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食之有道(1 / 1)

五月的收稍播下六月的燠熱,五月把四季的色彩揮霍至極處,果蔬的豐盈使其它三姐妹汗顏的不知如何自處。煮婦每日歡活的撿拾大自然的饋贈,以一顆七巧玲瓏之心,把玩五顏六色的食材,內心安好且真實。

北京的早市熱熱鬧鬧的,像農村小鎮上的早集,清晨露珠兒還在果蔬上夢遊就已做了遷徙,有些還披著泥土的嫁衣。趕早市的農人小販們將一天的鮮活擺碼得齊整,似裝扮待嫁的閨女。逛早市的煮婦們個個似星探,心有小計,念及家中長幼所需,觀其色,察其形,解其味,如挑選一部大片的挑梁主角。偶像派當以嬌豔時尚而奪人,如時令為界的春韭、春筍、香椿等,特點正應和春季生長升發的特質。實力派是素菜界的大腕,如甘藍、蘆筍,蘆薈等,身份與營養等身。此兩派自居素菜界的翹楚,其實遠不敵鄰家小妹身份似的上海青、油麥菜、紅嘴的菠菜等,無需拿捏身份,青青亮亮的淡定。素有蔬菜之王的胡蘿卜,有皇後美譽的圓蔥,更是質樸中透著大氣,像北方的漢子,放在任何菜品不改其低調的奢華,頗有大家風範,即便做了配角依舊不失其真味。

頂著朵俊俏小黃花的青瓜最是率性而為的,沒經曆三冬六夏的磨礪還有些小脾氣,性甘寒有小毒,稍有不慎就讓年輕的銳氣刺痛。一身紫色大氅的茄最善變,極愛與華麗繁複的手段為伍。紅樓夢裏它的身份一度奢華高貴,以為飛上技頭變了鳳凰,善變是它的本性。茄,氣味甘寒,宜於體質寒熱又宜五髒勞損,姑且原諒它善變的市井氣。所有瓜菜類中,隻有苦瓜最忠貞,無論用何種手段也休得改變它苦心經營的那一味“苦”。良藥苦口,似乎這“苦”對於人更是意味深長,利於心智,學會吃“苦”方諳其他美膳珍饈的曼妙。

菜蔬的品類名目繁多,頗有盛世之態,除鮮豔欲滴的番茄,白胖白胖的冬瓜,綠蓁蓁的香芹。還有很多的名目似剛從《本草綱目》裏走出來,文字識得而未睹其實物的,比如“紫蘇”像是從古典劇目裏走來的裙裾翩翩的矜持女子,非鄉間裏舍所得見的佳人。食之足以使人蕩氣回腸,驅濁利清,清泠泠的一抹辛香在舌尖撩烈徘徊。紫蘇的倩影多與生猛食材相佐,如此相佐的格局如一句古詩所言“巧婦常伴拙夫眠”,這個巧補的極妥貼,生猛的大寒遇此溫婉佳麗,也便是少了幾許傷人的戾氣了。

馬蘭頭相較紫蘇透著一股質樸的鄉村氣息,像路遙筆下的巧珍,在美食紛繁蕪雜的時下,“巧珍”類的帶著植物本源的純樸更顯彌足珍貴。料理的手法也保持簡單扼要,亦不可破了它清熱止血、抗菌消炎的藥用價值。“醫食同源”的食,才是健康的根本和基石,食之有道,不偏不倚。清代美食大家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裏,將食物分類為: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肉食單、雜素單、點心單等。每一類別都配以相宜的料理方法,以何維持食物的本味不相幹擾亦或是相得益彰,在今天看來袁枚依然可堪稱味道江湖的大俠,翻閱《隨園食單》便覺得,食不僅可品亦可讀—因閱讀而相遇美食。相遇一種精神,應該是食之外的另一種享受吧。