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玉堂》: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頏顙也。若被觸刺傷於左右者,惟腫痛而已。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地閣骨》:地閣骨,即兩牙車相交之骨,又名頦,俗名下巴骨,上載齒牙。跌撲損傷者,肋唇腫痛,牙車振動虛浮,飲食不進,目閉神昏,心熱神亂,氣弱體軟。用布兜係縛頂上,內服大神效活絡丹消瘀散,止痛和血,理氣健脾;再噙化人參紫金丹,搽固齒散,口漱蓽撥散,以去牙根腫痛,外貼萬靈膏。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玉梁骨》:玉梁骨,即耳門骨。其處上即曲頰,下即頰車,兩骨之合鉗也,耳門內上通腦髓亦關靈明。若墊傷擊傷,而有礙於骨肉者,腫痛流血,服正骨紫金丹,八仙逍遙湯洗之。
《永類鈐方·風損傷折》:凡上下肋口唇齒傷,或內外橫直昏破有臭膿,莫出光處,少言語,或齒傷,且先安瘡止痛。
《證治準繩·損傷門·舌唇口喉齒腮傷》……如下唇整法,卻以絹片從下頦兜縛,及如前法整頓,……
《救傷秘旨·續刻·整骨拉骨夾縛手法》:夫牙床骨被傷,用手揣搦,令相按歸原,用聖神散帖之,外用絹手巾兜住下頰,直上縛在頭頂上。牙落者去之。搖動者以箸撥正。血出不止,用五倍子、白礬煎湯,含口中止之。以米湯調白金散噙化,或用桃花散塞之。
《傷科真傳秘抄·正骨治法牙床傷》:牙床骨亦有骱相連,惟以其前部超出之故,形狀固與其他骨骱特異,而所負斤兩亦不同,稍受震擊,即受傷,且有因狂笑而致脫其臼者……若牙床半脫者,不必先用手捏住,但用一手之虎口,撮其下齶,便猝勁向上托之,但聞格格之聲,則已合上矣。若牙脫落者,用鉗去之。
《時氏家傳正骨術·頭部》:顴骨傷症狀:多現凹形。治法:以手指入口,托之使凹處平正可也。……下齶骨傷症狀:此骨兩尾形似鉤,上控於曲頰之環,受跌撲、風濕,均有脫落之患,分全脫、一邊脫兩種。若受外來之強力猛擊,亦能折斷。……折斷症,以兩手指持斷處兩外部,略使開張,遂即按合斷處使吻合,回複原狀,用帶捆好,忌動搖,宜食流動物滋養之。
《傷科補要·周身各位骨度注釋》:上曰眉棱骨,下即頷骨。頷骨之外,即顴骨。頷者,目下之眶骨,顴骨內,下連上牙床者也。……曲頰者,頰之骨也,曲如環形,受頰車骨尾之鉤者也。頰車者,下牙床骨也。總載諸齒,能咀食物,故名頰車。
《傷科補要·傷耳》:地閣骨,即兩車相交之骨,又名頦,俗名下巴骨也。上載牙齒,傷之飲食不進,目閉神昏,心熱神亂。服大神效活絡丹,再噙化人參紫金丹,搽固齒散,外貼萬靈膏。
《傷科大成》:口唇豁開者,先摻麻藥,急以小箝箝牢,油絲線穿合其縫,不可歪斜。摻金瘡藥,貼損傷膏,外以絹條在唇上紮向腦後縛定。服活血止痛散,常飲稀粥,不可言笑,及呷食物。
《跌打損傷接骨·牙齦骨打斷》:牙齦骨被打斷,先用兩手揣搦,令斷骨接歸原,以神聖散敷貼於外,後用布袋縫住,縛在髻下。牙齦已落去之,未落撥正歸原之。出血不止,用桃花散斷血。又以白金散飲湯調搽噙口內。
《秘授跌打損傷接骨入骱·牙床骨第四》:牙床骨被打斷,先用二手揣摩,令斷骨相接歸元,以神聖散敷貼之以外。後用布袋縫好,兜住,縛在髻下。牙床齒如落,可去之,如未落,可即撥正歸原安之。
【研究現狀】
近年來,隨著現代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交通事故所致的創傷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傷情也日趨嚴重而複雜,頜麵部骨折及骨折後畸形成為頜麵外科的主要病種之一。
一、流行病學研究
1.創傷原因的研究
頜麵骨骨折常見的三大原因為車禍、鈍物打擊、墜落。方斌等報道1986~1995年間的1225例頜麵部骨折病人因交通事故致傷者581例(47.43%),其中男性471例,女性110例,二者之比為4.3∶1;鈍物打擊傷占17.80%,墜落傷占13.80%。梁利榮等報道的1992~2001年間的392例頜麵骨折病人中交通損傷占53.03%,鈍物打擊傷占16.85%,墜落傷占12.15%其發病基本一致。由於不同地區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同,交通設施及條件等的差異,交通事故的致傷原因亦有明顯的差距,方斌等報道的交通事故中自行車致傷占34.25%,行人致傷占24.46%,摩托車致傷占19.79%,汽車致傷占15.32%。梁利榮報道的交通事故中摩托車致傷59.61%,汽車致傷占17.30%,自行車致傷占16.82%,行人致傷占5.29%。Karlson報道的病例汽車致傷占55%,其次是自行車致傷占24%,摩托車及行人致傷分別為7.5%和4%。餘海等報道我國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車禍致傷占83%。
2.骨折類型的研究
頜麵部處於人體暴露部位,局部損傷多造成多發骨折、複雜骨折,尤其是交通損傷。梁利榮報道的交通傷208例發生開放骨折166例占79.81%,閉合骨折占20.19%,複雜骨折占28.85%;發生骨折406處,人均1.95處,而墜落傷人均1.6處,跌傷人均1.2處;方斌等報道的交通事故致傷581例發生骨折部位1089處,人均1.9處,多發骨折的病人是單發骨折病人的2.1倍,墜落傷人均1.7處,鈍物打擊及鬥毆傷人均1.5處。Salm報道的患者中交通傷所致多發骨折是單發骨折的2.4倍。
下頜骨是頜麵部位置最突出、麵積體積最大的骨骼,也是頜麵部最易發生骨折的部位。餘海等報道的229例患者中下頜骨骨折99例占43%,上頜骨骨折55例占24%,顴骨顴弓骨折75例占33%。方斌等的報道中下頜骨骨折占54.73%,顴骨顴弓骨折占28.28%,上頜骨骨折占12.58%。
3.複合傷的研究
與其他部位損傷不同,頜麵部骨折更易合並顱腦損傷,Hang等的報道中交通傷致頜麵骨折顱腦損傷的發生率高達64%。方斌的報道中並有顱腦損傷占56.18%,其次為四肢傷占17.53%,眼部損傷占17.33%。梁利榮等的報道中顱腦損傷占53.85%,四肢損傷占24.62%,眼部損傷占12.85%。
二、影像學研究
頜麵部骨折除下頜骨骨折可用常規X線平片檢查明確診斷,其他部位包括上頜骨、顴骨等由於投照位置及影像重疊等缺點難以明確診斷。CT由於能清楚地顯示骨折部位、骨折線走向、骨折形態、骨折移位方向及其周圍解剖關係,目前已成為頜麵外科不可缺少的檢查方法之一。近年來螺旋CT的普及,使用三維重建技術可獲得更真實的立體解剖結構,使臨床醫生能直觀地了解病變的真實情況,合理地製定相應的治療計劃。顱麵部CT檢查可同時檢查顱腦損傷的情況,有利於判斷傷情,防止遺漏危及生命的顱腦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