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職場品牌才能成為“打工皇帝”
唐駿在一次題為“如何成為最具價值的職業經理人”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在他看來,自己之所以能成為“打工皇帝”,是因為自己經營起了良好的職場品牌。
唐駿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對打造職場品牌的看法:“很多職業經理人缺乏個人品牌經營的意識,沒有很好地保護自己的資源。有些人從原來的公司離開之後,就開始對過去的企業評頭論足,這些職業經理人否定的實際上是自己的過去。”同時,唐駿還將自己的職場品牌價值歸於3個方麵。
第一,有目標就一定要完成。確定目標後就一定要完成,這一直是唐駿做人做事的一條準則。唐駿1980年考入北京郵電學院,此後就一直把出國作為自己的目標,並為實現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為了得到出國機會,唐駿希望能從教育部主管出國事務的李司長處獲得幫助,為此他曾經在教育部的門口站了整整4天。那段時間,唐駿每天早上6點多就到教育部門口去站著,隻為見到李司長的時候說上一句“李司長您早”;中午他出來吃飯,唐駿再說一句“李司長您出來吃飯”;他吃完飯,唐駿又說“您吃好飯了”;到下班的時候,唐駿再說“您下班了”。如此4天之後,李司長忍不住開口問他到底有什麼事,唐駿如實說了自己的情況。這之後又過去了兩天,唐駿就接到了李司長“你可以出國了”的通知。
第二,全力做好本職工作。在剛剛放棄自己的公司而進入微軟打工的時候,唐駿說服自己的理由是“先到大公司學點本事”,因為在唐駿看來自己當下的工作隻是一個過渡,自己遲早還是要自己幹一番事業的,然而,一段時間的磨煉,唐駿最終發現,打工其實也是可以致富的,但前提是自己必須有資本,而要有資本就必須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第三,一定要為員工考慮。唐駿認為在他主持微軟中國區工作期間跳槽的職業經理人,沒有人說微軟或者唐駿的不是,跟他這種從員工的利益出發的做法有很大的關係。比如2003年微軟南方區總經理趙方向唐駿提出辭職的請求,當時唐駿正在澳大利亞開會,但他還是讓秘書找最近的航班飛到香港,輾轉10多個小時來到廣州,跟趙方拉了半小時家常後又趕回澳大利亞開會。當這條消息出現在媒體上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再懷疑趙方在微軟的重要性了。《唐駿:可複製的成功——打工皇帝啟示錄》一書中,提到唐駿這樣一句話:“我們做職業經理人的,不能光顧著自己的發展,一定要為員工考慮,給手下的職業經理人同樣的發展空間。”
經營企業需要品牌,職業經理人同樣也需要經營品牌。沒有品牌的企業隻能深陷價格戰中不能自拔,沒有品牌的職業經理人也無法獲得更高的職位和高薪。職場品牌,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職業經理人關心的話題。許許多多或正麵或負麵的案例都在顯示職業經理人品牌的重要性。職業經理人應該如何經營自己的職場品牌?
首先,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品牌效應不僅來自老板,同時也來自於員工。在《個人品牌》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品牌建設並不隻是企業行為,企業通過塑造傑出品牌推動發展、實現成功,而個人也可以采取相同方式走向成功。”要想利用企業智慧來推動個人成功,要想擁有和諧愉快的生活,就要建立起自己強有力的個人品牌,有效地將自己在家庭、生活、工作和社會中的種種關係“品牌化”,讓大家都真正理解並完全認可你。很難想象,一個和老板、員工關係緊張的CEO會擁有非常好的職場品牌。國內很多“空降兵”式的職業經理人往往做不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水土不服”,沒有處理好和老板、員工的關係。
一位從事人事管理多年的職業經理人曾經這樣說過:“很多的外企高管,特別是接受國外MBA教育的職業經理人轉投到民營企業都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這就需要他們具有很強的學習力,盡快適應與外企的企業文化不同的新環境。”“水土不服”造成的短期離職不僅給企業造成財務和時間上的損失,更給職業經理人的個人品牌造成嚴重的傷害。
其次,一個沒有企業家精神的職業經理人隻能成為一個打工仔,“企業家精神”是職業經理人最核心的能力。當然,過於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職業經理人往往會跟同樣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民營企業的創始人發生衝突,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職業經理人離職。有的職業經理人出走之後加入或者創建業務類似的公司,直接成為老東家的競爭對手,其結果無疑是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