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內針固定的廣泛應用為股骨遠端骨折開創了新的治療方法。但其中可屈針的弊端是難以控製旋轉、重疊或分離移位;交鎖髓內針需要配套的設備和較複雜的技術操作,易導致一係列並發症。其主要適用於股骨髁上和單純髁間骨折,比較複雜的骨折則應采用其他方法。
調節固定器配合夾板和壓墊固定中西醫結合,是治療股骨髁間骨折的較理想的方法。既減少了外固定器穿針數目,又可進行多功能多部位調節,可起到牽引、撬撥和扣擠等多種作用;且不影響骨折端的血運,也不影響髓腔內膜血運,早期可控製疼痛,操作簡單、創傷小、出血小,但其也存在許多不足,如外固定器較笨重,固定不牢固等。
塗青虹錐形骨鬆質螺紋骨針用於股骨髁間骨折,能避免髁間骨折塊分離,產生良好的加壓效應,促進骨折愈合,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固定可靠、並發症少等優點。
鄺炯祥等采用動力髁螺釘(DCS)治療股骨髁間骨折22例。隨訪6個月~3年,均於6個月內骨折臨床愈合,10個月內骨性愈合。優良率86.4%。認為DCS治療此類創傷具有設計科學合理、內固定堅強可靠、能使患肢早期功能鍛煉的優點。
【提示】
股骨髁間骨折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損傷,屬於高能量損傷,因為骨折累及關節麵,複位要求高,臨床治療較為困難。20世紀70年代以前常采用脛骨結節牽引或石膏固定等非手術療法,但療效不夠滿意,20世紀70年代後普遍采用手術治療,特別是AO固定係統的廣泛應用使療效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常采用預彎加壓鋼板加骨栓固定,L型髁鋼板固定及股骨髁上倒打帶鎖髓內針(GSH)固定等三種方法,比較這幾種固定方法,采用預彎加壓鋼板加骨栓作內固定,由於加壓鋼板較厚,雖然預彎成形,也較難與股骨外側髁麵緊貼固定,並且固定力量較另兩種方法為弱,用L型髁鋼板固定抗扭轉、抗剪力作用明顯強於髁鋼板加骨栓固定,但L型髁鋼板擊入時,易造成兩髁分離,井且隻有當內側髁較大時才能用L型髁鋼板固定。加壓鋼板及L型髁鋼板由於均固定在股骨外側,易造成骨折端向內或向外成角,據國外文獻統計,股骨髁部骨折手術和非手術後出現的並發症以膝內翻為最多見,平均高達20%。與加壓鋼板加骨栓固定及L型髁鋼板固定相比,髁針固定因為是中心處固定,力矩減少一半,更加接近生物學固定,不易引起成角畸形,固定強度也最強。但髁針固定也有缺點,鎖針瞄準棒常發生偏差,常需在C型臂機引導下鎖住鎖針。
股骨髁間骨折治療上另一個常見的並發症是伸膝裝置粘連,膝關節僵硬。因股骨髁間骨折易損傷股中間肌及肌前滑動機構,為預防此並發症發生,手術時必須對髁部骨折進行嚴格的解剖複位,采用堅強的內固定並進行早期功能鍛煉。一般在術後第2天即用機械裝置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幅度由小到大,每大兩次,每次1小時,一般在術後2~3周,患肢腫脹消退,創口愈合,自主活動無疼痛時,可改為患者自主功能鍛煉。
第六節髕骨骨折
髕骨係人體中最大的種子骨,呈三角形,底邊在上而尖端在下,後麵披有軟骨,全部是關節麵。股四頭肌腱連接髕骨上部,並跨過其前麵,移行為髕下韌帶止於脛骨結節。髕骨有保護膝關節,增強股四頭肌力量的作用。髕骨骨折多見於30~50歲的成年人,兒童極為少見。
【病因病理】
髕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所造成,以後者多見。直接暴力所致者,多呈粉碎型骨折,髕骨兩側的股四頭肌筋膜以及關節囊一般尚完整,對伸膝功能影響較少;間接暴力所致者,由於膝關節在半屈曲位時跌倒,為了避免倒地,股四頭肌強力收縮,髕骨與股骨滑車頂點密切接觸成為支點,髕骨受到肌肉強力牽拉而骨折,骨折線多呈橫行。髕骨兩旁的股四頭肌筋膜和關節囊的破裂,兩骨塊分離移位,伸膝裝置受到破壞,如不正確治療,可影響伸膝功能。
【診斷要點】
有明顯的外傷史,局部腫脹、疼痛,膝關節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膚擦傷,有分離移位時,可以摸到凹下呈溝狀的骨折斷端,可有骨擦音或異常活動。可拍膝關節側、軸位X線片,以明確骨折的類型和移位情況。
【治療】
治療髕骨骨折時,要求恢複伸膝裝置的功能,並保持關節麵的完整光滑,防止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無移位的髕骨骨折,移位不大的裂紋骨折、星狀骨折,可單純采用抱膝圈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橫斷骨折若移位在1cm以內者,可采用手法整複,抱膝圈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如移位較大的髕骨骨折,手法整複有困難者,可采用抓髕器固定。
一、整複方法
患者平臥,先在無菌操作下抽吸關節腔及骨折斷端間的血腫後,注入1%普魯卡因溶液10~20ml作局部麻醉,術者以一手拇指及中指先捏擠遠端向上推,並固定之,另一手拇指及中指捏擠近端上緣的內外兩角,向下推擠,使骨折近端向遠端對位。
二、固定方法
1.石膏外固定法可以用石膏托、石膏夾板、石膏管形等固定。方法是清洗皮膚,在嚴格的無菌操作下抽吸關節腔內積血。有移位的骨折先進行手法複位,同時小範圍的活動膝關節,使關節麵自動恢複平整。然後用長腿石膏固定患膝於伸直位,這樣固定,早期可以進行股四頭肌收縮鍛煉,預防肌肉萎縮和粘連。外固定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6周。拆除石膏後進行膝關節的屈伸活動。
2.抱膝器固定法用鉛絲做一個較髕骨略大的圓圈,鉛絲外纏以較厚的紗布繃帶,並紮上4條布帶,後側板長度由大腿中部到小腿中部,寬13cm,厚1cm。複位滿意後,外敷消腫藥膏,用抱膝器固定,膕窩部墊一小棉墊,膝伸直位於後側板上,抱膝圈的四條布帶捆紮於後側板固定,時間一般為4周。
3.抓髕器固定法有分離移位的新鮮閉合性髕骨骨折,在無菌操作下,麻醉後,抽淨膝內積血,將抓髕器間距寬的雙鉤抓在髕骨上極前緣上,將其間距窄的雙鉤抓在髕骨下極前緣上,擰緊加壓螺絲,骨折即可自行複位。術後2日可行走鍛煉。
4.閉合穿針加壓內固定法適用於髕骨橫行骨折之手法複位、外固定有困難者。方法是皮膚常規消毒、鋪巾,在無菌條件下,用骨鑽在上下分別穿入一根鋼針,進針方向須與髕骨麵平行,兩針亦應在一個平麵上,穿針後整複。骨折對位後,將兩針端靠攏拉緊,使兩骨折端接觸,擰緊固定器螺釘,若無固定器,可代替以不鏽鋼絲。術後用長夾板或石膏夾板將膝關節固定於伸直位。
亦可用其他各種類型的髕骨鉗,自骨折塊上下將骨折塊向中央鉗緊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