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為尊嚴補充營養(2 / 3)

5.音樂智能開發:開發孩子了解、創造與運用音樂的能力,培養孩子感知、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能理解聲音所傳達的特殊含義,並能運用或創造聲音來表達某種思想,或者借助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6.人際智能開發:主要開發孩子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其具有良好的合作、交流、溝通能力。

7.自我認知智能開發:培養孩子認識自我的能力,包括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以及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意識。

8.自然認知智能開發:培養孩子從觀察自然、了解自然、認識自然到熱愛自然的過程。

在這些智能中,每一項都是孩子一生中必備的能力,其中一項或兩項孩子可能特別有興趣,或者孩子對某一項中的某一個方麵特別有興趣,這一項可能就會特別發達,從而發展成為孩子的特長,這有可能成為孩子終生的事業。

用知識充實孩子的大腦

目前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一個大學生甚至研究生或博士生,除了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還知道一點之外,其他方麵的知識就所知無幾了。爬到一座山上,看到景色優美,張開大嘴也想發表感歎:“啊!太美了”、“哇!酷斃了”、“啊......”後麵沒有詞了,想發表感歎,可是“肚子裏麵沒有貨”。現在的父母除極少數有特別愛好者之外,大部分都是這種沒有“貨”的人,好不容易搜腸刮肚找到兩句,卻還是中小學課本中學的名句。

單從這一方麵則可以說明,現代人的知識和文化是多麼貧乏,中國傳統名著、詩詞歌賦有幾人熟悉,有幾人能會,人文傳統、人文修養這些關係到人的生活方麵的文化知識又有幾人關心。

每一個中國人都重視教育,這是傳統,也是好現象,可是目前所有父母都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家庭的一切活動都以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中心。其實,這僅僅是孩子獲取到的知識的一小部分而已,並且在學校還有專業教師教授,不應該是父母們操心的事。

父母應該做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不斷地自己吸取知識,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的大腦。在當今社會,人們都比較注重物質上的享受,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是物質財富的多少,典型的“富了口袋,窮了腦袋”的思想。

人的需求除了物質上的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精神需求。知識是精神生活的“糧食”,通過學習獲取知識,是用知識充實自己大腦的重要手段。以求知為樂趣的人是最充實、最愉快、最幸福的人。求知是一種很重要的精神享受,通過學習獲取知識,變不知為知,大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享受其中的樂趣,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僅僅就獲取知識本身而言,既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又讓自己的大腦變得充實,豈不其樂無窮。

再根據《易經》“蒙”卦的教育思想,“啟蒙”之後,孩子就進入了“包蒙”時期。在“包蒙”階段,孩子內心有許許多多的疑難和疑問,一時間又無法全部搞清。孩子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一種好現象,它能夠激發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在這個時期,由於孩子受背景知識和世界觀的限製,對世界的看法以及處世方法會顯得幼稚,甚至出現一些偏差,這時,應該包容孩子的一切。這個階段要多讓孩子和外界接觸,多吸收新鮮的東西,多吸收經典文化,多看書,擴大其知識麵,豐富其背景知識,讓大腦通過對知識的吸收而變得充實。

有很多愚蠢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更聰明,為孩子補腦,讓孩子吃大量的什麼“口服液”之類的東西,然而孩子的大腦中卻是空空的,裏麵沒有“輸入”過任何有用的信息,無論如何補充“口服液”也沒有用。

用知識充實孩子的大腦是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做的事,而且是不能等、不能馬虎的事。現在的父母最大的困惑是:什麼時候開始教?教什麼內容?如何教?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很著急,按自己的想象來教育,結果是好心辦壞事,一個很聰明伶俐的孩子被自己教得笨頭笨腦、笨手笨腳,結果反而害了孩子的一生。

什麼時候開始教?《顏氏家訓》教導:

“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生子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

說明教育孩子應該從“胎教”開始。在懷孕期間,不看那些邪惡之物,要看優美的東西;不聽邪惡之言,要聽優雅的音樂。出生之後即要“啟蒙”,在0~8歲期間是孩子智力和學習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這一階段又是孩子大腦的空白時期,是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期,也是記憶力和其他能力的重要開發時間,還是孩子大量記憶各種經典文化的最佳時期。8~12歲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和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一般情況下,孩子到12歲已經完全形成了學習的習慣和對知識吸收的方式,如果前麵的工作做好了,12歲之後基本不用花費更多的功夫來管教孩子。12~18歲是孩子開始自由思考、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時期,他的自主性來自於自身的內在需求和內在動力。特別是到了高中階段,更加需要的是自主學習,外在環境和壓力僅僅對他的學習起到一種推動作用。

教什麼內容?應該教孩子的內容單從知識充實大腦的角度來說,語言、數理、音樂、美術、詩詞歌賦、經典文章等都應該教。有人說過:“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讓他滿腹經綸。”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裏寫了這樣一句話:“必須教會少年閱讀!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