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治療方法(五)(2 / 3)

(2)禁忌證:

①穿針處有炎症或開放創傷汙染嚴重者;②牽引部位骨骼有病變及嚴重骨質疏鬆者;③牽引局部需要切開複位者。

(3)骨牽引前的準備:

1)骨牽引器械包:其內容包括手術巾,消毒鉗,大、中、小三種斯氏針各1~2根,粗、中、細克氏針各2根,手搖骨鑽,骨錘,紗布等。高壓消毒後備用。

2)牽引弓:主要有馬蹄形牽引弓、張力牽引弓及顱骨牽引弓等。馬蹄形牽引弓主要適用於斯氏針牽引。張力牽引弓適用於克氏針牽引。顱骨牽引弓用於頸椎骨折與脫位。

3)局部麻醉用品:備好10~20ml空針,0.5%~1%普魯卡因10~20ml。

4)皮膚消毒劑:一般用2%碘酊及75%酒精。

5)其他:2%龍膽紫及棉棒等。

6)患者準備:患肢皮膚準備,將患肢穿針部位用肥皂水洗淨擦幹,將患肢置於勃朗架上,或置於適當位置。

3.肢體各部位骨骼牽引

(1)顱骨牽引

適應證:頸椎骨折、脫位。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頭下枕一沙袋,剃光頭發,用肥皂水洗淨擦幹,用龍膽紫在頭頂正中畫一前後矢狀線,再以兩側外耳孔為標記,經頭頂劃一額狀線,兩線在頭頂相交為中點。張開顱骨牽引弓兩臂,使兩臂的釘齒落於距中點兩側等距離的額狀線上,該處即為顱骨鑽孔部位;另一方法是由兩側眉弓外緣向顱頂畫兩條平行的矢狀線,兩線與上述額狀線相交的左右兩點,為鑽孔的位置。以龍膽紫標記,常規消毒,鋪無菌巾,局部麻醉後,用尖刀在兩點處各作一長約1cm橫切口,深達骨膜,止血,用有安全隔板的鑽頭在顱骨表麵斜向內側約45°角,以手搖鑽鑽透顱骨外板(成人約4mm,兒童為3mm)。注意防止穿過顱骨內板傷及腦組織。然後將牽引弓兩釘齒插入骨孔內,擰緊牽引弓螺絲鈕,使牽引弓釘齒固定牢靠,縫合切口並用酒精紗布覆蓋傷口。牽引弓係牽引繩並通過滑車,抬高床頭進行牽引。牽引重量一般第1、2頸椎為4kg,以後每下一椎體增加1kg。複位後其維持牽引重量一般為3~4kg。為了防止牽引弓滑脫,於牽引後第1、2天內,每天將牽引弓的螺絲加緊一扣。

(2)尺骨鷹嘴牽引

適應證:適用於難以複位或腫脹嚴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和髁間骨折、粉碎性肱骨下端骨折、移位嚴重的肱骨幹大斜形骨折或開放性骨折。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常規皮膚消毒鋪巾,在尺骨鷹嘴下2cm,尺骨脊旁開一橫指處,即為穿針部位,龍膽紫標記,局麻後,將克氏針自內向外刺入直達骨骼,注意避開尺神經,將克氏針垂直鑽入並穿出對側皮膚,使外露的克氏針兩側相等,以酒精紗布覆蓋針眼處,安裝牽引弓進行牽引。兒童可用大號巾鉗代替克氏針直接牽引。牽引重量一般為2~4kg。

(3)拇指及其他四指牽引

適應證:多用於拇指掌骨及其他掌骨或近節指骨不穩定性骨折。通過手法複位與夾板固定,骨折仍不穩定者,應改為骨牽引。

操作方法:常規皮膚消毒後鋪巾,在臂叢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將一細克氏針穿過拇指遠節指骨,先以手法整複,用石膏管型將前臂、手腕和拇指腕掌關節固定於功能位,然後用U形粗鐵絲固定於拇指石膏管型兩側待石膏幹固後,以小型牽引弓(鋼絲製成)拉住克氏針,用橡皮圈的一端係於牽引弓上,一端套在U形鐵絲頂端之凹陷處,進行牽引。如果牽引力不足,可拉緊或更換橡皮圈。其他四指牽引法按拇指操作方法穿出細克氏針,安放好牽引弓,棉墊保護好手腕及前臂,再將T形鋁製夾板用石膏繃帶固定於前臂腕部掌側,保持腕關節、掌指關節功能位,在前臂石膏管型的掌側放銥鐵絲鉤,石膏凝固後,將鋁板彎成適當形狀,將傷指放上,再用橡皮圈連接牽引弓及鐵絲鉤進行牽引。為了減少摩擦力,可在橡皮圈與石膏之間放一撐木。

(4)股骨下端牽引

適應證:股骨幹骨折、粗隆間骨折、髖關節脫位、骶髂關節脫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髖關節手術前需要鬆解粘連者。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傷肢置於牽引架上,使膝關節屈曲4°,常規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後,在內收肌結節上2cm處標記穿針的部位,此點適在股骨下端前後之中點。向上接緊皮膚,以克氏針穿入皮膚,直達骨質,掌握骨鑽進針方向,徐徐轉動手搖鑽,當穿過對側骨皮質時,同樣向上拉緊皮膚,以手指壓迫針眼處周圍皮膚,穿出鋼針,使兩側鋼針相等,酒精紗布蓋好針孔,安裝牽引弓進行牽引。穿針時一定要從內向外進針,以免損傷神經血管。穿針的方向應與股骨縱軸成直角,否則鋼針兩側負重不平衡,在牽引的過程中,易造成骨折斷端成角畸形。牽引重量一般為體重1/6~1/8,維持量為3~5kg。在此平麵稍向遠側部位即為進針點,標記後消毒鋪巾,局麻後由外向內進針,以免損傷腓總神經,鋼針穿出皮膚後,使兩側鋼針相等。酒精紗布保護針眼處,安置牽引弓進行牽引。如用斯氏針作牽引時,必須用手搖鑽穿針,禁用錘擊,以免骨質劈裂。牽引重量為7~8kg,維持重量為3~5kg。

(5)跟骨牽引

適應證:脛骨髁部骨折、脛腓骨不穩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後上移位、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等。

操作方法:將傷肢置於牽引架上,小腿遠端墊一沙袋使足跟抬高,助手一手握住前足,一手握住小腿下段,維持踝關節中立位。以內踝尖與足跟後下緣連線的中點為穿針處;或者在內踝頂點下3cm處向後畫3cm長的垂線,其頂點即是穿針處。標記後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後,以手搖鑽將骨圓針自內側鑽入,直達骨質。注意穿針的方向,脛腓骨骨折時,針與踝關節麵呈15°,即進針處低,出針處高,有利於恢複脛骨的正常生理弧度。在此角度上進針,穿出骨質與皮外,酒精紗布蓋好針眼,安裝牽引弓進行牽引。成人最好用骨圓針,因針體較粗,不易拉豁骨質。牽引重量為3~5kg。

(6)肋骨牽引

適應證:多根多段肋骨骨折造成浮動胸壁,出現反常呼吸時,可采用肋骨牽引。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選擇浮動胸壁的一根肋骨。局部浸潤麻醉後,用無菌巾鉗將肋骨夾住,鉗子另一端係上牽引繩,進行滑動牽引。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

4.布托牽引

利用厚布或皮革按局部體形製成各種兜托,托住患部,再用牽引繩通過滑輪連接兜托和重量進行牽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