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冒昧問一下,你怎樣看待這次賊軍作亂呢?”張達上前一步,拱手相問。
“張公子這個問題著實把老衲難住了。”方丈歎息道。
張達怎麼也沒想到方丈會做出如此答複,簡直再稱心如意不過了。他那本來堅定的眼神變得遊離,左右張望,當遊離到自己母親的臉上時,張老夫人皺起了眉頭。張達隻好硬著頭皮準備再問一次。
還沒等張達開口,方丈就發話了。
“我本無意掃大家的興,但我就是這樣一個耿直的人,若有得罪大家之處,還望體諒,”國字臉方丈做足了鋪墊才肯說出他的看法,“這次賊軍作亂造成的動蕩局勢恐怕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此話一出,隨之呼應的是充斥於大殿之內的驚訝之聲。眾人聽清了方丈說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很長”顯然比“比較長”長很多,而每個人則都不願意“很長”。人們自覺的圍成一個圈,圓圈中央站著方丈和張達。
這正是方丈苦心追求的效果,哪個演說家不期待萬眾矚目呢。當然,這也是張達一直想回避的情景。他隻會問為什麼,別的都不懂。
“為什麼呢?”張達問道。
“張公子問得好啊,”方丈興起之時依然不忘恭維本地最高行政長官的兒子,“但凡預測,都需從實際出發。那目前是什麼情況?賊軍與朝廷大軍正在徐州對峙。拉鋸戰是最耗時間的,”方丈突然換了語氣,稍稍壓低了嗓音,“你們可知道,當初龐勳就是區區一個糧料判官,也就八百賊兵,他們竟然可以暢通無阻的跨過大半個國家,從桂州打到徐州,兵力也發展到了數十萬。照這個速度走下去,誰能猜到結果是怎樣。”
“你覺得我們朝廷最終會失敗?”康成終於站了起來。他已經跪在地上很長時間了。害的殿內的女香客擔心不已,擔心他會把腿跪麻了。
“朝廷當然是最終的勝利者,”方丈就猜到會有人反駁,“我隻是說,朝廷最終贏得這場戰爭需要很長時間。”
“那麼當下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張達最近雖然整天沉浸於逍遙快樂的新婚生活中,對當前局勢了解甚少,不想討論,也不會討論。但他顯然諳熟聊天技巧,知道怎麼問。
方丈與康成都做出請對方先發言的手勢。
康成說了很多。果然是招討使的兒子,虎父無犬子。他從多個方麵論述了當下應該做的準備。武器裝備,後勤保障,以及征兵的方式,甚至戰爭打法和戰略構想,均一一作答。活脫脫一個衝鋒在前線的將領。他的長篇大論引來眾人紛紛稱讚,他的神采飛揚惹得女人交頭接耳。
“比起戰爭本身,我更關注戰爭帶給平民百姓的影響。尤其是當下的難民問題。”方丈沉默了一小會兒,看別人的反應。
“我們匡河寺雖財力有限,但我堅持每天開辦粥場,供難民食用。供應的雖不是美味佳肴,但絕對管飽,不會讓難民餓肚子。”這次的稱讚聲明顯多於康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