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療的研究
頜麵骨折以交通傷為主,其損傷能量高,常合並其他部位的損傷,尤其是合並顱腦損傷發生幾率高,臨床應全麵詳細檢查有無窒息、休克、顱腦損傷及內髒損傷,積極救治危及生命的病症,待全身情況穩定後宜盡早治療頜麵骨折。
過去,頜麵部骨折單純強調恢複骨折前的咬合關係和下頜運動功能,而顏麵形態始終處於治療的從屬性兼顧地位。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和患者要求的提高,形態與功能康複已上升至同等重要的地位,這種觀念上的變化直接導致正頜技術的擴展和改良。
(一)非手術療法
對於移位不明顯的頜麵部骨折一般采用非手術治療。有移位者針對不同部位的骨折采用的複位及固定方法有所不同,餘海等在治療下頜骨骨折采用手法複位,複位後行頜間固定加顱頜彈性繃帶固定,固定2~3周;位於髁狀突頸部骨折則在磨牙區放置2mm厚橡皮墊,頜間固定2周。治療上頜骨骨折采用頜間固定配合顱頜牽引固定或單頜牙弓夾板石膏帽固定等法。金邵華等認為應盡早進行複位固定,能用手法複位盡量用手法複位,能用單頜固定的盡量用單頜固定。陳超等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對骨折移位不明顯者采用非手術治療,中醫中藥按骨折三期辨證施治,早期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中期行氣活血,後期補益肝腎,有利於縮短頜麵腫脹的時間,促進骨折生長愈合。對移位明顯者予閉合複位或撬撥複位,結合頜間牽引複位或予頭顱石膏帽及外固定支架固定。
(二)手術療法
大多數學者支持對於移位明顯閉合複位不良或骨折不穩定者,開放骨折,陳舊骨折采用切開複位的方法。西醫在治療頜麵骨折引入了AO提出的骨折治療的原則:解剖複位、堅強固定、微創外科、早期功能。Michelet在1973年提出單皮質固定技術,Champy將該技術應用於臨床,取得良好的效果。微型接骨板堅強固定技術治療頜麵部骨折,由於複位更簡便,固定牢靠,損傷小,療效好,術後大多不需要行頜間固定,有利於增加營養促進創傷的愈合,近些年在頜麵外科得到了廣泛應用。由於純鈦與頜麵部骨骼的彈性模量相近,產生應力遮擋效應小,不影響骨折愈合後期的骨改建,不會導致接骨板下骨質疏鬆而使骨的力學強度下降,臨床上應用甚為廣泛。
此外生物可降解內固定係統是頜麵外科研究的另一熱點,生物可吸收降解材料最大的優點是不會長期作為異物滯留體內,經過一段時間可逐漸降解成大小不等的結晶樣小片段隨體內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最終骨缺損區以新骨替代,早期的可吸收材料分別由聚乳酸(PLLA)或聚乙醇酸(PGA)製成,二者各有優缺點。Lactosorb可吸收內固定係統采用PLLA-PGA共聚物,在手術後可保持初始強度達6周,之後緩慢降解。冉偉等采用該係統治療頜麵部骨折16例,在觀察到第9個月時原微型夾板內固定區已摸不到夾板,無一例出現局部紅腫、發熱,無骨折斷端移位及二次骨折,認為該係統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技術。
【展望】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各類機械損傷、交通傷日益增多,頜麵創傷的比例迅猛增長,雖然頜麵部損傷對生命的直接威脅較顱腦損傷、胸腹損傷小得多,但其對容貌的破壞及由此帶來的心理障礙遠較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嚴重得多。所以功能與外形的完善結合一直以來是頜麵外科醫生不變的追求。上世紀60年代以前,頜麵部骨幾乎90%是通過口內牙弓夾板頜間固定的,直到今天現代技術中尚無一種方法能完全取代頜間牽引的複位作用。然而長達4~6周的頜間固定所帶來的弊端如:不能進食、營養攝入不足、語言困難、關節僵直、肌肉廢用、口腔衛生不良、固定穩定性差等迫使人們不斷地尋找更為完善的替代方法。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AO的堅強內固定技術引入頜麵外科後,才使頜骨固定技術得到新的突破。近些年的一些新技術如堅強內固定如微型夾板固定、可吸收夾板螺釘固定、即刻早期修複骨缺損等技術的應用,多學科技術綜合應用於頜麵創傷的早、晚期救治,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近20年來影像學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尤其是螺旋CT的應用,為頜麵外科提供了先進的立體成像技術,能立體、詳盡、精確地顯示骨折移位及畸形程度,使臨床醫生能直觀地了解病變的真實情況,準確地掌握病情,更合理地製定相應的治療計劃。為達到頜麵骨功能與外形完善統一的目標提供了形態學上有力的支持。
如何充分現代醫學進步帶來的有利條件,結合中醫傷科的整體觀,運用中醫中藥的方法促進患者骨折的愈合,幫助功能康複,防治晚發症,將是我們現代中醫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提示】
1.頜麵骨折的主要原因為交通損傷,文獻報道交通事故致頜麵損傷占44.4%~74.1%不等。
2.頜麵外傷合並全身損傷約40%,故急救應有整體觀念,頜麵部上接顱腦下連頸部,常伴有顱腦損傷及頸部損傷,臨床應注意觀察全身情況,特別是生命體征,避免漏診誤診。頜麵複合傷的處理原則是:先全身後局部。先處理危及生命的顱腦外傷、胸腹髒器損傷,警惕有無頸椎損傷或高位截癱,待病情穩定後再處理頜麵外傷。
3.頜麵部是呼吸道及消化道共同的入口。一方麵由於頜麵部血運豐富,傷後出血較多易形成血腫,組織水腫反應快而重,如口底、舌根及頜下等部位損傷,可致水腫、血腫而影響呼吸道通暢,甚至引起窒息。另一方麵,頜麵骨骨折及軟組織損傷影響張口、咀嚼及吞咽功能,妨礙正常進食,需選用適當的進食方法,以維持患者營養,同時注意口腔清潔,預防感染。
4.頜麵血運豐富,組織抗感染及再生修複能力強,開放創口在傷後24~48小時內隻要無感染化膿征,均可行清創一期縫合。
5.頜麵部骨折後可能遺留麵部畸形,加重患者心理負擔。治療上應盡量恢複其外形,減少畸形或加以整形。同時應注意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減輕患者的顧慮。
6.頜麵損傷可能損傷麵部的涎腺如腮腺而並發涎瘺,損傷麵神經而發生麵癱,損傷三叉神經而出現其分布區感覺的麻木。
第二節顱骨骨折
顱骨是類似球形的骨殼,它的作用是容納和保護顱腔內容物。顱骨骨折在顱腦損傷中較為常見,在閉合性腦損傷中發生率為15%~40%;在重型、特重型顱腦損傷中發生率可高達70%。在顱骨骨折的重要性常常並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顱骨骨折同時並發的腦膜、腦組織、顱內血管以及腦神經等的損傷。
【病因病理】
顱骨骨折是指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作用於顱骨致顱骨連續性和完整性的破壞。顱骨骨折可按以下方法進行分類:①依骨折是否與外界相交通可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顱骨骨折;②按骨折的形態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