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軀幹骨折(四)(2 / 3)

胸腰椎骨折與脫位大都因脊柱過度屈曲或伸展性暴力引起,機製與胸腰椎骨折相同,但暴力較大。該類損傷主要分為屈曲旋轉骨折脫位和剪力型脫位兩類,均屬不穩定損傷。根據力學原理,外來的暴力可分兩個分力;一個分力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稱為垂直分力,能使脊柱屈曲,並使脊椎相互擠壓;一個分力由前向後或由後向前,稱為水平分力,能使脊柱發生前後脫位。暴力與脊柱所成角度越小,則垂直分力越大,越容易引起椎體的壓縮骨折;相反,外力與脊柱所成角度越大,則水平分力越大,容易引起骨折脫位。椎體骨折比較嚴重,多被壓縮在1/2以上或呈粉碎骨折。如椎體壓縮較多,則上一椎體向前下方傾斜,由於力的作用,其後方的關節突必突向後上方,關節囊及韌帶有被撕裂的可能,嚴重者即發生關節突關節脫位。如脫位分力較大,除椎體可有壓縮骨折,並有明顯的椎體脫位,這種脫位必然同時伴有關節突或椎弓骨折。因腰椎關節突較長,且係左右排列,故不易脫位,而多有骨折。同時並發韌帶損傷。

粉碎骨折多發生在胸腰段,粉碎程度不一,輕者除有楔形改變外,其前上緣有一大塊骨折片遊離,有時另有一小骨片突向前方。重者椎體碎裂成很多小塊。此類骨折可以引起椎間盤的破裂和環狀韌帶損傷,屬於不穩定性骨折。關節突跳躍征,正常時上一椎骨的下關節突應位於下一椎骨上關節突的後方(胸椎)或內側(腰椎),當外來的暴力致脊柱高度屈曲時,可致關節囊撕裂,使下關節突向上移位或上下兩關節突尖相對,如脫位分力較大,則使下關節突向前移位至下一椎骨上關節突之前方,同時由於背伸肌痙攣,可使下關節突交鎖於下一椎骨上關節突之前。

脊柱伸展型損傷,是過伸暴力所致。臨床較少見。可因間接外力,如跳水、舉重運動員的腰過度後伸;也可因直接外力所致,如外力直接撞擊腰部,均可發生胸腰段伸直型骨折與脫位。常伴有前縱韌帶撕裂,椎板或關節突骨折,甚至發生椎體中部或椎間盤處橫形裂開。如椎板骨折時骨塊可向前擠壓至椎管內,產生嚴重的脊髓壓迫症狀。

【診斷要點】

根據外傷史、症狀、體征及X線片可作出診斷。

1.除老年椎體壓縮骨折以外,患者一般有外傷史,注意詢問受傷姿勢和暴力作用部位,估計損傷的類型和可能發生的組織損傷。

2.症狀和體征局部疼痛腫脹病人不能坐起或行走,較輕者可雙手扶腰挺直行走。椎旁肌可有保護性肌痙攣。按壓或叩擊傷椎的棘突時,疼痛加重;棘突間距離可增寬,同時有腫脹,瘀斑,在損傷部位棘突可有後凸畸形。在腰椎因存在生理前凸,輕微的後凸不易覺察。如果椎體側方壓縮,可有輕度的側彎畸形。胸腰椎壓縮較易出現陽明腑實證或下焦蓄血症狀,如納呆、胸悶、腹脹痛、惡心嘔吐、二便不通、心煩失眠、全身不適等。

臨床應係統檢查有無其他合並損傷(如骨盆、四肢骨折),並係統檢查是否合並脊髓神經損傷,主要靠檢查受傷脊髓節段以下的感覺、運動、生理和病理反射,以及大小便情況來判斷,如有脊髓神經損傷,則表現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平麵的神經損傷之體征。

3.影像學檢查X線片檢查對診斷非常重要,對分型及指導治療等有重要意義。應拍攝正側位X線片,必要時應加照斜位,或斷層攝影。每一類型的損傷都有其X線特點,一般屈曲型骨折引起椎體前部壓縮,常為多個椎體被累及,但棘突分離不多,椎板亦保持完整。爆裂型骨折則椎體呈粉碎性,前中柱均塌陷,椎弓根間距增寬,有時可見椎體中部呈縱行骨折;安全帶型損傷X線側位片可見棘突間距增寬,正側位片可見椎弓根骨折;如屬屈曲旋轉暴力損傷,椎體前部和側方均有壓縮,嚴重者可有棘上韌帶斷裂,同時合並棘突、關節突骨折。如屬縱向擠壓造成的骨折,則椎體的高度變低,並向四周膨大,有時可見粉碎骨折。老人椎體骨折如魚椎骨樣呈雙凹狀改變。CT檢查對損傷類型觀察更全麵,可以顯示爆裂型骨折,椎體後壁骨碎片,椎弓或小關節突骨折和傷後是否有椎間盤組織突入椎管,椎管變形的詳細情況。

4.應與青年性椎體骨骺炎相鑒別該病好發於胸7~胸11之間,無外傷史,係椎體骨骺發育中生理紊亂所致。在X線片上,可見椎體相對麵的形態不規則,髓核變性,引起椎間盤的凹陷。並在鄰近骨上有保護性骨沉積和椎間隙變窄,多個椎體發生楔形改變。臨床上應注意,經常負重勞動的搬運工人其下胸椎和上腰椎也常有輕度的楔形改變。這是經常負重,椎體代償性變形所致,不應誤診為椎體壓縮骨折。

【治療】

1.現場急救胸腰椎骨折與脫位患者的急救工作十分重要,處理不當可造成嚴重後果。對損傷病人在現場應立即進行簡單的檢查及處理。檢查時不應隨便搬動病人。如有休克應給予急救處理,如給止痛劑和輸液。根據損傷後的主要表現,如胸腰椎棘突有明顯壓痛,且有畸形,則應按骨折脫位進行搬運,若合並脊髓損傷更應特別注意。如有顱腦、胸腹髒器及四肢合並損傷時,應適當處理。對於被重物埋壓的傷員,應先移去重物再移動傷員,切忌用暴力拖拉,否則會增加脊髓損傷的機會。

搬運傷員所用的工具,最好是硬擔架或木板。不宜用軟擔架或毯子。禁止一人背送或二三人抬送,否則會加重損傷。搬運時先將傷員雙下肢理直靠攏,兩上肢貼於體側,擔架或門板靠近患者一側,用滾動法:即一人扶肩及腰,一人扶臀及下肢,將患者滾至擔架上並使其仰臥。或由三人平移至擔架上,腰下墊一軟枕,使脊柱呈過伸位(屈曲型骨折);若使用軟擔架時,宜使傷員俯臥位,頭轉向一側以便在離地運送時,可使傷員保持脊柱過伸。總之,屈曲型脊柱骨折與脫位的傷員,切忌屈曲搬運。伸展型損傷者搬運時,應在輕度屈曲位。如傷員對損傷時姿勢記憶不清,宜采用木板或硬擔架使傷員仰臥,保持脊柱中立位最為妥當。昏迷病人應平臥位搬運。

2.複位手法胸腰椎壓縮骨折較穩定,治療方法較多。如屬老年體弱、骨質疏鬆的患者,一般不主張手法複位,僅作臥床休息3個月左右或適當的練功活動即可。如係年輕患者,功能要求高,恢複後要從事體力勞動,則應采取及時複位,良好的固定和積極的功能活動,才能獲得滿意療效。

胸腰椎骨折與脫位不合並脊髓神經損傷者,可采用手法複位,其方法與單純胸腰椎壓縮骨折相同。惟在整複時,先在水平位大力牽引,並將脊椎後突畸形按壓平正。切忌使用暴力按壓。然後再使脊柱過伸,腰部骨折處墊一軟枕,保持骨折處穩定,避免傷及脊髓神經。翻身時應特別注意勿使脊柱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