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儉養廉,廉養德
要想廉,就得儉。廉潔是儉樸養出來的。隻有甘於清貧,才會廉潔。內心充滿豪奢欲望者,是無法廉潔的。據此,有人提出了一個“象牙筷定律”。所謂“象牙筷定律”,是說人的任何欲望不能滿足第一次,滿足了第一次,欲望就會無休止地膨脹下去。
宋朝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感歎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過慣了奢侈的生活,就無法再回到粗茶淡飯的日子。經常保持勤儉的生活,就不會有太多太高的生活需求。因此,廉是靠儉養的。一旦丟掉了儉,廉也就岌岌可危了。因此,廉潔是靠儉樸養成的,要廉潔,我們就一定牢記胡錦濤在西柏坡重溫的共和國締造者毛澤東倡導的“兩個務必”: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說到這裏,不由得想起曾有人提出的“高薪養廉”的主意。所謂“高薪養廉”,據稱是借鑒西方國家的養廉經驗,就是給予執掌實權者比較高的、公開的、正當的收入,使他們及其家庭能夠過上體麵的生活。按照主張“高薪養廉”者算的一筆賬來看,其成本似乎少於“低薪助貪”的代價。因為公開的容易計算,暗中的則無法控製。與其讓官員和辦事員暗中索賄受賄,不如讓他們公開領取高薪。但從現實中一些貪官落馬的情況來看,似乎都罹患了金錢貪婪症。這些貪官,雖然工資已經是普通職員的數倍,且享受著許多不花錢的高消費,然而其貪婪之心沒有收斂的跡象。特別是一些貪官所貪汙受賄的金錢已經是幾代人享用無窮,但仍然在到處伸手索賄。有時倒應了古人說過的一句話,人心不足蛇吞象。因此,按照古人的法子,以儉養廉,似乎更加實在一些。退一步說,如果我們把“廉”作為一種官德,那麼,用高薪——金錢養出來的“廉”,算不算官德呢?
(3)樹廉潔之心,行廉潔之事,做廉潔之人
宋代周敦頤有《愛蓮說》一文流傳於世,其佳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字字珠璣,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並作為許多官員廉潔自律的警句。讀讀《愛蓮說》似乎就能夠產生激濁揚清、蕩滌塵垢的精神力量,正所謂“一誦《愛蓮說》,塵埃百不幹”。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有一句名言“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是空談道德”。廉潔於心,必須也應該形諸於行,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社會利益格局的變化,每個人經受的利益誘惑也隨之增多,需要公務員更切實地心懷廉心,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經受住來自各個方麵的考驗,在使用權力之時,廉潔行事,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淡泊名利,樂於奉獻,不以權謀私,不為利所縛,不為權所動,不為欲所惑,堂堂正正做人,規規矩矩做事,清清白白為官,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廉者,政之本也”。為政以廉,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不以權謀私,不假公濟私,是公務員的為政之本、修身之要、立德之基。公務員廉潔奉公、嚴於律己,人民群眾就會支持黨和政府;反之,倘若公務員以權謀私、貪汙腐化,黨和政府的形象就會受到損害。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公務員必須把為政以廉作為基本操守,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管住小節,守住底線。
為政以廉的基礎是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閘門”、“總開關”。一個理想信念堅定的公務員,必定能夠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自覺以廉為“寶”、一心為公、廉政勤政。相反,一個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處世哲學的人,必定視群眾為草芥、以公權謀私利、將原則拋諸腦後,對黨紀法規熟視無睹,貪欲橫生、良知盡喪,道德敗壞,言行失範,為群眾所唾棄,最終難免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並經常進行思想改造,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自己,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就一定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黨性、純潔思想、陶冶情操,夯實為政以廉的思想理論根基,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真正做到老老實實做人、幹幹淨淨做事。
為政以廉必須確立正確的權力觀。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權為公,可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以權謀私,必然走向腐敗、走向犯罪。“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一論調之所以為某些公務員所信奉,是因為這些人的權力觀發生了扭曲,私欲膨脹,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看作是個人的特權,並拿來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完全走到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對立麵,最終淪為貪欲的犧牲品。胡錦濤同誌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公務員,要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想問題、做決策、幹工作,常思權從何來、利為誰謀,自覺把工作崗位當“考場”,把行使權力當“考試”,把群眾口碑當“考分”,麵對充滿各種誘惑的複雜的社會環境,築起牢固的思想防線,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以坦蕩的人格樹立起為政以廉的良好形象。
為政以廉必須克服僥幸心態。“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有的人自認為高明,覺得拿一點、貪一點無人知曉。殊不知,正是這種掩耳盜鈴的僥幸心態使其貪欲滋長膨脹,最終滑向腐敗犯罪深淵,自毀前程。反腐敗鬥爭的實踐表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腐敗分子無論職務有多高、手法有多刁、隱藏有多深,總會有“伸手必被捉”的一天。公務員任何情況下都要本著對自己、對家人負責任的態度,承諾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對法紀的敬畏和對職責的堅守,倍加珍惜組織上提供的幹事創業平台,珍惜現有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絕不可看到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心理不平衡,更不能看到個別人鑽政策空子“暴富”了就心動手癢。要自覺做到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物不拿,始終做一個組織和群眾信賴的人,一個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一個親屬子女引以為榮的人,一個回首人生問心無愧的人。
為政以廉必須自覺接受監督。實踐證明: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會被濫用,必然會導致腐敗。這些年查處的一些腐敗分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能自覺接受監督,甚至想方設法逃避監督,最終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公務員無論擔任什麼職務都要強化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把接受監督作為一種自我需求,正確看待監督,熱情歡迎監督,積極配合監督,把監督看作為政用權、秉公辦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始終將言行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遵紀守法,嚴格自律,做廉潔從政的表率,進而贏得群眾的擁護與支持。
12.堅守信念防線、道德防線、法紀防線
思想道德涵蓋理想信念、黨性修養、情趣追求、品德操守等,是公務員品行修養的基礎;黨紀國法涉及政策水平、紀律觀念、法紀素養、執行能力等,是公務員必須遵循的準則。公務員鍛煉政治品質、修養為官品德、端正做人品行,必須切實堅守信念防線、道德防線、法紀防線。
從根本上說,道德強調的是內在的自律。種種自律表現為通過不斷地強化自身利益內在的道德良知,逐步養成道德責任感和道德判斷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中國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個人修身,中國古代儒家學派提出一整套道德修養學說,其中重點就是自律。從孔子提倡“修己”、“克己”,孟子講“養身”、“養性”到王陽明講“良知”、“良能”,突出的一點,就是強調要增強人們進行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堅持長期不懈的自我修養,達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境界,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的黨和政府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因此,公務員都必須按照公務員職業道德準則的要求,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注重“內省”,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鬥爭和自我提高,自覺地努力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時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在道德修養方麵成為民眾的表率。
(1)必須熟諳律條,知道用什麼約束什麼
有一個時期,許多地方的公安幹警的口袋裏都放著一塊過塑的紙牌,紙牌就寫著公安部頒布的《五條禁令》,規定了以下內容。一是嚴禁違反槍支管理使用規定,違者予以紀律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辭退或者開除。二是嚴禁攜帶槍支飲酒,違者予以辭退;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開除。三是嚴禁酒後駕駛機動車,違者予以辭退;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開除。四是嚴禁在工作時間飲酒,違者予以紀律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辭退或者開除。五是嚴禁參與賭博,違者予以辭退;情節嚴重的,予以開除。可以說,懷揣這張禁令的公安幹警,絕大多數都會隨時隨地拿出與自己的行動相對照的。
在相應崗位上,都應該有相應的律條,這些律條,規定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隻有熟悉了這些律條,才能以之進行自我約束。例如,對所有辦公室秘書都有一條規定,即不能將有關會議內容向其他人透露。作為秘書就必須時刻告誡自己,不能把自己當成“消息靈通人士”,以能夠早一步向他人透露有關信息為榮。
公務員由於熟諳律條,並知道違背律條的後果,在任何時候,遇到任何情況,都會先生一種警惕之心,想一想自己該怎樣做才不違背律條,都會把自己欲行已行的行為與律條逐一對照,把錯誤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
(2)必須善於自我解剖,對自己有個正確的判斷
中國古代聖賢告訴我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時時地解剖自我、了解自我,亦可為聖賢。我們仔細研究“宗聖”曾子的“三省”,可以發現,他總是戰戰兢兢地反思自己哪些沒有做好,而不是沾沾自喜地總結自己哪些做好了。公道自在,做得好毋須自己給自己塗脂抹粉唱讚歌,自然有人會作出正確評價的。現實中,人們多是說好不說歹。特別是當公務員的,一般都是拿著手電照群眾,而沒有群眾拿手電來照他們,如果缺乏自知,不善自我解剖,可能到自己毀在自己的失誤中尚不自知。
近年來,我們開展了一係列教育活動,這些活動中都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自我解剖。即讓每個公務員、每個單位,對照中央有關要求,看看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找出之後再對症下藥,做出整改方案。應該說,大部分單位,大部分公務員的自我解剖是做得比較好的,能夠針針見血。但也有人在這些活動中因有諱疾忌醫之心,卻不能很好地自我解剖。究其原因:其一,不屑醫。有的公務員認為人的缺點和錯誤是改之不盡的,舊的缺點改正了,新的缺點又會產生,隻要大錯誤不犯,小缺點是否解剖醫治無關緊要。其二,不肯醫。有的公務員認為自我解剖醫治後不僅得不到任何好處,而且可能會失掉許多實惠,進而對自我解剖的事唯恐避之不及。其三,不敢醫。這類公務員身上的錯誤因不屑醫、不肯醫,而一步步由小病成大疾,他們知道此時的自我解剖、主動醫治等於將自己的諱處公之於眾,是為自己的政治生命畫上句號,因而他們往往更加諱疾忌醫,隻好蒙住頭過日子。其四,不讓醫。這類公務員不僅不自我解剖醫治,連組織和同誌善意的批評幫助也統統拒之於外,在思想和行動上處於與組織對立的狀態。
能夠自我解剖就能提升。人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一個行走於從政道路上的公務員,“責任”一詞重於泰山。有人怕泰山壓頂,不敢自我解剖,還昧心犯錯誤,越陷越深。試想:多一點自鑒,多做些措施,就可少一些“毒奶粉”,就會少失去幾個礦工兄弟,就會少一些“豆腐渣”工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在一句句襟懷坦白感人肺腑的言語中使自己形象得到放大。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而知錯卻不肯認錯更不可救藥。常懷律己之心,就會鼓勵我們及時拿起自我批評的銳利武器,認真解剖自己,及時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去醫治自己,我們的肌體就可能很快康複,如果我們在治“病”的同時再用正氣築起一道打不爛摧不垮的思想屏障,做到時刻把黨紀國法記在心中,我們就能在大是大非麵前,把得住原則,辨得明方向;在金錢物欲麵前,守得住清貧,抗得住誘惑;在各種社會思潮麵前,分得清正謬,抗得住歪理;在不正之風麵前,站得住腳跟,經得起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