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故事:
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
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少年亞裏士多德經常和王子還有那些貴族公子哥們一起玩,學著他們的舉止打扮,對學習並不那麼熱衷。
有一天,他的母親病倒了,亞裏士多德不再出去遊玩,守在母親床前。母親臨終前囑咐說:“你父親雖然留下一些遺產,但不能靠這些,你應該學會養活自己。像你父親那樣,靠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贏得世人的尊敬……”
聽完母親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小小年紀的他內心充滿了悔恨。母親雖然去世了,但母親的話一直記在他的心裏。在這些話的激勵下,他慢慢燃起學習的熱情,而且變得非常好學,遇到問題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政治學、曆史學學完了,就開始學醫學、物理學、數學、大文學。
後來,他靠著旺盛的精力、聰明的頭腦、強烈的求知欲,知識越來越淵博,贏得了舉世的讚歎,他真正體驗到了學習的最大快樂是追求真理。他確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標,就是為知識、真理和正義奮鬥。
人們說亞裏士多德自身就是一部百科全書。
教子方法:
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結。它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人類隻有把科學知識傳授給下一代,社會才能延續和發展,人類才能文明進步。
知識對於一個男孩的一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當男孩成長為一個男人的時候,知識可以讓他不再淺薄。知識幫助孩子獨立生活、與人交往以及認識客觀世界。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拐杖,可是,這根拐杖不能陪伴孩子一生,那麼就讓我們把知識這根最堅固的支撐移植到男孩的精神世界裏,幫助他們來應對人生。
就像故事中亞裏士多德的母親說的,一個男孩,應該靠自己的能力來養活自己,靠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贏得世人的尊敬,想一想,每一個父母給孩子的都是有限的物質財富,但是如果父母給孩子的是無盡的知識財富和用知識認識世界的方法,孩子也將受益無窮。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給孩子傳授知識呢?
第一,從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對知識的興趣。
要知道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一般情況下,包括孩子們的認識都是如此的一個過程,那就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整體,由簡單到複雜來進行。因此,父母如果從生硬的道理開始給孩子講述,那麼孩子肯定難以接受,如果父母轉換一種方法,從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經常接觸到的,具有啟蒙性質的直觀形象的感性知識與經驗,而且越是形象生動的,色彩鮮豔的,富有情感和藝術性的生活中的事物出發,去感染孩子,就一定會讓孩子在喜悅中接受。
第二,父母要注意在傳授知識的時候,應該符合自己孩子年齡段的特點。
坦白的說,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亞裏士多德那樣聰慧,從小便能學會各種知識,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太苛求自己的孩子,應該調整的是自己。
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因為這一點,所以家長就要更加注意家長給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長也應該在這方麵做出積極的思考和嚐試,例如,比如拿一張蘋果的圖片講蘋果的外形特征,即使多次講解,孩子也不容易理解,但如果拿一個蘋果,讓孩子又看又摸又嚐,他比較容易認識了。就是這樣的一個簡單的方法,利用的是孩子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是從直接感知開始的,沒有那個孩子願意直接接受道理和抽象的講述,但是生活化的事務卻會讓孩子喜聞樂見。
第三,在遊戲中學習,孩子一定會非常興趣,主動積極性最高也是非常有有效果的。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學習,采用正確的方法是不僅讓他們願學、愛學、更要讓他們樂學。最棒的家長不會是能夠逼迫孩子學多少知識,而是讓孩子通過快樂的方式學習,又從學習中獲得快樂,才能獲得知識和才能。的確存在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恨不得孩子立刻成名成家,於是規定孩子每天要讀多少頁書,認多少字,寫多少篇字,數多少數,做多少道題,背多少首詩,逼迫、強迫孩子學習,而萬一孩子完不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時,輕者打罵,重者不準吃飯、睡覺,這樣做嚴重地損害了孩子的健康,而且,也讓孩子從小對知識產生了厭倦,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
給父母的話
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的觀音,孩子對知識是否渴望,建立在你如何塑造孩子的基礎之上。正確的引導孩子,用知識的奧妙開啟孩子性靈的大門,讓知識成為孩子一生的好友,將是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