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脊柱結核的治療原則全身治療:支持療法+抗結核藥物療法(常用的藥物有異煙肼、鏈黴素、對氨基水楊酸鈉、乙胺丁醇和阿米卡星)。
局部治療:石膏背心(胸椎及上腰椎結核)以及石膏腰圍(下腰椎結核)局部固定,固定期為3個月。
手術:切開排膿,病灶切除術,矯形手術。
【知識點】髖關節結核的臨床表現起病緩慢,有結核感染的全身症狀,多為單發性。
早期症狀為疼痛。初期時疼痛不劇烈,休息後會好轉。在小兒則表現為夜啼。
隨著疼痛的加劇,出現跛行。
後期在腹股溝內側與臀部出現寒性膿腫。
破潰後成為慢性竇道。
股骨頭破壞明顯時會形成病理性脫位(通常為後脫位)。
愈合後會遺留各種畸形,以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畸形、髖關節強直與下肢不等長最為常見。
【鏈接】有助於診斷的檢查試驗:“4”字試驗、髖關節過伸試驗、髖屈曲畸形試驗(THomAs試驗)陽性。
【知識點】髖關節結核的X線檢查兩髖關節同時攝片比較。
早期病變有局限性骨質疏鬆及腫脹的關節囊。
進行性關節間隙變窄與邊緣性骨破壞病灶。
空洞和死骨形成;嚴重者股骨頭部幾乎消失。
後期有病理性後脫位。
經治療後骨輪廓邊緣轉為清晰時提示病變趨於靜止。
【知識點】髖關節結核的CT和MRI檢查:可獲得早期診斷。能清楚顯示髖關節內積液多少,能揭示普通X線片不能顯示的微小骨破壞病灶。
MRI還能顯示骨內的炎性浸潤。
【知識點】髖關節結核的治療原則抗結核藥物治療一般持續2年。
有屈曲畸形者應做皮膚牽引。
畸形矯正後上髖部人形石膏3個月。
髖關節功能鍛煉。
【鏈接】病情更重者可視關節受侵程度給予關節腔內注射抗結核藥物、局限性滑膜切除術、髖關節融合術、全髖關節置換術或轉子下矯形截骨術。
骨腫瘤【知識點】骨軟骨瘤的臨床特點:骨性包塊;疼痛(波及滑囊引起炎症);體檢發現腫塊較X線片顯示的大。
【知識點】骨軟骨瘤的X線表現:在幹骺端可見骨性突起,其皮質和鬆質骨與正常骨相連。其突起可帶蒂,也可無蒂。軟骨帽可呈不規則鈣化。
【知識點】骨軟骨瘤的治療:一般不須治療,若腫瘤過大,生長較快,或影響功能,應考慮作切除術,切除範圍應較廣,要包括腫瘤基底四周部分正常骨組織,以免遺漏,引起複發。
【知識點】骨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主要的症狀為疼痛和腫脹,與病情的發展相關。局部包塊壓之有乒乓球樣感覺,病變的關節活動受限。
【知識點】骨巨細胞瘤的X線表現:主要表現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破壞而無骨膜反應,病灶骨皮質膨脹變薄,呈肥皂泡樣改變。
【知識點】骨巨細胞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采用切刮術加滅活處理,植入自體或異體鬆質骨或骨水泥。
對於複發者,應作切除或節段截除術或假體植入術。
屬G1~2T1~2M0者,采用廣泛或根治切除。
對發生於手術困難部位如脊椎者,可采用放療。
【知識點】骨肉瘤的臨床表現局部疼痛,多為持續性,逐漸加劇,夜間尤重,並伴有全身惡病質。
附近關節功能活動受限。
腫瘤表麵皮溫增高,靜脈怒張,紅外線照射時更明顯。
溶骨性骨肉瘤因侵蝕皮質骨麵而導致病理性骨折。
核素骨顯像可以確定腫瘤的大小及發現其他骨肉瘤灶。
【知識點】骨肉瘤的X線表現:可有不同形態,主要表現有成骨性的骨硬化灶或溶骨性的破壞,骨膜反應可見CodmAN三角或呈“日光射線”現象。
【知識點】骨肉瘤的治療方法G2T1~2M0:采取綜合治療。術前大劑量化療,然後根據腫瘤浸潤範圍作根治性切除瘤段、滅活再植活置入假體的保肢手術或截肢術,術後繼續大劑量化療。
G2T1~2M1:除上述治療外,還可行手術切除轉移灶。
【知識點】骨囊腫的臨床表現好發於4~20歲,少見於成人。
好發於股骨頸、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隨著年齡增長,囊腫逐漸向骨幹方向移動。
多有外傷史。
常為單發,偶為多發。
一般無明顯症狀,多數因病理性骨折,出現疼痛、腫脹,功能障礙而就診。
X線檢查顯示長骨幹裍端或骨幹部位有橢圓形溶骨破壞,邊界清楚,其周圍可見薄層硬化帶,骨皮質可有輕度膨脹變薄。
【知識點】骨囊腫的診斷多見於兒童及少年,好發於長骨幹骺端。
無明顯症狀,或有輕微疼痛和壓痛,病理性骨折可為最早症狀和體征,或經X線片發現病變。
X線片顯示長骨幹骺端有橢圓形密度均勻的透明陰影,病變局限,與正常骨質間有明顯界線,骨皮質膨脹變薄。
病理檢查可確診。
【知識點】骨囊腫的治療可自愈,特別是骨折後,囊可被新生骨填塞。
可在囊腔內注入甲基強尼鬆龍。
病理性骨折,按骨折治療原則治療。
勞損性疾病
【知識點】肩關節周圍炎的臨床表現活動時疼痛及功能受限。
女性多於男性,左側多於右側,多為中、老年患病。
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及三角肌前、後緣均可有明顯壓痛,肩關節以外展、外旋、後伸受限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