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時按年齡選擇,一般按一平勺配方奶粉44g加溫開水30m1或一平勺配方奶粉88g加溫開水60m1(即重量比為1∶7)衝調成乳汁。

【知識點】嬰兒配方奶粉攝入量估計一般市售嬰兒配方奶粉100g供能約500KCA1(2092KJ),嬰兒每日能量需要量約為100KCA1(4184KJ)/Kg,則每日嬰兒配方奶粉攝入量約為20g/Kg;按規定調配,隻要奶量適當,總液量亦可滿足需要。

【知識點】添加過渡期食物(輔食)的原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

應在小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逐步添加。

【知識點】添加過渡期食物(輔食)的時間和步驟1~3個月汁狀食物,如水果汁、青菜湯、魚肝油和鈣劑4~6個月泥狀食物,如米湯、米糊、稀粥、蛋黃、魚泥、菜泥、果泥7~9個月末狀食物,如粥、爛麵、碎菜、蛋、魚、肝泥、肉末、豆腐、餅幹、饅頭片、麵包片、熟土豆、芋頭等10~12個月碎狀食物,如粥、軟飯、爛麵條、豆製品、碎菜、碎肉、帶餡食品等【鏈接】注意事項:小兒在患病或炎熱季節時暫不添加或更換新的食品,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知識點】臨床表現初期(早期)多見於6個月以內,特別是小於3個月的嬰兒非特異性的神經興奮性增高症狀,如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間驚啼,多汗,枕禿活動期(激期)頭部顱骨軟化多見於3~6個月嬰兒軟化部分常發生在枕骨或頂骨中央,前囟邊較軟,顱骨薄,檢查者用雙手固定嬰兒頭部,指尖稍用力壓迫枕骨或頂骨的後部,可有壓乒乓球樣的感覺方顱多見於7~8個月以上小兒由於骨樣組織增生致額骨及頂骨雙側呈對稱性隆起,形成方顱,重者可呈鞍狀、十字狀顱形胸部多見於1歲左右小兒如佝僂病肋骨串珠,肋膈溝(郝氏溝),雞胸,漏鬥胸四肢腕踝畸形多見於6個月以上小兒腕和踝部骨骺處膨大,狀似手鐲或腳鐲下肢畸形見於1歲後站立、行走後小兒在立、走的重力影響下可出現“O”形腿或“X”形腿。1歲內小兒可有生理性彎曲,故僅對1歲以上小兒,才做下肢畸形檢查恢複期經適當治療後患兒臨床症狀減輕至消失,精神活潑,肌張力恢複後遺症期多見於3歲以上小兒臨床症狀消失,僅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輕、中度佝僂病治療後很少留有骨骼改變。

【知識點】輔助檢查初期(早期)血鈣正常或稍低,血磷低,鈣磷乘積稍低(30~40),血清25-(OH)D3下降,堿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

此期無骨骼改變,X線片檢查多正常,或僅見臨時鈣化帶模糊活動期(激期)血生化及骨骼X線改變:血鈣稍降低,血磷明顯降低,鈣磷乘積常低於30,堿性磷酸酶明顯增高。

X線檢查幹骺端臨時鈣化帶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樣,並有杯口狀改變;骺軟骨明顯增寬,骨骺與幹骺端距離加大;骨質普遍稀疏,密度減低,可有骨幹彎曲或骨折恢複期血清鈣磷濃度數天內恢複正常,鈣磷乘積亦漸正常,堿性磷酸酶4~6周恢複正常。

X線表現於2~3周後即有改善,臨時鈣化帶重新出現,逐漸致密並增寬,骨質密度增濃,逐步恢複正常後遺症期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正常。

【鏈接】血清25-(OH)D3(正常值10~60μg/1)和1,25-(OH)2D3(正常值003~006μg/1)水平在佝僂病初期已明顯降低,為可靠的早期診斷指標。

【知識點】鑒別診斷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家族性低磷血症)為腎小管再吸收磷及腸道吸收磷的原發性缺陷所致,佝僂病的症狀多發生於1歲以後,且2~3歲後仍有活動性佝僂病表現血鈣多正常,血磷低,尿磷增加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Ⅰ型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型的一個重要特征為脫發。兩型均有嚴重的佝僂病症狀低血鈣,低血磷,堿性磷酸酶明顯增高。

【鏈接】此類疾病的共同特點為一般劑量的維生素D治療無效。

【知識點】治療原則治療的目的為控製活動期,防止骨骼畸形。

補充維生素D製劑口服法每日給維生素D02萬~04萬IU,或1,25-(OH)2D305~20μg,連服2~4周後改為預防量,恢複期可用預防量維持。

【知識點】預防胎兒期預防:孕母應注意攝入富含維生素D及鈣、磷的食物,並多曬太陽,冬春季妊娠或體弱多病者可於孕後期給予維生素D及鈣劑。

新生兒期預防:自出生2周後即應補充維生素D,一般維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為400~800IU,連續服用,不能堅持者可給維生素D10萬~20萬IU一次肌內注射(可維持2個月)。

嬰幼兒期預防:多曬太陽是預防佝僂病簡便的有效措施。一般維生素D每日需要量為400~800IU。2歲以後小兒生長發育減慢,戶外活動增多,飲食多樣化,一般已不需補充維生素D製劑。如果飲食中含鈣豐富不必加服鈣劑。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知識點】病因維生素D缺乏早期甲狀旁腺反應遲鈍,PTH尚不能充分代償,致使血磷正常而血鈣降低。

春夏季陽光充足或開始維生素D治療時骨脫鈣減少,腸吸收鈣相對不足,而骨骼已加速鈣化,鈣沉積於骨,使血鈣降低而誘發本病。

有發熱、感染、饑餓時,組織細胞分解釋放磷,使血磷增加,鈣離子下降而發病。

長期腹瀉時機體鈣減少。

影響血鈣離子濃度的因素。

【鏈接】血清鈣低於175mmo1/1(7mg/d1),或離子鈣低於10mmo1/1(4mg/d1)。

【知識點】診斷性治療:用鈣劑治療後抽搐停止,手足痙攣很快緩解亦有助於診斷。

【知識點】鑒別診斷低血糖症常發生於清晨空腹時,有進食不足或腹瀉史,伴蒼白、多汗及昏迷,血糖低於22mmo1/1口服或靜注葡萄糖後立即恢複低鎂血症常有觸覺、聽覺過敏,肌肉顫動,血鎂低於058mmo1/1(14mg/d1)鈣劑治療無效嬰兒痙攣症突然發作,頭及軀幹均前屈,手握拳,下肢彎曲至腹部,伴點頭狀抽搐和意識障礙,發作持續數秒至數十秒,腦電圖有高幅異常節律波,多伴智力障礙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表現為間歇性驚厥或手足搐搦,間隔幾天或數周發作1次,血磷高>323mmo1/1(10mg/d1),血鈣低<175mmo1/1(7mg/d1),堿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顱腦X線可見基底節鈣化灶急性喉炎多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及吸氣困難,無低鈣症狀及體征鈣劑治療無效中樞神經係統感染性疾病腦膜炎、腦炎、腦膿腫大多伴有發熱和感染中毒症狀,年幼體弱者可不發熱,但有顱內壓增高及腦脊液改變。

【知識點】治療原則:應立即控製驚厥,解除喉痙攣,補充鈣劑,然後補充維生素D。

【鏈接】鈣劑治療:用10%葡萄糖酸鈣5~10m1加入葡萄糖10~20m1緩慢靜脈注射(10分鍾以上)或靜脈滴注。驚厥反複發作者每日可重複使用鈣劑2~3次,直至驚厥停止,以後改口服鈣劑治療。

【鏈接】維生素D治療:症狀控製並應用鈣劑後,可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補充維生素D。在治療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時,要嚴格遵守治療原則和用藥順序,先治“標”,後治本,不可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