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恢複膝、踝關節骨折損傷後的伸屈功能。
9.蹬車活動
坐在一特製的練功車上,用足尖練習踏車使下肢肌肉及各個關節均得到鍛煉。
作用:使下肢肌肉及膝踝關節得到鍛煉。
附:古籍選粹
《素問·異法方宜論篇》: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靈樞·病傳》:餘受九針於夫子,而私覽於諸方,或有導引、行氣、喬摩、灸熨、刺火炳、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將盡行之乎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並改善血液循環。杜堅等對五禽戲的由來及健身、防病機製進行了現代闡述。對各種戲的動作進行了分解與機製探討,認為五禽戲不僅性格各異,而且動作靈巧新穎,動靜相兼,具有促進機體各係統功能的作用,為更好掌握該功法的精髓作了理論發揮。劉延南介紹了兩種按摩健身操,並闡述操作的具體方法、健身功能和科學原理及注意事項、禁忌等。周和平等介紹國外研究情況,認為按摩作為被動練功,是操作者用手作用於機體組織的一種機械方法,其生物作用主要通過鬆弛和機械運動增加循環回流。按摩對感覺神經末梢產生鎮靜或刺激作用和輕度的皮溫上升。按摩廣泛應用於治療風濕病、許多矯形狀態的骨折愈合後、許多慢性神經疾病狀況及一些神經精神狀態。其禁忌證依據皮膚的病理損害、皮下組織或全身性疾病或偶然的精神狀況而定。
葉勁、白書臣介紹一種新型脊柱胸腰段壓縮性骨折練功療法。治療患者28例,隨診其中24例3~41個月,效果滿意。該練功療法的特點是:運動幅度小,簡單易學,易為中老年患者接受。並扼要介紹了該法與傳統練功療法的不同之處。李俊海提出腰部練功法新的觀點,指出練功可明顯促進骨折愈合。鄒季通過肌電描記術,采用Bock指數應用,係統分析了墊枕練功自身複位法治療胸腰段脊柱壓縮性骨折的療效。畢大衛對背伸練功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治療作用,采用肌電圖測力台實驗分析。周巍等觀察了280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綜合康複治療情況,作者采用推拿、骨盆牽引、中藥蒸氣浴、腰椎硬膜外麻醉、理療、體療等方法,總有效率為93.93%,並且強調早期康複的重要性。同時,采用百分計分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症進行評價。趙宇航通過肌酸激酶測定,深入探討了墊枕練功療法對屈曲型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治療和康複作用。近代中國著名的骨傷科專家杜自明、魏指薪、王子平等均總結出各自特色的練功法,現介紹杜自明練功法如下:
著名骨傷科專家杜自明醫師的武功師承少林派,練功方法以少林武功為主,除了易筋經外,還有如下幾種功式。
(1)躬尾式:
兩手上移至頭頂,十指相嵌,抱頭,繼而手心翻轉向上,兩臂盡力伸直,旋即手心由向前轉而向下,貼胸前緩緩滑下,挺膝彎腰,掌心盡量使貼附腳尖,昂頭前視,足不起踵,數30息,若不能貼附足麵者,須配合足跟起落動作,隨後挺身直立,兩臂前平舉,掌心向前,指仍相嵌。
(2)大鵬展翅式:
功能得到鍛煉而加速康複的一種有效療法。練功療法貫徹並體現固定與活動相結合即動靜結合的治療原則,是治療骨關節損傷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損傷後遺症的治療及骨傷疾病的康複中發揮重要作用。正確掌握練功療法,醫患結合,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患者迅速康複。
曆代醫家在臨證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斷繼承、創新、發展,使導引成為獨具特色的練功療法。陸續發展創造了多種行之有效的功法,如:老子按摩法、天竺國按摩法、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拳、少林內功、保健按摩、保健體操及多種氣功動功療法等。臨床實踐證明,局部關節活動與全身鍛煉在骨傷疾病的康複中起到促進氣血的流通和加速去瘀生新的作用,從而促進骨痂的生長和早日愈合,使關節筋絡得到濡養,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疏鬆等,有利於功能恢複。同時,練功療法還有效預防骨傷科各種並發症如壓瘡、尿路結石與感染、靜脈血栓形成、墜積性肺炎、肌肉萎縮、骨萎縮等。因此,全身和患肢(患部除外)的功能鍛煉極為重要。
練功療法種類不同,功能各異,在臨床應用中必須嚴格掌握其適應證、適應期及各項注意事項,在醫生的指導下循序漸進,規範操作,以利於損傷及整個機體的全麵恢複。同時,目前臨床應用中亦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各種功法的規範化、標準化及療效作用機製尚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