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臨水照花(1 / 2)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張愛玲

中國文學向來有雅俗之分,士大夫都是詩文並舉,卻鄙棄淫詞豔賦。

歐陽修的詩文寫得一本正經,詞卻戲謔,這便是他的態度,立見高下。

小說地位更低。

它誕生於民間市井,講的都是怪誕離奇故事。

它的作用就在增添茶餘飯後的談資八卦,娛樂大眾。

就像現在流行的婆婆媽媽的生活劇。

家長裏短。

這才是它的正統。

起初沒人重視它。

市井小民閑暇時,便聚在茶樓酒肆聽說書人講一段故事。

嗑著瓜子喝著茶。

打著盹兒。

給幾小錢。

打發一個下午。

僅此而已。

民國時,十裏洋場穿梭著紅男綠女,也催生了無數的夢幻故事。

鴛鴦蝴蝶派的舊才子佳人小說引發狂潮。

在他們筆下,和尚寡婦也能談情說愛,平民能和軍閥爭奪戀人。

婦幼老少皆喜讀之。

是那一時代的暢銷書。

眾人讀得津津有味,對鴛鴦蝴蝶派的書津津樂道。

魯迅先生的母親是張恨水的書迷,他知道母親的喜好,跑了很多次書局買張恨水的書給母親看。

曆經世事的老婦人尚且如此熱衷讀此類小說。

不經世事的少男少女更容易受影響了。

那天,周瘦鵑正在他的書房忙碌,張羅他的雜誌《紫羅蘭》。

有人按響他家的門鈴。

他的女兒打開院門。

訪客是個女學生,手裏拿著一個大信封。

她是來投稿的。

周瘦鵑接過她的書稿,沉香屑第一爐香。

他看了看麵前這個叫張愛玲的女子。

你願意在《紫羅蘭》刊登你的書稿麼,他說。

她點了點頭,這是她夢寐以求的事。

自己的書稿終於可以刊付了。

那是她熬了多少個日夜的心血。

得見天日了。

雙方一拍即合。

一個新的文學天才誕生了。

從周瘦鵑這一段往事的追憶裏不難發現張愛玲的小說是脫胎於鴛鴦蝴蝶派的。

如果她不仰慕又怎會找上門呢。

如果她的小說與鴛鴦蝴蝶派的寫作道路不合又怎會得以刊登呢。

說她的小說是鴛鴦蝴蝶派並不為過。

Eileen。

這是她那個洋化的母親給她取的。

她就用這個名字闖蕩文壇,橫掃孤島。

張愛玲出生在一個舊家庭。

她的父親染了很多舊惡習,抽大煙,打嗎啡,進療養院,嫖妓納妾。

她的母親氣不過,就丟下年幼的孩子出國了。

一走四年。

回來就離婚,就此掙脫了舊家庭。

父親娶了後母,一個抽大煙壞脾氣的女人,動不動就打罵她。

張愛玲就是在這樣扭曲的家庭成長的。

居住在租界的花園洋房裏,卻有一個滿身舊習氣的暴虐父親。

好在她的母親並沒有放棄她不管,總是為她的學業奔波。

她在母親的影響下受到了新式教育。

還打算遠赴英國讀牛津。

隻是戰火打亂她的計劃。

她被困在香港就讀。

學校被炸,她隻好放棄學業。

拿起筆寫小說。

出名要趁早。

她要早些掙錢養活自己。

這是她母親告訴她的,女人不要依靠家裏,更不要依靠丈夫。

她是世俗的。

她需要掙錢生活。

新女性就要懂得養活自己。

《紫羅蘭》成了她的救星。

她的人生翻開了新的篇章。

她成了舉世矚目的天才少女張愛玲。

她用優美文字,述寫小小情思,講述著亂世浮生小情小愛。

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裏,書著愛情的春夢。

用文字串起夢幻的生活。

獨島人在夜裏,點一爐香。

捧一壺茶。

聽她講愛情故事。

就這樣在日寇的鐵蹄下存活。

耳邊是隆隆的炮聲。

卻做著愛情的綺夢。

沒有宏大敘事,隻有淡漠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