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傷史由於壓力性骨骺均位於四肢長骨的骨端,是構成關節的重要部分,任何外力作用均可造成其損傷。臨床常見的損傷類型主要為摔傷後的傳達暴力、成角暴力和肌肉的強力收縮所致,而由高處墜落傷的縱向擠壓或車禍直接擠壓挫傷則相對少見。由於小兒敘述能力的限製,在表述受傷過程及症狀時往往不能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要從患兒家長、保育員或目擊者處了解更多的有關受傷史、症狀演變及處理方法等信息。
2.臨床表現由於兒童骺板的強度遠不及韌帶和關節囊,當作用到關節部位的暴力尚不足以引起韌帶及關節囊損傷時,就已經超過了骺板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發生骨骺損傷。因此對於兒童關節部位的損傷應首先考慮到有骨骺損傷的可能性,而韌帶斷裂極為少見,關節脫位則更為罕見,作出任何小兒韌帶損傷和脫位的診斷都應慎重。外傷程度重者,患兒可以表現為關節及其附近的腫脹、疼痛和功能障礙,移位明顯者可出現肢體畸形,甚至伴有血運障礙和神經損傷的表現。而在損傷較輕的患兒可僅僅表現為肢體不能持物或不能負重,局部腫脹和靜止痛卻不明顯。由於骺軟骨在X線片上不顯影,其損傷移位多需通過骨化中心及幹骺端等可顯影部分的移位來間接印證,無移位的Ⅰ型骨骺損傷,X線檢查更無異常發現,此時在生長板部位的壓痛是惟一的診斷依據。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臨床檢查甚至比X線片所提供的診斷線索更要確切。凡是應用於成人的檢查方法也同樣適用於兒童。局限而固定的壓痛、有移動性的骨塊均說明有骨骺損傷。當關節成角或旋轉扭力致骨骺分離,外力消失後又自動複位,或鑒別是韌帶損傷斷裂亦或是骨骺損傷時,可在麻醉下小心地施加應力重複損傷過程,以觀察關節間隙變化或骨骺移動表現,加以確診。
3.X線檢查常規行正側位X線攝片,必要時加照斜位及正常肢體作為對照。骨骺損傷的X線檢查有以下特征:
(1)化骨核小:骨骺在X線片上可顯影的部分隻是其骨化了的成分,即化骨核。當化骨核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就意味著骨骺發生了移位。由於化骨核周圍包繞著較其大幾倍的骺軟骨是不顯影的,因此X線片上所能看到的骨塊影像要比實際骨塊小。損傷時間距化骨核出現的時間越近,這種差別就越大。
(2)幹骺端骨折片:其幹骺端出現三角形或片狀骨折塊,提示骨骺損傷,是Ⅱ型和Ⅳ型骨骺損傷的特征,也是引導作出診斷的重要線索。Ⅱ型損傷骨折片與骨膜相連,故移位較小。Ⅳ型損傷骨折片較長,骨膜斷裂分離明顯,故與幹骺端分離較大。骨折片移位越大,說明損傷的骨骺移位越大,與其對應的關節骨端的相互關係也隨之發生改變。
(3)骺板寬度改變:當一側骺板遭到縱向擠壓時,其骺板寬度可被壓縮而變窄,當骺板遭到牽拉外力或在成角的張力側時,骺板可增寬分離,當一側被擠壓而對側呈現張力時,兩種情況可同時顯現。
(4)關節骨端與鄰近骨幹的相互關係:Ⅰ、Ⅱ型損傷其骨骺與幹骺端分離,而相對應的關節骨端的關係正常。Ⅲ、Ⅳ型損傷骨骺與幹骺端和其相對應的關節骨端的關係均異常。V型損傷隻發生骺板厚度的改變,無其他關係異常。如果Ⅲ、Ⅳ型損傷同時合並關節脫位,則同時伴有形成關節的骨端及相鄰骨幹的相互關係異常。Ⅵ型損傷在骨骺部位有特殊外傷史,但早期診斷較為困難,一般在晚期才出現局部骨橋或骨疣形成。
(5)應注意副骨化中心的存在:正常骨化中心附近出現另外的骨化中心,是一種解剖變異,其X線特點是邊緣光滑、間隙對稱、密度均勻,無骨皮質斷裂。應注意結合病史及體征加以鑒別。
【治療】
骨骺損傷的治療,依其損傷的類型和年齡的不同又很大差異。對於骨骺分離和骨骺骨折,通常采用手法複位和局部小夾板外固定治療,絕大多數預後良好。對可疑為骨骺軟骨壓傷者,應該延期負重,為骺板損傷的修複創造條件。避免或減少後期畸形的發生。下肢需要負重,故較上肢短縮或畸形明顯。對功能的影響也較大。
1.整複方法手法整複的原則是越早越好。Ⅰ、Ⅱ型損傷以閉合複位夾板固定為主。複位手法須輕柔穩妥,避免加重損傷。特別是新鮮的腫脹較輕的Ⅱ、Ⅲ型骨折,骨骺損傷的周圍軟骨強度低,不能耐受擠壓,粗暴的強力整複或手術中用器械撬壓骺板複位等,均可造成醫源性骨骺損傷。因此手法複位時,需要充分麻醉,使肌肉完全放鬆,重疊骨端得到完全牽開,使骨骺端在不接觸的狀態下得到整複。
2.固定方法可采用夾板或石膏固定,骨骺損傷愈合較快,需3~4周即可,固定時間不需過分延長,以避免關節僵硬。但Ⅳ型損傷骨折不穩定,易移位而影響愈合,故需拍片證實骨折已愈合後才能去除固定。固定去除後需加強關節功能鍛煉,下肢應延後負重時間。
3.手術治療骨骺損傷手術治療的適應證相對較少:對已經超過10天的陳舊性骨骺損傷,估計手法複位困難者;個別不穩定骨折或因有軟組織嵌入斷端而複位失敗者,常需手術治療。Ⅲ、Ⅳ型損傷要求解剖對位,使關節麵光滑平整,防止肢體發育障礙,故需手術治療。內固定物不宜選用螺絲釘或金屬絲,增加骨骺損傷的程度,應注意選擇較細的克氏針。手術時不能夠剝離太多的骨膜以及周圍的軟組織,保留較多的血供給骨骺;固定時避開骺板插入,或盡量垂直骺板插入,切莫橫向穿過骺板,且不能用器械粗暴的撬撥骺板端麵,以免再次挫傷骺板。
4.藥物治療初期可根據骨骺損傷或骨折和瘀血腫脹的情況采用活血祛瘀消腫類藥物內、外兼用,使腫脹盡快消除,以保持和恢複骨骺的良好血運,消除或減少對骨骼發育的影響。中期則以補營和血為主,兼用接骨續傷的藥物。由於小兒稚陰稚陽之體,發育迅速,故後期一般可以不用藥;如果由於固定引起的關節僵硬,可以適當給予部分外洗藥,用於通利關節,舒筋活絡。
【研究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