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行醫要立誌,行醫也要立命。“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沒有立定誌向的人,每天都是悠悠放任,走一步算一步,那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糟蹋自己的生命也是在糟蹋父母,糟蹋一切愛護你的人的那一顆善心,所以人生一定要立定好誌向。那諸位同學你們的誌向是什麼?誌向要立高遠一點,“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
呢?什麼都沒有。所以假如現在我們說我大學畢業有個工作就不錯了,那你一定會是什麼下場?誌向要高遠,你才能夠感來眾人的相助。因為真正有善心,想要在醫學方麵去利益大眾的人太多太多了,你這一份善心發出來了,就會跟這些人結上緣哪。所以緣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召來,能感是你這一顆心,所感是你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這個很重要。
《易經》告訴我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我們今天所感來的朋友根源在哪兒?在我們自己的人生態度。喜歡喝酒的人感來的是什麼朋友?喜歡打麻將的呢?所以,我們時時念著要提升自己的醫術來救死扶傷,就一定會感來很多誌同道合,甚至感來很多要把一生的學問、一生的醫術傳承給你的好老師。
我們看古代的讀書人懂多少東西呀?不隻懂四書五經這些聖賢教誨,醫理懂不懂?命理懂不懂?地理懂不懂?都懂啊,而這些道德學問從哪裏出來的?根源在哪裏?“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他們一生為什麼能夠在這麼多領域當中都有這麼高深的見地?根源於他的孝心,仁慈之心。
許浚一生為什麼有這麼高的成就?根源在他對病人有仁愛心,他對他的老師有至誠恭敬的心,有了這兩顆心,他成長的速度就相當相當地快。
他在進京趕考的途中為一個村落的人治病,本來是幾位要去趕考的人一起治療這些病人,但後來因為來就醫的人太多了,其他人擔心趕不上考試,都紛紛離開了,隻有他堅持在那裏治療病人四天四夜。他的行為感動了當地的人民、官員,派馬送他去,結果還是沒有趕上。
諸位同學,遺不遺憾?不遺憾。人生不要在一件事情上患得患失,人生該你的福分跑都跑不掉啊。假如我們時時在很多情境當中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福分會耗損掉。許浚沒有考上,其實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因為當時他的醫術還不是很高,還沒得到他老師的真傳。結果因為他照顧了這麼多的病人,他的老師非常感動,原諒了他以前的過失,又讓他跟在身邊,才真正成就了他的醫術。假如他進京趕考了,沒有真實的醫術,他的人生絕對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貢獻。
所以諸位同學,當你起的是至誠為人的善心的時候,你的人生沒有一件事是壞事,都是好事。這個道理大家要透過人生慢慢去感悟。我的語文程度曾經很不好,後來在當小學老師的過程中,感受到孩子做人做事的態度快速在下墮,我就開始教他們讀中國的經典。我自己也在學習,因為教學生自己都不懂,這樣也說不過去。在學習過程當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我就辭掉工作。諸位同學,有舍才會有得。假如我繼續抱著這一個飯碗,我的人生就不可能走到這一條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