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股骨髁間骨折多有間接暴力和直接暴力作用於膝部所致,以前者多見。根據受傷機製和骨折端移位方向,分為屈曲和伸直兩型,以後者多見。
一、屈曲型
發生損傷時,膝微屈位,足底著地,暴力自地麵向上經小腿傳至膝部,在造成髁上屈曲型骨折的同時,暴力繼續作用,骨折近端將遠端劈開成兩塊,並向後移位,骨折近端則向前移位。
二、伸直型
發生損傷時,膝關節過伸,暴力在造成髁上骨折的同時繼續作用,近折端插於遠端並劈開,使遠折端前移,僅折端後移,骨折塊亦可呈T形、Y形或粉碎性。
根據骨折移位程度,股骨髁間骨折又可分為4度:Ⅰ度:骨折無移位或輕度移位,關節麵平整。Ⅱ度:骨折有移位,但兩髁無明顯旋轉及分離,關節麵不平。Ⅲ度:骨折遠端兩髁旋轉分離,關節麵不平。Ⅳ度:骨折粉碎,股骨髁碎成3塊以上,且遊離的骨塊較大,關節麵嚴重移位。
【診斷要點】
受傷後膝部疼痛,腫脹嚴重,有皮下瘀斑。膝關節呈半屈曲位,下肢功能喪失,患肢短縮,膝部可能有橫徑或前後徑增大,局部壓痛明顯,並可捫及骨擦音。還應注意檢查膕窩有否血腫,足背動脈、脛前動脈的搏動以及小腿和足背的皮膚感覺、溫度,以便確定是否伴有血管、神經損傷。膝部正側位X線片可確定骨折類型和移位情況。
【治療概況】
骨股髁間骨折屬關節內骨折,所以,在整複時應盡量達到解剖複位,保持關節麵平整;固定要牢靠;早期進行功能鍛煉。
對無移位骨折,僅需長腿石膏托或超膝關節夾板外固定4~6周。對僅有遠近端移位而兩髁無明顯分離及旋轉移位者,且關節麵基本平整的Ⅰ、Ⅱ度骨折,可用手法整複,股骨髁冰鉗或脛骨結節牽引,結合大腿夾板固定。對骨折塊有明顯移位,手法整複不成功者,骨折合並韌帶或半月板損傷及合並血管神經損傷者,可采用手術治療。
一、整複方法
患者仰臥,膝屈曲30°~50°,先在無菌操作下,抽吸關節積血。麻醉後,一助手握持大腿中下段,另一助手握持小腿中上段,術者用兩手掌抱髁部,並向中心擠壓,以免在牽引時加重兩髁旋轉分離,兩助手徐徐用力對抗牽引,注意牽引時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加重損傷和造成兩髁旋轉,當重疊移位糾正後,術者用手從膕窩部或膝前用力,糾正前後移位,為使關節麵平整,術者在維持牽引下,兩手反複向中心推擠,並在膝關節伸直位上做幾次輕度屈曲動作,有利於骨折塊的準確對位。複位後,放好墊及夾板固定,進行X線片檢查。如關節麵已平整,僅有少許前後移位,在股骨髁間或脛骨結節牽引下糾正;若為單髁骨折,骨折塊扔向外移時,可用拇指向內推擠。如移位仍較明顯,須再行複位,直到對位滿意為止。
二、固定方法
經過上述方法複位骨折仍有移位,可以采用閉合穿針內固定。骨折複位後,助手按壓移位髁部,術者在無菌操作下,分別由股骨內髁的內下緣和股骨外髁的外下緣,向上成40°角各插入一直徑為2mm的骨圓針,將移位的骨塊固定於骨折的近端,如髁間有分離,可再有外髁向內髁橫穿入一骨圓針,將兩髁貫穿固定。針尖要穿過對側骨皮質0.3cm,將針尾剪斷,彎曲埋於皮下。如為單純股骨內髁或外髁骨折,可以用1根骨圓針固定,方法同前,無菌敷料包紮,超關節夾板或石膏托固定8~12周,臨床愈合後拔針。
三、藥物治療
一般按骨折三期辨證論治原則處理,若局部血腫較大,應加大活血化瘀消腫藥,有瘀血發熱者,可服清心藥加減,亦可外敷消腫止痛接骨藥膏。解除固定後,用中草藥熏洗。後期加強膝關節部位的中藥熏洗。
四、功能鍛煉
骨折固定後,早期作股四頭肌主動舒縮活動及踝關節、蹠趾關節背伸蹠屈活動,通過肌肉及關節活動,以改善血液循環,加速腫脹消退,並防止肌肉萎縮。7~10天之後,骨折端基本穩定時,可輕微屈伸膝關節,牽引患肢可由別人用手托起膕窩,作托起放下動作,每日活動數次,以使膝關節產生輕度屈伸活動,可以防止關節粘連,並對關節麵有自身模造的作用,骨折基本連接後,即可主動作膝屈伸鍛煉,並下地站立,做扶拐下地不負重行走鍛煉,直到X線片顯示骨性愈合,才可負重行走。
五、其他療法
嚴重開放骨折,手法複位不成功的閉合骨折,行手術切開複位內固定。常用的內固定材料有L型、T型鋼板,骨圓針、骨栓等。目前國外普遍采用AO加壓鋼板,動力加壓針,Rush針,Zickel針,內鎖針等。關節麵破壞嚴重,估計手術時難以恢複,可在後期關節功能恢複欠佳時作膝關節融合術。對骨折合並韌帶、半月板、血管、神經損傷者,可行血管、神經探查術及韌帶修複術,取出破裂明顯的半月板。
【研究現狀】
股骨髁間骨折是波及關節麵的骨折,故要求複位時盡量達到關節麵的平整,以防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大量文獻報道了多種治療股骨髁間骨折的方法,但尚沒有一種十分理想的治療方法。有移位的股骨髁間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雖可設法使其複位,但又因固定與早期活動之間存在著矛盾。近20多年來,國外普遍采用切開複位內固定治療,尤其是ASIF-AO係統的應用,內固定器材、操作方法有了較大的進展,據國外有的作者統計,內固定的療效優良率平均為72.3%,高於非手術治療的60.2%。膝關節平均活動度非手術療法為96.3°,隻有少數作者的平均活動度超過100°。近十幾年來,有些作者研製了新型的內固定器材,如Zickel髁部針、Lag加壓螺絲釘、動力加壓髁部鋼板、AO-髁部釘板、Streilitzia型刀刃鋼板以及Rush針和Ender針的應用等。但其操作繁瑣,需有較高的技術條件和專用設備,且鋼板長而厚,螺絲釘多達16~17枚(Johnson和Giles等),如此廣泛的手術暴露,勢必加重骨質和軟組織的損傷,不利於關節的功能恢複。
Zickel髁上髓內針內固定,方法是由2枚弧形的或可屈性髓內針做成的內固定針,髓內針在髁部兩端各形成一個有角度的隧道作為插入螺絲釘之處。通過這些隧道插入骨鬆質螺絲釘,使通過髁部的兩個髓內針以鉤住股骨髁部柔軟的骨鬆質。適用於股骨髁上橫形或短斜形骨折對於股骨髁間骨折關節麵破壞嚴重,估計手術時難以恢複,可在後期關節功能恢複欠佳時作膝關節融合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