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寫《圓圓曲》的那位。
郎有情妾有意。
隻是吳梅村聽說她被選入宮,便打了退堂鼓。
她沒去宮裏,但她不願再見吳梅村,他負了她。
當她再見他時,身穿道袍,她是去和他道別的。
陳圓圓便是讓吳三桂衝冠一怒引兵入關的那位名妓了。
她被獻進宮後,原先與她相好的冒辟疆轉而娶了與她同在娼門的董小宛。
董小宛是個好女子。
明亡後,她和冒辟疆隱居了。
顛沛流離中,貧病交加。
冒辟疆生病,她衣不解帶地照料著,自己卻病倒了,不幸亡故。
餘下的三位,丈夫都是降清了的。
顧橫波是個聰明的女子,懂得識時務者為俊傑。
城破後,她的丈夫龔鼎孳想跳井,她拉著他不讓他跳。
這是龔鼎孳對人說的,不知是真是假。
柳如是原是不願降的,她想和丈夫錢謙益一起投水殉國。
錢謙益說:水太冷,不能下。
李香君的故事要慘烈得多。
她和當時的名士侯方域一見傾心。
桃花扇定情。
侯方域卻變節降清了。
她隻好留下一首詩:
眼空蓄淚淚空流,苦苦相思卻為誰?自詡豪情今變節,轉眼無目更添悲!
血染桃花扇。
國破城亡勞燕散。
人心易碎,桃花扇易折,隻有那水流永不逝。
如果明朝不亡,也許就不會有這麼悲壯的故事。
明朝為何會亡,眾說紛紜。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這樣的明朝都能亡了,真是令人難以想象。
都說漢亡於外戚,唐亡於藩鎮,宋亡於外敵,明亡於黨爭。
真的是這樣麼。
朱元璋出身布衣,想方設法提防別人嘲笑他,八股取士,文.字.獄、錦衣衛,內外監控。
張太後英明,輔佐三朝,但手軟,沒處死太監王振,埋下禍根。
嚴嵩把持朝政,改革難推行。
大航海時代,明朝反倒閉關鎖國,鄭和下西洋,也隻是揚國威。
張居正變法倒是好的。
他死後,明神宗將那些全廢掉,還抄了他的家。
李贄反對重農抑商。
明神宗說他敢倡亂道惑世誣民,將他下獄致死。
於謙抗敵,明英宗卻為一己私利把他殺了。
權貴大肆囤地,拒不繳稅,還胡亂地將農田改桑田。
在朝的東林黨也維護地主利益,極力阻撓朝廷向地主納稅,反倒推行向農民納稅。
天災肆虐,疫病流行,人吃人。
百姓揭竿而起。
崇禎該做的都做了,他連下罪己詔,連他和皇後穿的衣服都打滿補丁。
地主不出一分錢,就那麼冷冷地看著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
孫承宗戰至最後一人死。
洪承疇戰至最後一人降。
李自成進北京。
崇禎倉皇逃命,諸門緊閉,他隻得自盡。
崇禎說: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他說的不無道理。
袁崇煥賣米資敵,議和斬帥。
李成梁養寇自重。
吳三桂更是引兵入關。
明軍裝備精良,兵肥馬壯,火炮威力無邊,不敢白刃廝殺,一衝即散。
清兵隻有步兵和少數騎兵,弱得不值一提,屢犯邊境,劫掠婦女,滿載而歸,明軍就那麼看著無動於衷。
至於倭寇海盜,李自成起義,皆因明朝廷內部紛亂所致。
治國無小事。
有賢臣無明君,有明君無賢臣,都是無可奈何的事。
人心渙散,庸碌無為。
朝廷若無能,又怎麼能是天下之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