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末稍,幸福感的神經早已興奮跳躍地唱響結束曲。等地鐵、公交的眼神有極強的穿透力,家的方向有魔力的牽引。胃統率神經嚎叫發令,魅惑的燈影裏烹煮菜肴的魅力絕不遜色於一位絕色美女。
餐館的菜肴總似濃妝豔抹後示人的日本歌妓,被繁雜佐料奪其食物的真味,相對於小鍋小灶的家常菜,餐館裏的“日本歌妓”也隻能是偶爾應酬體味,設若真得要每日唇齒脾胃浸淫於這類貨色,用哪位作家的話說“是一種不幸”!且不說食物的真味,就那高溫的熱油及一些煎炒烹炸的手段亦是對素食的暴虐摧損,蔬菜經此三番折騰,養素盡失。董橋先生說“凡美味必傷身”確有此理。
家常美食講究色淡、味輕,爽潔與身心的熨帖。謝絕繁蕪及一些莫名其妙來路不明的香料調配,以素樸的白描入場。前幾日讀書見作家汪曾祺文風溫婉更做得一手高妙美食,芝麻醬拌腰花真真絕妙顛覆傳統禮數,手法之精準對食材之性了解之深透,極諳其要領。有朋相見,歡言後必有酒菜相佐,設若大砍大燒,耗時耗力。親自動手,做幾款精致簡單的小菜頗能為之祝興。也不因在廚房大肆忙亂,冷落了客人。心下讚之又讚。
清朝嘉慶時期有詩雲“妙手纖纖和粉勻,搓酥糝拌擅奇珍。自從香到江南日,市上名傳蕭美人。”這其中的蕭美人說的江南一位善製糕點的女子,傳言她製的糕點味正、形美,更因其嬌媚溫婉如玉而得名。我想這美形之一說可能有些許的差誤,做食物者必是心性溫婉,才慧馥鬱之人,不安於果腹之實,求高處不勝寒之境。
食物因其製作者的性情所呈現的姿容味道各有千秋,亦如行文,為文者自有自己的語言風格及行文氣息。食物亦然,如法炮製,不同的性情所製作出來的食物氣味差異有別。調味與火候的拿捏是練就美食的基本功力。
以前認識一位練氣功的老師,聽他傳道解惑。他說人體在康泰之時,體內的混元氣充盈,“混元氣是超常智能狀態下的表現事物本質的整體性存在氣體,是形、氣、質的混和狀態”,是空氣中最和諧之氣。設若性情暴戾、怪癖,身體有小恙者怕煮出的食物難有混元氣之一味。家人親朋在談論我製作的小菜時,亦常疑問有無添加特別香料,故常戲言添入混元氣這味“君子”。平日製作菜品手法簡易,冷拌、清炒、清蒸抑或是煲類、紅燜,頂頂重要的需了解食材之性理,佐以相輔相成之手段佳肴美味自然顯現。
有人說“廚藝與姿色,不可凋零,否則文化勢必衰蔽,語言文字之藝術隨之沒落”。話是有過,但不無道理。對於美食的熱情源於對生命的熱愛。追求臻摯完美的食感是源於對生命境界及視覺高度的一種渴望。數看百家美食美文所撰之墨跡千餘篇,美食之與人類真真是相看兩不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