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

背景

19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領。197年1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大陸命令第八號》“命令:中支那方麵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克敵國首都南京”,詳細部署則命令按“參謀總長指示”辦。於是,中國方麵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1月8日,日軍分路直逼南京,11月0日,廣德失守,日軍逆向南京右側背迂回,形成對南京東南至西南麵的包圍。

戰鬥開始

197年1月1日,江陰要塞失守。4日,日軍完成了對南京東麵的包圍。這樣,南京的第一道防線江寧、牛首山、淳化、湯山、龍潭之線已暴露在敵軍麵前。

197年1月9日,南京南郊秦淮河畔炮聲連綿不斷。日軍以坦克為前導攻克高橋門,向光華門進逼。夜色中的光華門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第一旅第二團團長謝承瑞上校望著遠處一言不發。此時已不用言明,每一個士兵都知道,大戰就要來臨。

10日上午,日軍占領大校場的通光營房,炮轟光華門。謝承瑞團長指揮部下依托城牆堅決還擊,並將戰況向教導總隊總隊部彙報。總隊長桂永清中將命令,炮兵團立即入城,設陣地於明故宮,支援謝團。炮火中的日軍依然不斷衝鋒,至下午三時,已推進到護城河一線。晚八時,一支十餘人的日軍敢死隊衝入光華門外城城門洞內。謝承瑞團長向在午朝門督戰的桂永清總隊長建議火燒日寇。獲得批準後,謝團長親率士兵運送汽油到外城箭樓。半夜時分,將汽油灌進城門洞並投下火種。霎時濃煙滾滾,槍炮聲聲。火還未熄,謝團長命令打開城門並率領一排戰士反擊。城門洞中的日寇不是被燒死就是被擊斃。光華門陣地安然無恙,而謝承瑞團長衝鋒在前,被火焰灼傷。受傷的謝團長撤回陣地後又一次向巍然屹立的光華門望去。他保住了光華門,但他不知道就在不遠處的通濟門,71軍87師59旅旅長易安華少將已經以身殉國。

通濟門的戰事是在10日下午爆發的。城牆在炮火中傾頹,59旅的將士們與日軍殊死搏鬥,終因缺口太大,陣地失守。59旅喘息未定,71軍軍長王敬久的電話就打到了前線指揮所。命令59旅和61旅迅速恢複原陣地。易安華旅長手持軍令,沒有半點猶豫就叫通了61旅旅長陳頤鼎少將,相約黃昏反擊。盡管他清楚,他的部隊已在幾個月前的淞滬會戰中大傷元氣。

黃昏來臨,暮色中的滾滾硝煙使得空愈加昏暗。攻擊的信號升空,易安華旅長親率一個加強團向東北方向的敵陣穿插。陳頤鼎旅長率61旅兩個加強營由北向南猛攻。日軍前鋒被夾在城牆和59、61旅出擊部隊之間,易、陳二部又被夾在日軍前鋒與日軍後援之間。混戰之中,隻聽得到槍聲和喊殺聲。戰至深夜,突入之敵被全部消滅。但易安華旅長頭、腰、臂受傷多處大量失血壯烈殉國。年7歲。

11日,日軍的進攻重點轉向中華門外的雨花台。負責防守雨花台的是右翼陣地88師6旅和左翼陣地88師64旅。從9日到11日,雨花台陣地不斷受到日軍的進攻。6旅和64旅憑借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日寇的進攻在11日達到最激烈的程度。日軍的攻勢在源源不斷的增援下絲毫未減,雨花台守軍的傷亡越來越大。6旅旅長朱赤少將和64旅旅長高致嵩少將手中再也沒有一兵一卒可供投入戰鬥,而且他們沒有任何援軍。戰鬥進行到1日淩晨,傷亡慘重的守軍依然牢牢控製著雨花台。日軍暫停了進攻,調集重炮和飛機轟炸6旅陣地。炮火越來越密集,山上的工事在轟炸中成為廢墟,堅守山崗的6旅將士們一批批陣亡。炮聲停止後,蜂擁而上的日軍步兵再也沒遇到抵抗。守軍6旅全軍覆沒,旅長朱赤少將殉國,年7歲。此時?64旅的堅守更加艱難。日軍在炮火的支援下已衝上陣地,與守軍短兵相接。混戰持續到下午,槍聲和喊殺聲逐漸停息。64旅陣地失守,旅長高致嵩少將陣亡,年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