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出牙反應:出牙是一個生理過程,一般無特殊反應。但有的也可出現暫時性流涎、睡眠不安及低熱等症狀。佝僂病、營養不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及先天愚型等患兒出牙延遲、牙釉質欠佳。
【知識點】運動的發育:運動的發育可分為大運動和細運動兩大類。
【鏈接】運動功能發育一般規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及遠,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精細、準確、靈巧。
【鏈接】大運動發育口訣: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
【知識點】語言的發育:語言的發育必須具備正常的發音器官、聽覺和大腦語言中樞,與周圍人的交往促進了語言的發育。
【鏈接】語言的發育要經過發音、理解、表達三個階段。
【知識點】小兒運動、語言發育進程表麻痹
年齡粗、細動作語言新生兒無規律、不協調動作;緊握拳能哭叫2個月直立及俯臥位時能抬頭發出和諧的喉音3個月仰臥位變為側臥位;用手摸東西咿呀發音4個月坐位時抬頭自由;可在俯臥位時用兩手支撐抬起胸部;手能握持玩具笑出聲5個月扶腋下能站得直;兩手能各握一玩具喃喃地發出單詞音節6個月能獨坐一會兒;用手搖玩具發單音,聽到喊聲有反應7個月會翻身;獨坐很久;將玩具從一手換入另一手能發“爸爸”“媽媽”等複音,但無意識8個月會爬;會自己坐起來、躺下去;會扶著欄杆站起來;會拍手能重複大人所發簡單音節9個月試獨站;會從抽屜中取出玩具能懂幾個較複雜的詞,如“再見”等10~11個月獨站片刻;扶椅或推車能走幾步;拇、示指對指拿東西開始用單詞,一個單詞表示很多意義12個月能獨走;彎腰用拇、示指揀物;會將圓圈套在木棍上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燈、碗;指出自己的手、眼等部位15個月獨立行走;蹲著玩;能疊一塊積木能說出幾個詞和自己的名字18個月能爬台階;有目標地扔皮球能認出和指出身體各部分2歲能雙腳跳;會用勺子吃飯;會翻書會說2~3個字的短句3歲能跑;會騎三輪車;會洗手、洗臉;脫、穿簡單衣服數幾個數,說短歌謠4歲能爬梯子;會穿鞋會唱歌5歲能單足跳;會係鞋帶開始識字6~7歲參加簡單勞動,如掃地、擦桌子、剪紙、泥塑、結繩等能講故事;開始寫字兒童保健。
【知識點】小兒計劃免疫種類:按照我國衛生部規定的計劃免疫,兒童必須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劑(簡稱百白破三聯針,PDT),麻疹減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等五種疫苗的預防接種(簡稱“五苗防七病”)。1歲以內嬰兒必須完成計劃免疫的初種(基礎免疫);1歲以後兒童必須完成計劃免疫的複種(加強免疫)。
【知識點】計劃免疫接種程序表接種起始月(年)齡疫苗名稱出生時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1個月乙肝疫苗(第2次)2個月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第1次)3個月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第2次),百白破混合製劑(第1次)4個月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第3次),百白破混合製劑(第2次)5個月百白破混合製劑(第3次)6個月乙肝疫苗(第3次)8個月麻疹疫苗15~2歲百白破混合製劑(複種)4歲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複種)6~7歲麻疹疫苗(複種),白破二聯類毒素(複種)。
【鏈接】1998年衛生部規定不再複種卡介苗;應於6~7歲、12歲時進行複查,結核菌素試驗陰性時加種卡介苗。乙型腦炎疫苗不屬於國家計劃免疫的範疇。
營養和營養障礙疾病
【知識點】營養:是指人體獲得和利用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食物中經過消化、吸收和代謝能夠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稱為營養素。
【知識點】能量:機體能量主要來源於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三大產能營養素,每克可供能量分別為:4KCA1(1674KJ)、9KCA1(3766KJ)和4KCA1(1674KJ)。
【鏈接】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纖維:具有改善腸道功能和肝髒代謝的作用。嬰幼兒可從穀類、新鮮蔬菜、水果中獲得膳食纖維。
水:年齡越小相對需水量越大。嬰兒期平均水需要量為150m1/(Kg·d),以後按每3歲減少25m1/(Kg·d)推算,12歲以後及成人約為50m1/(Kg·d)。
【知識點】母乳喂養:母乳是滿足嬰兒(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最適宜的天然食物,對嬰兒的健康生長發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識點】母乳喂養的優點營養豐富,比例適當,易消化吸收。
母乳pH為36,對酸堿緩衝力小,對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於食物消化。
母乳含有增進嬰兒免疫力的物質。
乳量隨小兒生長而增加,溫度及泌乳速度也較合宜,幾乎為無菌食品,簡便又經濟。
母親自己喂哺,有利於促進母子感情,密切觀察小兒變化,隨時照顧護理。
產後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促使母親早日恢複;哺乳期推遲月經複潮,不易懷孕,有利於計劃生育;哺乳母親亦較少發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知識點】母乳的成分變化初乳一般指產後4~5天內的乳汁質略稠而帶淡黃色,含脂肪較少而蛋白質較多,含有初乳小球,微量元素鋅、sIgA等免疫物質及生長因子、牛磺酸等都比較多,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過渡乳是產後5~14天的乳汁脂肪含量逐漸增加,蛋白質與礦物質逐漸減少成熟乳為第15天~9個月的乳汁晚乳指10個月以後的乳汁,量和營養成分都漸減少。
【知識點】建立良好的母乳喂養條件孕母能分泌充足的乳汁;哺乳時出現有效的射乳反射;嬰兒有力的吸吮。
【鏈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我國衛生部製定的《嬰幼兒喂養策略》建議生後6個月內完全接受母乳喂養。
【知識點】母乳喂養時間目前主張盡早開奶,按需哺乳。
產後15分鍾~2小時內開奶,既可促進母乳分泌又可防止新生兒低血糖發生,還可減輕生理性體重下降及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產後母嬰同室,不宜過早加喂牛奶或乳製品。
根據小兒睡眠規律可每2~3小時喂1次,逐漸延長到3~4小時1次,夜間逐漸停1次。每次哺乳15~20分鍾,根據吸吮能力及生活能力的不同,適當延長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以吃飽為準。
【知識點】母乳喂養方法:為了使乳房盡量排空,以刺激乳汁分泌,每次喂哺時應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下次喂哺則從未吸空的一側開始,使每側乳房輪流吸空,否則多量乳汁存留在乳房內,抑製母乳分泌,使乳量逐漸減少。哺乳時應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送入嬰兒口中,使嬰兒口與乳房含接良好,吸吮才有效,並可預防乳頭皸裂。
【知識點】斷奶自4~6個月起可添加一些輔助食品,以補充小兒營養所需,又為斷奶作準備。
在增加輔食同時逐漸減少哺乳次數,一般於12個月左右可完全斷奶,母乳量仍多者也可延至15~2歲。
但切忌驟然斷奶,以免因小兒不適應其他食品而引起攝食量突然減少,甚至發生營養不良。
【知識點】人工喂養:母親因各種原因不能喂哺小於6個月嬰兒時,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其他獸乳,如牛乳、羊乳、馬乳等喂哺。
【知識點】嬰兒配方奶粉是以牛乳為基礎的改造奶製品,使宏量營養素成分盡量“接近”於人乳,適合於年幼嬰兒喂養,為0~6個月嬰兒人工喂養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