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段治療
1.早期
(1)藥物治療
主證患側髖部疼痛,腫脹,畸形,甚或瘀紫,活動受限,舌淡紅或有瘀點,苔薄白,脈弦或澀。
治法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例方血腫湯。
常用藥桃仁、紅花、赤芍藥、大黃、三七、當歸、乳香、沒藥、丹參、延胡索、生地黃、木通等。
應急措施雲南白藥0.3~0.5g,衝服,1日3次。
三七末3g,衝服,1日3次。
用雙柏散敷患側髖部。
(2)練功:整複後在牽引固定期間,可行股四頭肌收縮及踝關節屈伸活動,有利於氣血暢通,促進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恢複軟組織力學平衡。
2.中期
(1)藥物治療
主證患側髖部疼痛減輕,腫脹消退,瘀紫漸散,舌淡紅或有瘀點,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理氣活血,祛瘀續筋。
例方和血舒筋方。
常用藥當歸、桃仁、紅花、赤芍藥、川芎、續斷、雞血藤、忍冬藤、生地黃、威靈仙等。
(2)練功:維持牽引固定。繼續行股四頭肌收縮及踝關節屈伸活動,防止肌肉萎縮,恢複軟組織力學平衡。
3.後期
(1)藥物治療
主證患側髖部疼痛、腫脹、瘀紫消失,患肢無力或腰酸疲倦,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無力。
治法補益肝腎,強筋活絡。
例方補腎壯筋湯。
常用藥續斷、狗脊、牛膝、杜仲、女貞子、龜板、桑寄生、白芍藥、補骨脂、熟地黃等。
海桐皮湯熏洗患側髖部。
(2)練功:解除牽引後,可先在床上行屈髖屈膝,及髖關節內收、外展、內旋、外旋等功能活動,以後逐步扶雙拐不負重活動;3個月後行MRI或X線檢查未發現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方可下地行下蹲、行走等負重鍛煉。對於中心型髖關節脫位者,床上練習可適當提早,負重活動相對延遲。
【曆史沿革】
《靈樞·骨度十四》稱髖關節為髀樞,而《傷科補要·臀骱骨》則稱之為臀骱。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環跳》在描述髖關節這一典型的杵臼關節極為形象:環跳者,髖骨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納髀骨之端如杵者也,名曰機,又名髀樞,即環跳處也。對於髖關節脫位《傷科補要·臀骱骨》稱之為臀骱出…臀骱,若出之,則難上,因其膀大肉厚,手捏不住故也。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環跳》描述了髖關節脫位的病因或因跌打損傷,或墊掛鐙,以致樞機錯努。
《靈樞·骨度十四》:……季脅以下至髀樞長六寸,髀樞以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凡胯骨從臀上出者,可用三兩人,挺定腿拔伸,乃用腳捺入。如胯骨從襠內出,不可整矣。
《世醫得效方正骨及金鏃科》:腳大腿根出臼——此處身上骨是臼,腿根是杵。或出前,或出後。須用一人把住患人身,一人拽腳,用手盡力搦歸窠。或是銼開,又可用軟綿繩從腳縛倒吊起,用手整骨節,從上墜下,自然歸窠。
《永類鈐方·風損傷折》:凡跨骨從臀上出者,用二三人捉定腿拔伸,仍以腳捺送入,如在襠內出者,則難整。凡腳骨傷甚者難整。……凡辨腿胯骨出,以患人膝比並之,如不粘膝便是出向內,如粘膝不能開,便是出外。
《證治準繩·腰臀股膝傷》凡跨骨從臀上出者,用二三人捉定腿拔伸,仍以腳捺送入,卻用前等膏敷貼。如在襠內出者,則難治。凡辨腿胯骨出內外者,如不粘膝,便是出向內,從內捺入平正。如粘膝不能開,便是出向外,從外捺入平正,臨機應變。
《少林寺跌打損傷奇驗全方夾綁縛法》夫兩足臀環跳穴骨脫出者,此最難治之症也。其患人足短者易治,脫出腕下足長者難治。令患人仰臥,用絹帶縛住患人環跳臀,係於醫者腰間,令立其麵前,用左手托住患人環跳底,用右手著力托住絹帶,往下徐徐用力拔伸,揣搦相接歸原,使其兩足合掌,一齊複臼……。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環跳》:環跳者,髖骨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納髀骨之端如杵者也,名曰機,又名髀樞,即環跳處也。或因跌打損傷,或墊掛鐙,以致樞機錯努,青紫腫痛,不能步履,或行止欹側艱難。宜先服正骨紫金丹,洗海桐皮湯,貼萬靈膏,常服健步虎潛丸。
《秘傳劉伯溫家藏接骨金瘡禁方拔捺法》:凡胯骨從臀上出,可用人挺定緩伸,方用足捺入。若胯骨從襠內出,則不可治矣。凡傷重者,大概要拔伸捺正,或取開捺正,然後用桃花散、黑龍散,再夾縛。
《瘍科選粹跌撲傷損》:凡大腿根出臼……急與入臼中,若血漬臼中,即難治。
《傷科補要·手法論》:夫接骨入骱者,所賴其手法也。兩手安置其筋骨,仍複於舊位也。其傷有輕重,而手法有所宜失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留之殘疾,皆關乎手法之所施也。
《傷科補要·臀骱骨》:胯骨,即髖骨也,又名髁骨。其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納髀骨之端如杵者也,名曰機,又名髀樞,即環跳處也,俗稱臀骱。若出之則難上,因其膀大肉厚,手捏不住故也。必得力大者三四人,使患者側臥,一個抱住其身,一人捏膝上拔下,一手掀其骱頭迭進,一手將大膀曲轉,使膝近其腹,再令舒直,其骱有響聲者,已上。再將所翻之筋向前歸之,服生血補髓湯,再服加味健步虎潛丸。若骱不上,則臀努斜性,終身之患也。慎之。
《傷科彙纂》:大腿骨出髎,法莫妙於吊,將腳高懸起,用手溫按調,骨響髎已入,腿平患即消,貼膏與服藥,行動休過。牮法如休牮,兩人抵足眠,足踏臀尻上,手捧脛跗邊,手仗身勢捷,足趁腿力便,靜聽骨內響,其患即安然。
《傷科彙纂上大腿髎歌訣》:上髎不與接骨同,全憑手法與身功。宜輕宜重為高手,兼嚇兼騙是上工。法使驟然人不覺,患如知也骨已攏。……環跳穴居胯骨前,中分杵臼似機旋。筋翻腫結腳跟赹,骨錯斜行腿足蹁。宜用手掎並腳牮,或施布縛發繩懸。
《傷科大成接骨入骱用手巧法》:大腿骨骱脫者,一手擒其膝,一手拿其膀,上下拔直,將膝曲轉,抵住臀瓣,骱內有響聲,始為合攏,敷定痛散,服生血補髓湯。
《接骨全書接骨入骱奇妙手法》:豚骱比諸骱更難,如骨觸出者在股內,使患人側臥,出內手隨內,外手隨外,上手挽住其腰,下手住其彎,將膝舉其上。出左扳於右,向右扳伸而上也。出右扳於左,向左扳伸而上也。外貼接骨膏,內服生血補髓湯,仍以藥酒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