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顱麵部骨折(二)(2 / 3)

為線形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洞形(穿入)骨折、顱縫分離;③按部位可分為顱蓋骨折和顱底骨折。眶上緣、顳骨顴突、乳突根部和枕外粗隆連線以上骨折為顱蓋骨折,連線以下的顱骨折為顱底骨折。顱底骨折多為線形骨折,顱蓋則可發生各種類型骨折。

直接暴力作用的方向、作用點、速度和著力麵積等致傷因素對顱骨骨折的類型影響較大。骨折線的延伸方向多與暴力作用的力軸及其主要分力方向一致,但遇有增厚的顱骨拱梁結構時常折向骨質薄弱部分。暴力直接打擊在顱底平麵水平,或暴力引起顱骨較大的整體變形,較易引起顱底骨折。

垂直於顱蓋的打擊易引起局部凹陷或粉碎骨折;斜形打擊多致線形骨折,並向作用力軸的方向延伸,可延伸到顱底。間接暴力由脊柱上傳時可致枕骨骨折。暴力作用麵積小而速度快時,由於顱骨局部承受的壓強較大,故具有穿入性,常致洞形骨折,骨片陷入顱腔;若打擊麵積大而速度快時,多引起局部粉碎凹陷骨折。

因顱底部硬腦膜與顱骨黏附緊密,顱底骨折易撕破硬腦膜和蛛網膜,造成腦脊液漏。

祖國醫學認為,顱骨骨折的病機是早期為頭骨破裂,血瘀氣滯。病理性質為實證。傷骨必及氣血,累及皮肉脈絡。脈絡受損,血瘀氣滯,則為腫痛;血溢脈外而出血,肌膚可出現瘀紫。中後期為氣血虧虛,肝腎不足。

【診斷要點】

一、有明確的頭部外傷史

二、臨床表現

(一)顱蓋骨折

1.線形骨折處頭皮常無明顯損傷,或僅有表皮擦損、腫脹。

2.粉碎骨折處頭皮常有腫脹、瘀紫。

3.凹陷骨折著力點時常有局部頭皮擦傷、挫傷或挫裂傷,有時可觸及局部顱骨凹陷。

如合並顱內血腫或腦損傷時,可出現頭痛、嘔吐及伴有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等症狀。

(二)顱底骨折

1.顱前窩骨折常有鼻孔出血或腦脊液鼻漏;傷後數小時出現眼球結膜出血或眼瞼皮下瘀血,稱熊貓眼。有的出現嗅覺喪失,或視力障礙。

2.顱中窩骨折常有外耳道出血或腦脊液漏,耳前、後遲發性瘀斑,或咽後壁出血。可有聽力障礙和麵神經周圍性癱瘓;也可出現動眼、滑車、三叉或外展神經麻痹。如引起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則可出現眼球突出、眼瞼腫脹、眼球搏動和連續性血管雜音。

3.顱後窩骨折可有乳突區皮下遲發性瘀斑及咽後壁黏膜瘀血水腫,頸部肌肉腫脹。或可出現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和延髓損傷症狀。

(三)兒童生長性骨折

1.好發於額頂部,嬰幼兒多見。常於頭部外傷後一段時間後出現傷處局部搏動性囊性腦膨出,患兒常伴有癲GFDA1或局限性神經廢損。

2.查體可見傷處局部搏動性囊性腦膨出,顱骨缺損和骨緣外凸。

三、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一)X線攝片

對顱蓋骨折可顯示骨折的類型、範圍。但對顱底骨折往往顯示不夠清楚。兒童生長性骨折X線攝片可顯示顱骨缺損和骨緣外凸。切線位攝片可顯示骨折凹陷的程度。

(二)CT掃描

利用窗寬和窗位的調節,可清楚顯示骨折的部位。顱底骨折氣體進入顱內時,CT掃描可顯示顱內積氣。

四、鑒別診斷

(一)頭皮下血腫

因血腫周圍組織水腫增厚,可捫及周邊較硬,血腫中部發軟凹陷,很像凹陷骨折。但在血腫緣按壓時間稍久,排開組織內血液和水腫後,可捫及顱骨並無凹陷。可采用X線切線位攝片,以明確有無凹線骨折。

(二)眼眶部軟組織挫傷

其局部表現與顱前窩骨折遲發性瘀斑相似。但眼眶部挫傷呈紫紅色,並常伴皮膚擦傷及結合膜內出血,一般傷後出血較早;顱前窩骨折所致的眼瞼瘀斑出現較遲,多在數小時後漸出現,呈紫藍色,結膜下出血主要在球結膜,可資鑒別。

(三)鼻部損傷

鼻部損傷和顱底骨折腦脊液漏均可出現鼻孔出血。然而鼻部損傷多有局部皮膚擦挫傷痕,甚至可捫及鼻骨骨折征,X線顯示鼻骨骨折;其出血易凝固,血液滴在紗布上顏色基本上均勻一致,紅細胞計數與周圍血液相同或相近。顱底骨折腦脊液漏可無鼻部挫傷征象,出血較稀不易凝固;血性液體滴在紗塊上中心較紅,周圍散開顏色較淡,紅細胞計數較周圍血液少。還可用尿糖試紙測定出血的含糖情況,鼻部挫傷出血含糖較高,顱底骨折腦脊液血性液含糖較低。

五、危重指標

1.顱骨骨折伴顱內損傷,深度昏迷,一側瞳孔進行性散大;兩側瞳孔散大或異常縮小,眼球固定;去大腦僵直;生命體征顯著變化,呼吸循環功能紊亂,高熱不退或體溫過低。

2.顱底骨折口、鼻、耳大量出血、麵色蒼白,煩躁或表情淡漠,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收縮壓低於12kPa,脈壓小於3kPa,脈搏細數;尿量下降,每小時少於25ml。

【治療概況】

一、西醫治療

(一)治療原則

1.線形骨折和單純粉碎骨折骨折本身不需作特殊治療。

2.凹陷性骨折麵積小於5cm,深度不超過1cm,無腦受壓症狀和體征可不手術;凹陷麵積過大過深,伴有靜脈竇或腦受壓征象時;應手術整複。

3.顱底骨折主要是防止感染,止血。但切勿填塞耳鼻孔止血。腦脊液漏持續4周以上者考慮手術治療。

4.生長性骨折手術治療應是首選也是惟一的治療方法。

(二)治療措施

1.凹陷骨折

(1)手術整複:在凹陷骨折旁邊的正常顱骨上鑽孔,小心經硬骨腦膜外放入骨撬,將陷入之骨片撬起複位。或在凹陷骨折片斷裂重疊處用咬骨鉗咬除少許骨質,形成骨孔,掀起凹陷的骨片。

(2)手術清除骨碎片:如損傷複雜,不能手術整複者,先在凹陷的周圍鑽孔,然後沿骨折線環形咬開一骨槽,小心摘除陷入之骨片,清理挫碎組織及血凝塊,認真止血。

2.顱底骨折

(1)抗感染治療:應用抗生素靜脈滴注,選用易通過血腦屏障的抗生素,如氯黴素、青黴素、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2)應用止血藥物:可采用抗纖溶芳酸200mg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一日用量不超過600mg。或用止血敏250~500mg靜脈注射或肌內注射。每日2~3次。

(3)作好五官清潔與護理:避免用力擤鼻及放置鼻飼胃管。

(4)采取半坐臥位,腦脊液鼻漏、耳漏任其自然流出或吞下,以使顱壓下降後腦組織沉落在顱底漏孔處,促其愈合。切勿填塞耳鼻孔,注意耳鼻皮膚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