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
【知識點】病因多有長期喂養不當或長期偏食、攝入不足。
常見有消化係統疾病;先天畸形;急、慢性傳染病的恢複期;腸道寄生蟲病;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發熱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性疾病等使營養素的消耗量增加;先天不足等因追趕生長而需要量增加可引起營養不良。
【知識點】臨床表現體重不增是最先出現的症狀。
皮下脂肪逐漸減少或消失,首先為腹部,其次為軀幹、臀部、四肢,最後為麵頰部。
【鏈接】腹部皮下脂肪層厚度是判斷營養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隨營養不良程度加重,逐漸出現全身症狀及生化代謝改變。常伴活動減少,易疲乏,食欲減退,煩躁不安,頭發幹枯等表現。
【知識點】目前的分型分度標準體重低下體重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SD以下為體重低下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3SD為中度;低於均值減3SD為重度該指標主要反映慢性或急性營養不良生長遲緩身長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SD為生長遲緩如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3SD為中度;低於均值減3SD為重度該指標主要反映慢性營養不良消瘦體重低於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SD為消瘦如低於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3SD為中度;低於均值減3SD為重度該指標主要反映近期急性營養不良。
【知識點】並發症
【鏈接】自發性低血糖多發生於重度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患兒住院期間並給予靜脈輸液後,且多在夜間或淩晨發生,可能與日間輸注葡萄糖後胰島素分泌異常有關。故應在夜間定時補充糖水,以預防其發生。
【知識點】治療
【鏈接】應根據營養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對食物耐受情況逐漸調整飲食,尤其對於中、重度患兒,熱量和營養物質供給應由低到高逐漸增加。
【鏈接】飲食選擇時應選擇小兒易消化吸收又含有高熱量與高蛋白質的食物。除乳類外,可用蛋、魚、肝、瘦肉等,熱能不夠時可在食物中加少許植物油,此外應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知識點】新生兒分類方法按胎齡分類足月兒指胎齡≥37周至<42周(259~293天)的新生兒早產兒指胎齡<37周(<259天)的新生兒。其中第37周的早產兒因成熟度已接近足月兒,故又稱過渡足月兒過期產兒指胎齡≥42周(≥294天)的新生兒按出生體重分類巨大兒指出生體重>4000g的新生兒正常出生體重兒指出生體重為2500~4000g的新生兒低出生體重兒指出生體重<2500g者極低出生體重兒指出生體重<1500g者超極低出生體重兒指出生體重<1000g者按胎齡與體重的關係分類小於胎齡兒指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平均體重第10百分位數以下的新生兒,有早產、足月、過期小於胎齡兒之分適於胎齡兒指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平均體重第10~90百分位數之間的新生兒大於胎齡兒指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平均體重第90百分位數以上的新生兒按生後周齡分類早期新生兒指出生1周以內的新生兒晚期新生兒指生後2~4周的新生兒高危兒指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監護的新生兒。
【鏈接】我國將胎齡已足月,而體重<2500g的新生兒又稱足月小樣兒,是小於胎齡兒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
【知識點】正常足月兒與早產兒外觀特點
早產兒足月兒皮膚絳紅,水腫,毳毛多紅潤,皮下脂肪豐滿,毳毛少頭頭更大,占全身比例的1/3頭大,占全身比例的1/4頭發細而亂,如絨線頭分條清楚耳郭軟,缺乏軟骨,耳舟不清楚軟骨發育良好,耳舟成形,直挺乳腺無結節或結節<4mm結節>4mm,平均7mm外生殖器男嬰睾丸未降或未全降,陰囊少皺裂睾丸已降至陰囊,陰囊皺裂形成女嬰大陰唇不發育,不能遮蓋小陰唇大陰唇發育,可遮蓋小陰唇及陰蒂指(趾)甲未達指(趾)尖達到或超過指(趾)尖蹠紋足底紋理少足紋遍及整個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