上的大英雄,他統一了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公元640年,鬆讚幹布派使者祿東讚到長安,向唐朝提親。

開始,唐太宗沒有同意。鬆讚幹布並沒有氣餒,依然派使者再次提出請求。唐太宗為鬆讚幹布的誠意感動,最後把文成公主嫁給了他。第二年,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讚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不料,鬆讚幹布早已在邏些城(今西藏拉薩)等候了。鬆讚幹布樂不可支地對部屬說:“我族我父,從沒有通婚上國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築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後代。”

高原聖殿

不久,布達拉宮就建成了。宮殿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堅實墩厚的花崗岩牆體,鬆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被譽為高原聖殿。

宮內有卷帙浩繁的經書,有用金水寫的,有用銀水寫的,還有金銀凸字。最珍貴的當數八寶七彩《丹珠爾》,八寶是指用黃金、珍珠等八種寶做成的顏料寫成,呈現七種顏色。貝葉經從印度傳入,最早的有5000年的曆史,布達拉宮藏有完整的100多函卷。大殿中,高懸著乾隆皇帝所賜的“湧蓮寶地”匾額。此外,這座大殿還保存著康熙皇帝賜的大型錦繡幔帳一對。在十三世達賴的經堂和臥室裏,環列著幾十柄青色的玉如意,壁龕裏有檀香木雕的五百羅漢。

海拔最高的宮堡式建築

“布達拉”是梵語的音譯,是舟島的意思,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因此,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布達拉宮海拔3700米,共13層,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在布達拉宮的半山腰上,有一處約1600平方米的平台,這是曆代達賴觀賞歌舞的場所,名字叫“德陽廈”。從這裏沿著扶梯而上,經達鬆格廓廊道,便到了最大的宮殿——東大殿。達鬆格廓廊道四壁繪滿壁畫,其中東壁上醒目地繪著唐都長安的示意圖和唐太宗五難吐蕃特使的故事。據史料記載,從1653年清朝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起,達賴轉世都必須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冊封,並由駐藏大臣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

小布達拉宮

在河北承德有一處建築,被稱作“小布達拉宮”,是仿西藏布達拉宮而建的藏式寺廟,這就是普陀宗乘之廟。“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漢譯,建於乾隆年間,是乾隆慶祝自己60壽辰和母親皇太後80壽辰而建的。這座寺廟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藏式風格,建築既有西藏布達拉宮的特色,又不完全雷同。乾隆當朝時,微型克隆了許多布達拉宮的名勝景點,也因此得名。

大雁塔的故事

在西安南郊,矗立著一座馳名中外的古塔,這就是位於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你知道嗎?在一百多年前,隻要你登上古塔,就可以俯瞰全城的景色,可現在它已淹沒在周圍的建築中。即使如此,古塔的風采依舊,現已成為古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