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軀幹骨折(六)(3 / 3)

2.繼發性脊髓損傷

(1)脊髓壓迫:移位的椎體,骨折片,突入的椎間盤及黃韌帶或其他異物等,未直接傷及脊髓,僅使椎管腔變形縮小,使脊髓單純受到機械性壓迫。傷後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弛緩性癱瘓。如果這些壓迫因素能及時解除,脊髓功能可以完全或大部分恢複。否則脊髓可因壓迫而致血循環障礙,發生萎縮,缺血性壞死,液化及瘢痕形成,結果癱瘓成為永久性。

(2)硬膜內或硬膜外出血:傷後硬膜外或硬膜內小血管破裂,可有小量出血,使硬膜內、外壓力增高,壓迫脊髓。當出血停止形成血腫,則產生類似脊髓受壓的病理改變。以後隨血腫的吸收,感覺和運動可逐漸恢複。如繼續出血,則脊髓受壓的範圍更為廣泛,可上下蔓延數個節段,此時神經症狀也逐漸加重,表現為截癱平麵不斷升高,癱瘓的程度亦逐步加重。如病變部位在頸段脊髓,出血可向上蔓延至延髓,造成呼吸及循環中樞的嚴重受壓,患者可在短時間內死亡。

(3)脊髓組織水腫:脊髓損傷後創傷性反應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由於組織水腫,影響血運,使水腫加重,二者形成惡性循環。一般傷後組織水腫可持續1~2周。

【診斷要點】

1.外傷史

2.臨床檢查所見對脊髓和馬尾神經損傷者,臨床應進行全麵的神經係統檢查,以了解脊髓損傷平麵及其程度。

神經係統的檢查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感覺:包括觸覺,痛覺,溫度覺,震動覺、關節位置感覺,兩點分辨覺等。檢查後按感覺改變區域及程度詳細用圖紙記錄。如在觀察過程中,感覺區域有所改變,則另作記錄,以資比較。一定區域感覺消失,減退或過敏均表示一定節段的脊髓或神經根遭受損傷。

(2)運動:檢查損傷平麵以下肌肉運動情況,如頸段脊髓損傷,則應檢查四肢,頸段以下脊髓損傷,則檢查兩下肢即可。應按各部位不同肌群及不同的功能進行檢查。一般可按肌肉收縮及肢體活動程度作一粗略估計,將肌肉分為6級:0級:完全癱瘓。1級:可見肌肉收縮,但無肢體活動。2級:在除去地心引力的影響後,肢體可主動活動。3級:可克服地心引力作主動運動,但不能對抗阻力。4級:能對抗阻力,但較正常肌力為小。5級:肌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3)反射:包括淺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淺反射應檢查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肛門反射等。深反射在上肢應檢查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及橈骨膜反射等;在下肢應檢查膝反射及跟腱反射等。病理反射在上肢有霍夫曼征;在下肢有巴彬斯基征;夏克征,毆本海姆征,戈登征及髕陣攣、踝陣攣等。

(4)括約肌功能:在脊髓休克期間,或脊髓、馬尾神經完全橫斷早期,括約肌功能完全喪失。患者無尿意,尿滯留,膀胱脹滿至一定程度時,尿液自尿道口溢出。肛門括約肌完全鬆弛,大便幹時則便秘,大便稀時則失禁。如脊髓、馬尾神經不全斷裂或脊髓壓迫,可致不同程度的括約肌功能喪失。

(5)自主神經功能:在脊髓損傷的早期,損傷平麵以下表現為:無汗,皮膚劃痕試驗陰性,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可致靜脈及淋巴回流不暢。下肢可有水腫,胃腸道蠕動減弱,產生不同程度的腹脹。

不同脊髓節段的損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根據臨床神經係統的全麵檢查可判斷脊髓損傷的節段,即可做出脊髓的定位診斷。

頸髓損傷:多是頸椎骨折脫位的並發症。膈神經主要由2~4頸神經組成,第4頸髓以上的完全橫斷,稱為高位橫斷,患者表現為四肢癱瘓,膈肌、肋間肌和腹肌癱瘓,呼吸困難,如無人工輔助呼吸,多因窒息而死亡。第5頸髓以下損傷,由於膈神經未受累,患者呈腹式呼吸,若脊髓橫斷,從鎖骨以下軀幹和下肢癱瘓,感覺完全消失,而上肢則有區域性感覺障礙、部分運動喪失,稱四肢癱瘓。橫斷水平越低,上肢癱瘓越不完全。如第7頸髓橫斷者,肱三頭肌癱瘓,失去伸肘功能,但肱二頭肌為第5、6頸髓神經所支配,故屈肘功能正常,因此呈現典型的屈肘位癱瘓。頸髓橫斷後,大部分交感神經作用消失,損傷平麵以下無出汗功能,體溫失調,隨氣溫升降,夏有高熱,冬有低溫,常是致死的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二便不通等功能障礙。

胸髓損傷:下肢呈痙攣性癱瘓,膝、踝反射亢進,感覺消失平麵高達腋窩,低者達腹股溝,二便不知,初為不通,後為失禁。第1~5胸髓節段損傷,肋間肌尚能保留活動,常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由平臥位搬起時可突然發生暈厥。第6~9胸髓損傷,腹直肌上部未損害,臍孔被牽拉向上。第10胸髓損傷,腹直肌下部功能存在,腹壁反射上、中部存在。第12胸髓損傷,全部腹肌功能良好,腹壁反射存在,而提睾反射消失,下肢呈痙攣性癱瘓。

腰髓損傷:多為第10、11胸椎骨折脫位的並發症。傷後下肢運動與感覺完全或部分消失,呈痙攣性癱瘓。膝、踝反射亢進,初傷二便不通,久則形成反射性排尿。第1腰髓損傷,下肢運動,感覺全部消失。第2、3腰髓損傷,感覺平麵達大腿前上1/2,能屈髖,第4、5腰髓損傷,屈髖、大腿內收及伸膝均有力,患者可站立,走路呈搖擺步態,下肢後部、小腿前部和馬鞍區感覺消失。

骶髓損傷:多為第12胸椎與第1腰椎骨折脫位的並發症。足部活動功能部分障礙,下肢後側及馬鞍區感覺消失,膀胱、直腸和性功能失常。

馬尾神經損傷:傷後出現不完全性弛緩性癱瘓,若馬尾神經完全撕裂,其損傷平麵以下感覺,運動,反射均完全消失,膀胱也失去神經支配,不能自主排尿,出現滿溢性尿瀦留。大量尿液瀦留膀胱中,呈現無張力性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